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士年輕化”是怎樣的喜訊?
2009/12/16 5:24: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院士年輕化”是怎樣的喜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上周公布了新科院士名單,“年輕化”被兩院不約而同當作一個新聞“賣點”。據計算,新院士的平均年齡降到了標準退休年齡以下,只有五十來歲。這大約是可以拿來回應社會上“老爺俱樂部”的指責了。
年輕化的確是個可喜的信息。連院士隊伍都如此年輕,我們的科研大軍該是怎樣的朝氣蓬勃啊。有這樣一批年輕的科研將才,中國才有追趕甚至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的資本。據說人家美國的院士,平均年齡比我們的還要低,如果拿這和它的科技水平稍作聯想,便可以得出一個令人期待的結論。
但是現實不一樣,美國是美國,中國是中國。美國的科學家當了院士還是科學家,中國的科學家當了院士就成“神學家”了。美國的院士不會有XX級待遇,拿了諾貝爾獎也就比別人多一個免費的車位而已;中國的院士是權威,一些人不光是自己專業的權威,也成了無所不能的權威,彷佛因為一頂“帽子”一夜之間房子也比別人大了,車子也比別人好了,說話的分量也比別人重了。
所以這很危險。年輕的科學家早早戴上了院士的桂冠,而且這頂桂冠還是“終身榮譽”,想摘都難,那么在四下追捧的空氣中,會不會萌生出明星的感覺來,會不會膨脹出權威的做派來,會不會滿足于既有的榮譽而放慢了攀登科學高峰的腳步,或者相反以權威的姿態貪人之功,居功自傲。
即便你在學術上足夠嚴謹,足夠矜持,你能不能看淡和拒絕社會對你的追捧?因為你是院士,是一些人需要的權威,那么除了本職的科研工作之外,就得背負很多額外任務:工程剪彩邀請你,項目評審邀請你,開個會議邀請你,你不光要到場還得捧場。這個時候和你一樣年輕的外國同行正在實驗室爭分奪秒,等你忙完這一切精疲力盡回到實驗室,人家已經完成了他要做的工作。
年輕的院士還得面臨另一種誘惑:被提拔。既是院士,又那么年輕,提拔你當領導既容易服眾,又符合“杰出”“年輕”的原則,更重要的是一個單位的領導是院士,這是集體榮譽。那么,當你在糾纏于各種行政事務的時候,和你一樣年輕的外國同行正在科研一線沖殺。
當然,事實不一定像我說的這樣糟糕。年輕的科學家當了院士,起碼有一點是有益的:他會在科研上獲得更多的支持。因為有“院士”這頂帽子作抵押,很多科研資源就會很放心地跑到他這里來,甚至不管他需不需要。兩個同樣四十多歲的年輕人,科研水平難分伯仲,在申請經費的時候,是院士的那個成功幾率肯定要大很多——這是中國的現實邏輯。
那么,這究竟算什么呢?算是對年輕科學家的選擇性支持還是對院士頭銜的價值兌換?那“院士”又是什么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早入學折射國人生存之艱
- 下一篇:派出所怎么管考生的思想品德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ぜ刮幕黝}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