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藥進出口展望
2010/2/7 18:00:3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0年中藥進出口展望中藥產品貿易更是峰回路轉,進出口總額突破20億美元,同比增速位居醫藥各類商品之首(西藥類、醫療器械類、中藥類),增長幅度為14.36%,是2007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其中,中藥類商品出口14.6億美元,同比增長11.72%,比2008年高出3個百分點;進口5.4億美元,同比增長22.14%,比2008年高出1.6個百分點,達到近六年來的最高點。
貿易概況
1.中藥各類商品貿易形勢各不相同
2009年中藥類商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順差,順差額達到9.2億美元,但出口增幅低于進口增幅10個百分點。各單項商品中,提取物和中藥材貿易均為順差,提取物出口占中藥類產品出口總額的44.8%,位居首位;中藥材飲片出口占中藥類產品出口總額的37.92%,位居第二;中成藥和保健品貿易出現逆差,中成藥貿易繼2008年后,第二次出現逆差,逆差額略呈增勢;保健品貿易除2006年外,自2003年起一直呈現逆差,2009年逆差額達到2314.5萬美元,是逆差額最高的一年。
2.一般貿易為中藥進出口的主要方式
從貿易方式上看,一般貿易仍為中藥進出口的主要方式,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中藥產品占中藥總出口額的83.73%;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中藥產品占中藥總進口額的68.97%。進口貿易中,進料加工貿易占比17.14%,出口貿易中,進料加工貿易占比7.89%。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貿易是中藥進口又一特色方式,2009年以此方式進口的中藥商品量達到21754噸。邊境小額貿易方式是中藥出口的另一特色,2009年以此方式出口的中藥商品量達到31875噸,是除一般貿易外,出口數量最多的貿易方式。
3.企業結構呈現多元化趨勢
2009年,中藥類產品出口企業共計2766家,民營企業成為出口主力軍,出口金額占比高達41.14%;三資企業出口金額占比33.78%;國營企業退出了中藥類產品出口第一軍團,出口金額占比僅為24.87%。值得關注的是,在民營企業中,私人企業的出口量占九成以上。
從事中藥類產品進口的企業為1380家,三資企業進口勢頭強勁,進口金額高達2.7億美元,占比49.73%,其中,外商獨資企業是三資企業中的主要力量,進口金額高達1.9億美元;民營企業進口金額2.1億美元,占比39.07%;國有企業進口額僅占6000萬美元,占比11.18%。
2009年中藥各大類商品進出口貿易特點
1.中藥材飲片:年頭年尾兩重天,有驚無險度難關
2009年,我國中藥材進出口全年表現比較突出,進出口額達到6.5億美元,同比增加7.2%。其中,出口額5.5億美元,同比增加6.4%;進口額0.9億美元,同比增加12.2%,基本保持了平穩增長。但是細看上、下半年出口形勢卻明顯不同,上半年和下半年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上半年出口明顯乏力,一月份出口額同比去年下降30%;下半年開始強力反彈,12月出口額同比上升30%,年初和年尾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況反映了一年來中藥材飲片出口從低估走向復蘇情況,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中藥材飲片單月出口額連創新高。
2009年,中藥材及飲片大宗產品出口量同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幅。枸杞、冬蟲夏草、菊花和白術,出口量增幅都超過50%。增幅最大的是孜然,出口量以及出口額增幅超過300%。
我國內地中藥材主要的出口市場是亞洲。其中以香港地區、日本及越南為主,三個地區出口總額占全部出口額的一半以上。我國內地出口香港的中藥材,一部分加工成中成藥,大部分以藥材形式轉出口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日本和臺灣。
我國中藥飲片主要的出口省份大都有明確的出口定位。出口額最大的兩個省份廣東和廣西,借助區位優勢近幾年一直占據出口的前兩位。廣東省由于毗鄰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是我國中藥材飲片主要出口市場;廣西靠近越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大部分中藥材飲片通過邊境貿易出口越南;安徽亳州針對韓國中藥材飲片市場,2009年出口增幅最大,同比增加45%。
2009年我國出口中藥材及飲片的企業共有1000家,出口額超過1000萬美元規模的企業僅7家,前五名出口企業分別為:廣西寧明進出口貿易總公司、中國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深圳津村藥業有限公司、亳州市亳廣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四川川村中藥材有限公司
2.提取物:強勁增勢成為拉動中藥商品出口的主力
2009年我國植物提取物是中藥各商品中進出口表現最為突出的商品類別,進出口額達到8.2億美元,同比增加36.1%。其中,出口額達6.6億美元,同比增加23.7%;進口額達1.6億美元,同比增加129.2%。出口額占中藥商品出口總額的44.8%,是拉動中藥商品出口的主動力。
2009年植物提取物各月度出口基本平穩,出口額保持在5000萬美元上下。在上半年出口呈現小幅下滑,下半年大部分月份呈現快速增長,9月份同比增幅更是接近100%。
從出口的產品結構看,出口金額增幅最大的是天然色素類產品。從單一品種分析,甜菊提取物的出口金額增勢明顯,2009年甜菊提取物出口額達到8430萬美元,同比增加132%。
植物提取物產業具有一定的集群效應,各個省市的植物提取物產業各具特色。比如,山東省以生產食品添加劑用途的植物提取物為主,而浙江、上海以生產藥用及保健品用途的植物提取物為主。從統計數據看,2009年以出口食品添加劑和香精香料植物提取物為主的省份,出口額都有大幅度增加,比如山東與江西,甜菊提取物出口增幅較大,云南香精香料出口增幅也比較明顯。以出口藥用及保健品用植物提取物的省市,出口額有小幅下降,比如浙江和北京。
2009年,我國植物提取物主要出口市場依然是日本和美國,日本市場比較穩定,植物提取物價格和出口數量都保持平穩的增勢,日本進口的植物提取物大部分是由日本漢方藥企業在中國投資企業來完成藥材的前期提取生產的,比如日本津村等企業。植物提取物對美國市場出口額同比增幅較大,主要是原因是出口美國的提取物價格增幅明顯,平均提高49.5%。其他植物提取物出口市場表現最搶眼的是印度和馬來西亞,同比增幅超過100%。這兩個市場與去年表現突出的墨西哥市場相類似,都是由于單一商品出口量大幅上升帶動整個市場走勢。出口印度的商品多集中于天然色素、香精香料等植物提取物;而出口馬來西亞的商品90%以上是甜菊提取物,這些商品廣泛應用于食品領域。
