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真的要收緊政策?
2009/11/26 21:52:5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真的要收緊政策?中國是不是在暗示,全球追逐高風險資產的游戲快要結束了?
本周,有關中國銀行監管機構將上調銀行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報導不絕于耳。官方雖然出面澄清,但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這也難怪,在近期新增人民幣貸款下降之后,中國政府提高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也是順理成章的。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在上半年激增,但10月份減少至2009年的單月低點。
中國給新增貸款踩剎車,說明政府對國內經濟過熱深感不安。根據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杜馬斯(Charles Dumas)估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過去兩個季度增長12.5%,這還不是折合成年率的增長率,而是實際增長率。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此前因信貸緊縮和貿易下滑而導致的負產出缺口被填平,甚至可能出現了正缺口,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正在超負荷運轉。杜馬斯說,考慮到中國通貨膨脹一向對國內市場狀況反應靈敏,預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擺脫近期通縮局面,于明年年初迅速上升。
國際熱錢涌入中國,目的在于炒作人民幣升值預期。中國政府為了堵截熱錢,也不得不采取更加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
投資者之所以敢賭定人民幣升值,原因就在于他們知道,中國政府對于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十分敏感。因為在中國城鎮居民消費者價格中,食品價格占到三分之一,而在富裕程度最低的農村地區,這一比例可能更高。
另外,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以美元計價,同時人民幣又釘住美元,今年食品價格飆升可能已經開始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
最近,菲律賓計劃通過進口來彌補颶風造成的糧食歉收,導致米價攀升。另外市場還擔心,印度的進口也會推動米價在明年年初進一步上漲。而且隨著今年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揚,其他農產品價格也在高歌猛進。
因此,中國勢必會采取措施遏制國內的通脹壓力,但同時也會確保自己在國際出口市場上的占有率至少不會下降。今后,中國可能會壓縮在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增加對企業的投入,在上調利率的同時,僅允許人民幣小幅升值。
想必這些結果都不會讓投資者滿意。杜馬斯警告說,中國的資產價格可能遭受重創,而且由于中國在內需不振的同時會更加積極地促進出口,其他地區的股市也會受連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