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色行業競爭態勢及發展勢頭分析
2010/9/10 15:23: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中國有色行業競爭態勢及發展勢頭分析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有色金屬產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兩個行業大類。
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變化分析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的鉛、錫、鋅的原先國際市場占有率很高,但近年來已經大幅度地降低了,鋁和銅國際市場占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但總體上仍處于偏低水平,只有鎳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保持不斷上升態勢。六種有色金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總體上不是很高,在2004年達到8.2%的高點后,之后迅速回落,2007年的市場占有率只有4.1%,僅為2007年的一半。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這種狀況,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地位是不相稱的。
貿易競爭力指數:中國有色金屬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偏低,除1990、1991年為正數外,其余年份都是負數,且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2000年和2001年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4以下,2002~2006年保持在-0.3左右,2007年這個指數又跌至-0.4。這說明,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還很弱。
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有色金屬產品的出口大國,俄羅斯、加拿大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一般超過10%,澳大利亞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維持在8%左右。中國的有色金屬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也有一定的規模,排在其他主要國家如巴西、德國、美國等之前。從趨勢上看,大多數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保持穩定,但中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下降趨勢,這和日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上升趨勢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
貿易競爭力指數: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南非和巴西具有顯著的貿易競爭力優勢,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英國、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基本為負,不具有貿易競爭力優勢。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排在中間。近年來,英國有色金屬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不斷上升,而中國則出現了下降,2007年英國有色金屬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首次超過了中國。(見表1)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來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巴西和南非的有色金屬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主要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目前并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總體上看,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中游水平,但和其他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保持穩定或上升的發展態勢相比,近年來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水平下降,這是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
金融危機對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綜上所述,反映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狀況的大多數指標表現欠佳。這與有色金屬產業長期存在的礦產資源勘查滯后,資源短缺;產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等問題有關。加上有色金屬產品具有特殊的衍生金融商品屬性,使得有色金屬產業在金融危機來襲時,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
第一,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大幅度“跳水”。據對大中城市有色金屬現貨市場監測,到2008年底,銅、鋁、鋅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29574元、11928元、10125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1.42%、35.34%、50.39%。第二,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增長緩慢,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放緩。據統計,2008年1~12月,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增長逐月大幅度回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與此同時,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也出現了大幅度回落,特別是在11月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只有0.5%。第三,有色金屬企業庫存增加,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國際金融危機的加深,造成有色金屬行業進出口貿易大幅度減少。而有色金屬價格跳水,也造成國內企業購買有色金屬產品呈觀望態度,制造業企業為消化庫存盡量推遲購買,使國內有色金屬產品銷售不暢,經濟效益嚴重滑坡。
全球金融危機對有色金屬再生產業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一是企業停產、職工放假、員工失業現象突出。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調研統計,危機最嚴重時,再生精煉銅85%以上的產能處于停產狀態,廢雜銅直接生產銅材70%以上產能處于停產狀態;再生鋁和再生鉛的停產產能分別達50%和60%以上。90%以上的企業存在裁員現象,30萬人面臨失業。二是企業虧損嚴重。危機嚴重時,有色金屬價格直線下滑直接導致廢金屬價格下跌,多數廢舊金屬價格一度下跌超過50%。
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及時出臺了包括4萬億元投資、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在內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屬于“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一。2009年2月25日出臺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作為有色金屬產業2009~2011年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在業已過去的一年時間里,相關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了諸如有色金屬收儲、出口退稅、直購電試點等實施細則,有色金屬企業兼并、淘汰落后產能等產業政策也將陸續出臺。
