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化企業渠道之戰
2010/3/11 17:25:1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日化企業渠道之戰據悉,繼2009年把渠道拓展到三四線市場后,迪彩2010年將嘗試更多的渠道,并會密切注意網購;準備2010年中全新升級的采詩稱將全面走終端,把渠道重點放在專賣店及百貨;繼上海日化、資生堂推出新品牌專攻藥妝渠道外,德國藥妝巨頭DMS也高調宣布試水中國藥妝……業界專家指出,日化企業在2009年已經看到了渠道的變革跡象,如今都行動起來,渠道變革將在2010年得到更好的體現。
從大流通到終端
在渠道變革中,“流通渠道的日漸萎縮以及零售終端的深度覆蓋”最具代表性。亞洲遠智PHPC(個人護理及家居清潔用品市場研究中心)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業內資深營銷專家谷俊指出,縱觀近些年市場渠道的變化,流通的萎縮已成為一個不可爭辯的事實,與之相比,零售終端的逐步下沉,對之前的流通模式形成了致命的沖擊。“在一些鄉鎮市場,零售商的加盟店都開到了1000平方米的面積,其對當地客源分流的影響不言而喻。與之一同下沉的,自然包括與之產生全面供應關系的寶潔等終端品牌,并且這種趨勢在今后將更加突出。”
采詩總經理林鎮才也指出,渠道變革是目前化妝品行業面臨最大的變化。“外資企業逐漸往下走,通過價格的變化進入三四級市場;而本土品牌也不斷創新,從批發市場往上走進專賣店、個人護理店。”他認為,這背后揭示的,就是渠道的變革。據透露,2010年采詩渠道上的一大變化,就是全面走進終端,包括專賣店及商場專柜等。
丹姿日化總經理張楚標也透露,2010年會繼續深耕細作終端渠道,“丹姿一直是做商超,未來將開發更多的國際大賣場,目前我們只做了骨架,未來會繼續深耕,在兩三年內完善大賣場渠道。”
當年從大流通成功向終端轉型的迪彩,在渠道變革上也有自己的看法。迪彩總經理許桂萍告訴記者,“在現行渠道下,本土品牌已經無法再靠低價走流通做市場,因為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基于這樣的渠道觀察,迪彩最新的舉措就是在大賣場渠道獲得成功后,開始第二次渠道變革,將矛頭指向以鎮鄉為主的三四級市場。據了解,2009年是迪彩的渠道拓展年,而其“百縣千店”計劃就快速將其渠道拓展到三四線市場。“以往迪彩是以一二線市場為主,而2009年我們把渠道做到了三四線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許桂萍的計劃中,隨著國際大賣場進入三四線市場,這個渠道必然是未來30年一個很大的增長點。
專賣店將是化妝品渠道的最大贏家?
另一方面,化妝品專營店的如火如荼也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渠道模式和市場格局。近幾年,中國化妝品專賣店渠道的異軍突起和風光無限最為業界所樂道。作為化妝品市場的新增長點,專賣店每年以30%的發展速度向前推進,已形成與百貨商場、連鎖超市賣場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市場新格局。但是,專營店渠道在2009年也開始發生變化。谷俊認為,“專賣店渠道短時間內造就了一大批化妝品新貴,就像發現了金礦一樣,一時間有千軍萬馬如潮水般涌向專賣店的大金山,美容專業線的來了,超市終端的來了,藥妝渠道的來了,百貨渠道的來了,批發流通路線的來了,非本行的閑散資金也來了。原本怡然自樂的專賣店渠道,一不留神也扎堆擁擠了。”他指出,專賣店對品牌從來者不拒,到挑三揀四,再到如今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態度變化正是市場進入飽和期的明顯證據。
盡管專賣店已現飽和相,但畢竟是近幾年新興的渠道,相較百貨店的森嚴壁壘、大超市的割據一方,專賣店的發展離“天花板”還有一段距離。目前專賣店渠道的進入門檻和維持成本遠沒有達到如前二者的“無名無勢者不得入內”的高難境地,專賣店自身在規范性、系統性和計劃性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而一些專營店品牌則開始先行一步,大規模啟動百貨渠道。據業內人士透露,2009年新進駐上海浦東商廈珀萊雅專柜3月份的銷售額為3萬元,4月份為6萬元,5月份達到了22萬元。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專柜銷售額能從3萬一躍到達22萬之多,這是品牌在百貨商場渠道銷售潛力爆發的集中體現,同時也必將為下步珀萊雅品牌進駐更多A類、B類商場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此分析,專賣店渠道將是化妝品渠道的最大贏家?業內專家馮勇指出,目前在中國,百貨店的專柜銷售模式擁有化妝品近70%的市場;但在歐洲和美國市場,百貨專柜和專賣店幾乎各占有50%的市場份額。隨著化妝品專營店品牌不斷攻城略地,幾乎“獨霸天下”的百貨公司專柜地位受到挑戰。
擔任化妝品經銷商多年的陳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化妝品市場的利潤空間下降、競爭日益激烈,不少代理商和經銷商都紛紛轉型,或者自己做直營店,或者成為特許加盟商,從做流通轉向做終端。“以往做流通,拼的是價格,而現在自己做專賣店,就從品牌結構、品質等方面進行提高;如今消費者對化妝品專賣店的認可度、忠誠度、信任度也得到極大提高,特別是在二三級城市,由于商超等傳統商業業態不發達,化妝品專賣店的發展獲得了比較大的空間。”
網購渠道將有大作為
網購是DHC進入中國之初的主要渠道之一,而繼倩碧、雅詩蘭黛、蘭蔻等開通網上銷售后,日化“老大”寶潔也開始把更多的目光放到了網絡,當然,這樣的趨勢也在本土日化企業家的掌握之中。
化妝品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上銷售收入排名第三大行業,越來越多用戶會喜歡和習慣在網上采購化妝品,勢必會催生一個大規模的垂直B2C平臺。業內人士指出,化妝品品牌直接操作網購,開拓了一個新型的渠道,有利于形象的展示和品牌的宣傳。經濟形勢也是品牌轉向網購的因素之一,不少化妝品品牌尤其是外資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廣告、推廣方面開始縮減開支,一些高端品牌縮減對傳統媒介廣告投放力度,看重新興媒體低投入高回報的優勢,互聯網自然成為它們的新寵。
迪彩許桂萍稱,2010年迪彩將嘗試更多的銷售渠道,并且表示看好網購,不排除在網購上有所動作的可能。采詩林鎮才也透露采詩在網購上已經走出了關鍵的一步,相關的網購計劃將在新品推出后陸續完善。“謝馥春”也開出了第一家淘寶商城,并與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公司達成合作,老字號正式進軍網絡渠道。歐詩漫也將投資3000萬元,打造易妝網電子商務平臺。
雖然網購在2010年將以新興渠道而大受企業關注,但業界提醒,企業應建立適合自身的目標渠道策略,否則就會造成網絡對主渠道的反噬。“在歐美化妝品網購十分普及的今天,國際品牌在國內仍處于初級階段。國內化妝品網購沒有全面爆發,一大原因是中國網購消費意識未普及,網購人群相對年輕,沒有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網絡商業環境、市場規范、誠信假貨等問題也是網銷難題。”業內人士指出。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家電產業的全球轉移?
- 下一篇:中藥材戰略:國家應建儲備庫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