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低新能源車制造成本 車企任重道遠
2010/1/29 18:31:5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降低新能源車制造成本 車企任重道遠新能源汽車在今年大有“老虎發威”之勢:眼下國內外、圈內外(不乏私募等熱錢流入)均大捧這項可能改變未來汽車歷史的技術革命。國內兩大電網日前曝光了將為國內電動車造充電網絡的計劃,中國政府也將進一步出臺支持新能源車產業化的政策。國外方面,北美車展鮮明的主旋律就是新能源車,而“無名士”菲斯克汽車公司也將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方式生產K arm a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連近年來保守應戰的現代汽車也要投資10 .5兆韓元(約93.5億美元)開發環保節能車。如果說沒有好的市場預期,哪來這么多的投入?未來新能源汽車替換潮會席卷全球嗎?新能源車要如何撬動中國這個大市場?
“新”浪潮來臨勢不可當
新能源車熱潮并非剛剛興起,它已經被談論了很多年,但只是在近年,我們才有真正大規模產業化的可能。一直以來,新能源車問題主要在成本過高,加上一些技術不夠成熟,因此未能大規模推廣;但隨著油價上漲,以及技術的日益改進,我們看到新能源車不再是遙不可及。在國外,混合動力車已經廣受市場歡迎,豐田普銳斯和本田IN SIG H T開始頻頻占據暢銷車型榜首位置,表明這股潮流的不可逆轉。在國內,盡管新能源車尚未風行,但無論是跨國品牌還是自主品牌,已經在為未來3到5年內大規模推廣新能源車做周密部署。可以預見,短短幾年時間后,我們將看到更多新能源車,也許,當你換車時,你已經開始考慮購買一部新能源車了。(黃習偉)
新能源車,完善了再推廣不遲
最近有兩則新聞讓我們覺得新能源車離我們很近,一是國家可能在本月出臺政策對私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第二是國內兩大電網已經有了在國內電動車造充電網絡的計劃,這看似解決了制約新能源車發展的兩大關鍵問題,可我卻沒有很快就會進入新能源車時代的喜悅。對于新能源車,我的了解依然很抽象,相信很多消費者都跟我一樣。原因很簡單,目前中國上市的混動車寥寥可數,由于價格高不可攀,能夠、愿意花錢消費的客戶不多,相信國家的補貼也無法令車價平民化;而被很多廠家當做終極目標的電動車,目前僅在試點城市運行,普通車友并沒有機會接觸這些產品,另外,這些產品沒有經過大量的應有,還沒有廠家能夠保證其所用的電池絕對安全,不會發生意外,作為一個珍稀生命的小女子,我也沒有拿自己當試驗品的勇氣。
實際上我也不希望中國那么快就進入新能源車時代。作為一種新興事物,還是循序漸進地發展為好。對于新能源車,很多人只關心它的節油性,但是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有一個最佳的行駛區域。哪些地方適合使用混動車,哪些區域適合電動車發展?這些問題我們心里都沒有譜。另外,電動車在節約能源的同時,會不會造成其他的污染?這個問題在早期的推廣階段如不能解決,那么以后大規模推廣時可能會造成災難性后果。所以我希望國家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車發展的時候,也要花力氣研究新能源汽車的弊端,畢竟我們的環境不允許我們繼續繳納高額的學費。
產業尚未成熟,同志仍需努力
“汽車不過就是四個輪子,一個發動機,兩張沙發”,這是在中國汽車跨越式發展初期,汽車門外漢李書福打造吉利時的造車公式,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汽車行業造車理念。時隔數十年,盡管吉利還是奮發圖強造出了自己的發動機和變速箱,但這句話擱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是那么似曾相識。
在與全球競速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中國汽車行業內曾非常樂觀地認為,新能源車門檻并不高,中國的基礎差距較小甚至某些方面領先。這種論調和認識為隨后的汽車廠家蜂擁上馬新能源汽車打下輿論基礎。除了部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數年的整車生產廠家以外,我們也看到不少企業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研發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術,而是外購關鍵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以此迎合政策和市場需求,并借以上汽車項目謀求取得汽車生產資質。部分公司甚至以“偽混合動力”車魚目混珠,一些毫無混合動力技術基礎的企業也紛紛拿出一些項目申報,以獲取政府的扶持資金。
雖然這些新能源車“正規軍”和“偽軍”也可能有優勢技術,但是放眼汽車行業整體,我國傳統汽車生產技術依然落后,核心技術依然在別人手上。而新能源車是在傳統技術基礎上發展的,沒有扎實的車身設計、動力技術、底盤和控制系統,造出來的新能源車或淪為“四不像”的怪物。
而且,一個產業的發展成熟需要“技術、生產和基礎配套”三大要素支撐,在技術和基礎配套均未形成成熟條件的情況下,如今投入集中在生產造車環節,那么新能源車造出來之后不光面臨技術可靠性問題,還將面臨觀念接受和使用便利等一系列問題。雖然政府也一再表示將加大力度對新能源車給予補貼,但政府補貼不是新能源車發展的根本途徑,如果要達到普及程度,且實現可持續發展,企業必須依靠其內部實力的提升,降低造車成本,才能最終使新能源車走進尋常百姓家。因此,若要新能源車不光是“看上去很美”,中國車企任重而道遠。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洗衣液市場增速飛快 日化巨頭紛紛搶灘
- 下一篇:為規避賣場風險櫥柜商轉戰網絡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