從實施的效果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有色金屬生產企穩回升態勢逐步增強。從有色金屬產量來看,2009年3月以來有色金屬累積產量同比增長不斷向好,從10月開始,10種有色金屬產品累計產量擺脫了負增長的狀況,出現正增長。11月,10種有色金屬產品當月產量達到27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銅材和鋁材累計生產量則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20%和15%以上。從工業增加值來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扭轉了2009年1~2月同比低速增長和負增長狀態,3月以來,增長速度不斷加快,11月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8.8%和11.9%,均高于工業平均增速。
有色金屬企業總體盈利能力逐步恢復。據統計,2009年1~10月份,有色金屬工業協會70戶重點聯系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17.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6.1%,降幅比1~9月份收窄9.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實現利潤22.8億元。2009年1~10月份,20戶銅鎳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額為63.74億元,同比下降53.96%,其中10月份銅鎳企業實現利潤7.79億元;21戶鋁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3.18億元,同比下降87.14%,其中10月份鋁企業實現利潤9.85億元;15戶鉛鋅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5.56億元,同比下降15.42%,其中10月份鉛鋅企業實現利潤2.41億元;14戶鎢鉬錫銻稀有稀土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4.92億元,同比下降80.0%,其中10月份鎢鉬錫銻稀有稀土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74億元。總之,在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尤其是《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作用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經走出困境,下一步,就是如何保持有色金屬繼續較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可供選擇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完善收儲機制,實現收儲資金滾動發展。鑒于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高企,有色金屬產業保增長任務完成狀況較好,應暫停有色金屬收儲。有色金屬收儲機構甚至可以將收儲來的有色金屬進行拋售,以平抑目前過度投機的有色金屬市場,獲利資金可以用于未來收儲需要,實現滾動發展。
動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金融危機之前,為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我國對有色金屬類產品基本上取消了出口補貼政策,對一些有色進出口產品甚至加收出口稅。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及時對這些政策進行了調整。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目的是為了保增長,而目前有色金屬“保增長”的任務完成得較好,因此,可以考慮調整有色金屬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了。這樣,還可以避免國際上頻繁出現了反傾銷反補貼問題,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有色金屬產業轉變發展方式。
積極推進電解鋁直購電試點。根據電解鋁電壓等級高、輸電成本低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電解鋁直購電過網費,把直購電政策落到實處。
加大有色金屬冶煉項目投資控制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需要設置更高的節能、環保、土地、技術等標準,控制新項目的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不再新建、擴建電解鋁、氧化鋁項目。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規定淘汰鉛、鋅冶煉落后產能,建立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
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大力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全球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能夠完全自給。在中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今天,解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短缺必須要有全球性視野,這就決定了中國有色礦業必須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經過較長時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已經形成了較強的技術、資金、設備和人力資源優勢,在國際上具備了一定的相對競爭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還要謀求與國際跨國礦業公司合作競爭,在動態的合作競爭中不斷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制定“走出去”戰略的具體實施政策,包括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簡化審批程序,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外匯管理保障機制及建立中央各有關部門的協調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日發布了2010年《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對我國有色金屬產業,藍皮書分析認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較弱;在金融危機來襲時,表現出不適應。但隨著有色金屬企業兼并、淘汰落后產能等產業政策陸續出臺,有色金屬產業逐漸走出金融危機影響,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有色金屬產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兩個行業大類。
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變化分析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的鉛、錫、鋅的原先國際市場占有率很高,但近年來已經大幅度地降低了,鋁和銅國際市場占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但總體上仍處于偏低水平,只有鎳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保持不斷上升態勢。六種有色金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總體上不是很高,在2004年達到8.2%的高點后,之后迅速回落,2007年的市場占有率只有4.1%,僅為2007年的一半。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這種狀況,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地位是不相稱的。貿易競爭力指數:中國有色金屬產業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偏低,除1990、1991年為正數外,其余年份都是負數,且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2000年和2001年貿易競爭力指數在-0.4以下,2002~2006年保持在-0.3左右,2007年這個指數又跌至-0.4。這說明,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還很弱。
