-
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0/1/20 9:04: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最新報告分析,近年來新能源技術進步加快,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產業將成為金融危機后最為重要的新興產業。我國新能源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很高。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無序發展和新能源發電上網難等問題,亟需明確發展思路,理順體制機制,突破技術瓶頸,爭取在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中占領產業制高點。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
(一)風能產業發展迅速,能源成本降低,價格大幅下降
風電最大單機容量由上世紀80年代30千瓦提高到目前的5000千瓦,風電年均增速達到28%。2008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2億千瓦,其中歐盟為6600萬千瓦,風電裝機占歐盟電力總裝機的比重已超過7%,丹麥、德國的風電裝機比重超過20%。在新增裝機中,2008年歐盟風電占全部新增電力裝機的43%,裝機容量達到848萬千瓦,是第一新增電源。上網價格由15.8歐分/千瓦時下降到4歐分/千瓦時。從進一步發展的角度看,技術創新還有很大空間,風電價格有望下降到3歐分/千瓦時。
(二)光伏發電產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逐步成為主力替代能源
過去10年,光伏太陽能年均增長38%,硅基太陽能光伏發電效率由上世紀90年代不到10%提高到目前的17%~18%,并出現了82%的技術學習曲線,即規模增加1倍,價格下降18%。太陽能發電價格在2020年前后可與火電相當。
(三)新能源被認為是解決金融危機戰略性支點,主要國家加大了相關領域的投資。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分析,如果將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在2005年的水平上,能源領域為減少排放而增加的額外投資為每年4000億美元,占世界GDP總值的0.4%;如果將2050年的排放削減一半,即八國峰會上設定的減排目標,每年的額外投資為1.1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1.1%。先行國家已經從發展新能源中獲益,2005年丹麥可再生能源和能效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出口達到400億丹麥克朗,與1992年《京都議定書》簽署時50億克朗的出口相比,增加了8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金融危機發生后,美國、歐盟等主要國家把新能源作為新興產業,加速向低碳經濟轉型,在經濟刺激方案和經常性研究預算中加大了新能源領域的投入。美國的經濟刺激方案中的10%,即800億美元投入新能源領域,這是美國歷史上政府在能源領域的最大投資。歐盟在新能源研究開發上的支持力度上也很大,僅碳捕捉和封存技術一個示范項目的預算支持就高達12.5億歐元。私營部門的資金也很活躍,美國硅谷大量科技公司轉向了新能源的研究。大量資金和人力的進入,勢必加速新能源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化進程。
二、我國的新能源發展現狀
(一)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
水能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5.4億千瓦,年發電量2.47萬億千瓦時,世界排名第一。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2/3的國土面積年日照小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年太陽輻射總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相當于每平方米170公斤標準煤)。全國陸地可利用風能資源3億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風能資源,共計約10億千瓦。生物質資源可轉換為能源的潛力約5億噸標準煤,今后隨著造林面積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潛力可達10億噸標準煤。
(二)新能源開發利用取得一定進展
2008年我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總量為2.34億噸標準煤,占能源總消費量的8.9%。其中水電裝機1.7億千瓦,風電裝機1215萬千萬,核電裝機908萬千瓦,太陽能源熱水器總集熱面積達到1.25億平方米。尤其是近年來,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為625萬千瓦,占全球風電新增裝機的23%。風電上網電價下降到0.5~0.6元/千瓦時,太陽能發電價格下降速度更是超出意料,2008年國家核定的太陽能上網電價為4元/千瓦時,2009年3月甘肅敦煌太陽能發電項目招標中值價格降至1.5元/千瓦時,中標價格為1.09元/千瓦時。
(三)已形成規模較大、體系相對完善的新能源產業
核電設備的國產化、規模化發展取得進展,已經具備每年生產6~8臺套核電設備的能力。風電制造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內資與合資企業產品占新增裝機的75.6%,累計裝機容量超過外資企業。光伏電池產量達到200萬千瓦,全球市場占有率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2008年的30%,居世界第一位。太陽能硅材料的產量由2005年的30噸增加到2008年的5000噸,國內自給率達到了25%,預計到2009年底,國內太陽能硅材料的產能將達到3萬噸。太陽能熱水器年產量達到3500萬平方米,占全球產量的一半以上。
- 上一篇:現代物流業發展趨勢
- 下一篇:中國保健品市場狀況及發展趨勢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