3.中成藥:進出口同時萎縮,貿易逆差持續
2009年,我國中成藥累計進出口額達3.39億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出口額1.6億美元,同比下降4.23%;進口額1.7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3.88%。2009年中成藥貿易的逆差為1242萬美元,基本與去年1228萬美元的逆差相當。
2009年中國出口中成藥到9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增幅較大的國家為韓國、貝寧和越南;出口下降較大的國家為印度尼西亞、加納、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加拿大和英國。
我國內地中成藥主要出口地區仍是香港、日本和美國,占我國內地中成藥出口的57%左右。香港是我國內地中成藥最大出口地區,出口比例占全國中成藥出口的41%, 2009年我國對該地區中成藥出口達6734萬美元,同比增長6%左右。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香港本地對中成藥的消費需求旺盛;二是部分香港客商在美歐等國設有分公司,香港已成為中成藥對全球出口的中轉站。2009年我國對日本“中式成藥”出口量同比下降了22%,出口金額為1462萬美元,同比下降了9.5%。另外,2009年底日本政府預算甄別工作組計劃將漢方藥排除于公共醫療保險的適用對象之外,若實施這一計劃,將意味著自1976年以來一直作為醫保藥品的日式中藥在日本可能成為自費藥,這將對今后中國中成藥的對日出口產生一定影響,值得我們長期關注。2009年,中國對歐盟地區“中式成藥”出口數量同比下降19%,出口金額為1026萬美元,同比下降了18%。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的過渡期將結束,到目前我國依然未有中成藥通過歐盟的簡易注冊,這意味著從2011年4月開始,我國的中藥在歐盟的銷售將受到嚴格管理,對未來中藥出口歐盟市場產生較大影響。
2009年我國中成藥出口的企業共有661家,較去年同期減少了8%。國有企業仍為中成藥出口的主體,全年出口達9588萬美元,占整個中成藥出口的59%,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5%。因國有中成藥企業及其產品具有較高的品牌信譽、較大的生產規模和獨立的產品知識產權以及比較固定的市場消費人群,所以,國有中成藥企業的出口一直比較穩定。
我國中成藥出口前三名的企業分別為: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醫藥進出口公司。
4.保健品:不溫不火,進口、出口比肩增長
據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保健品累計進出口額達2億美元,同比上升3.1%。其中,出口額達8910萬美元,同比增長2.2%;進口額達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9%。
我國保健品主要出口地區仍是日本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從我國進口的保健品占我國保健品出口的六成以上。我國保健品對亞洲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對北美和歐盟等傳統市場出口繼續保持增勢。2009年中國保健品已出口到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增幅較大的國家為越南、加拿大、俄羅斯聯邦和荷蘭;出口下降較大的國家和地區為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韓國和香港。
雖然我國對北美和歐盟的保健品出口維持上升趨勢,但隨著這些國家對保健食品行業質量安全標準的提高和監督管理措施的加強,我國對上述地區保健品出口的增幅較去年是有所減緩的。
2009年中國保健品出口仍主要以魚油、海藻和王漿類產品為主,主要出口省市為浙江、廣東、山東和江蘇等地區,其中安徽、青海和廣東等地出口增幅較快,北京和四川地區2009年的保健品出口下降較大。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仍是保健品出口的主力軍,兩者占中國保健品出口的86%。
2010年展望:保質量創品牌,在后金融危機中穩步前行
2010年,金融危機對貿易的影響尚未消除,國際上預測,中國2010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0%,而歐美經濟增長率僅為3%~4%之間。中國經濟增長在“保八”成功后,必然會繼續出臺一系列刺激經濟穩步增長的措施,國內醫藥產業規模也有望隨之擴大,中藥國際貿易在持續升溫的同時也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勞動力成本繼續提升,企業出口檢測、運輸、保險投入進一步加大,中藥主要出口市場貿易環境尚未恢復等。國際上,美國cGMP法令、歐盟《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韓國中藥材進口實施電子數據庫核查管理,這些嚴管中藥進口的法律措施會對中藥出口企業帶來巨大挑戰;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頻發更是中藥出口的羈絆;諸多不利因素,都會對中藥出口產生負面影響,也是后金融危機時代對中藥貿易的考驗。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在世界范圍內打出“攜手中國制造”的亮劍之舉,也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藥產品建立了信心;中醫藥在治療疑難雜癥和重大疫情中的突出表現更是得到全球的廣泛認知;加強中藥原料的溯源性管理,保證產品質量更是擴大出口的基礎;減少原料型產品出口,進行深加工創品牌是企業升級、發展的必備條件。
2010年將是中藥貿易的春天,國際上對提取物和中藥飲片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擴大,國家應對危機促進出口扶植政策逐步到位,預計2010年提取物增幅有望提升,保健品貿易逆差現象會有所改變,全年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仍將保持15%以上的增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儀器儀表產品的高科技變遷速度將越來越快
- 下一篇:2010年中國銅企的日子仍然不好過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