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國際市場占有率: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有色金屬產品的出口大國,俄羅斯、加拿大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一般超過10%,澳大利亞的國際市場占有率維持在8%左右。中國的有色金屬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也有一定的規模,排在其他主要國家如巴西、德國、美國等之前。從趨勢上看,大多數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保持穩定,但中國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下降趨勢,這和日本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呈上升趨勢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
貿易競爭力指數: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南非和巴西具有顯著的貿易競爭力優勢,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英國、中國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基本為負,不具有貿易競爭力優勢。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排在中間。近年來,英國有色金屬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不斷上升,而中國則出現了下降,2007年英國有色金屬產業貿易競爭力指數首次超過了中國。(見表1)綜合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來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巴西和南非的有色金屬產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主要國家有色金屬產業目前并不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總體上看,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中游水平,但和其他國家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保持穩定或上升的發展態勢相比,近年來中國有色金屬產業國際競爭力水平下降,這是需要引起特別注意的地方。
金融危機對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的影響綜上所述,反映有色金屬產業競爭力狀況的大多數指標表現欠佳。這與有色金屬產業長期存在的礦產資源勘查滯后,資源短缺;產業集中度低,產能過剩;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等問題有關。加上有色金屬產品具有特殊的衍生金融商品屬性,使得有色金屬產業在金融危機來襲時,表現出嚴重的不適應。
第一,有色金屬產品價格大幅度“跳水”。據對大中城市有色金屬現貨市場監測,到2008年底,銅、鋁、鋅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29574元、11928元、10125元,與2007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51.42%、35.34%、50.39%。第二,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增長緩慢,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放緩。據統計,2008年1~12月,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增長逐月大幅度回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與此同時,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也出現了大幅度回落,特別是在11月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增長只有0.5%。第三,有色金屬企業庫存增加,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國際金融危機的加深,造成有色金屬行業進出口貿易大幅度減少。而有色金屬價格跳水,也造成國內企業購買有色金屬產品呈觀望態度,制造業企業為消化庫存盡量推遲購買,使國內有色金屬產品銷售不暢,經濟效益嚴重滑坡。
全球金融危機對有色金屬再生產業也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一是企業停產、職工放假、員工失業現象突出。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調研統計,危機最嚴重時,再生精煉銅85%以上的產能處于停產狀態,廢雜銅直接生產銅材70%以上產能處于停產狀態;再生鋁和再生鉛的停產產能分別達50%和60%以上。90%以上的企業存在裁員現象,30萬人面臨失業。二是企業虧損嚴重。危機嚴重時,有色金屬價格直線下滑直接導致廢金屬價格下跌,多數廢舊金屬價格一度下跌超過50%。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勢頭良好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及時出臺了包括4萬億元投資、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在內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屬于“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之一。2009年2月25日出臺的《有色金屬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作為有色金屬產業2009~2011年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在業已過去的一年時間里,相關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了諸如有色金屬收儲、出口退稅、直購電試點等實施細則,有色金屬企業兼并、淘汰落后產能等產業政策也將陸續出臺。
從實施的效果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有色金屬生產企穩回升態勢逐步增強。從有色金屬產量來看,2009年3月以來有色金屬累積產量同比增長不斷向好,從10月開始,10種有色金屬產品累計產量擺脫了負增長的狀況,出現正增長。11月,10種有色金屬產品當月產量達到27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銅材和鋁材累計生產量則比2008年同期增長了20%和15%以上。從工業增加值來看,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扭轉了2009年1~2月同比低速增長和負增長狀態,3月以來,增長速度不斷加快,11月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8.8%和11.9%,均高于工業平均增速。
有色金屬企業總體盈利能力逐步恢復。據統計,2009年1~10月份,有色金屬工業協會70戶重點聯系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17.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6.1%,降幅比1~9月份收窄9.8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實現利潤22.8億元。2009年1~10月份,20戶銅鎳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額為63.74億元,同比下降53.96%,其中10月份銅鎳企業實現利潤7.79億元;21戶鋁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3.18億元,同比下降87.14%,其中10月份鋁企業實現利潤9.85億元;15戶鉛鋅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5.56億元,同比下降15.42%,其中10月份鉛鋅企業實現利潤2.41億元;14戶鎢鉬錫銻稀有稀土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4.92億元,同比下降80.0%,其中10月份鎢鉬錫銻稀有稀土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74億元。
總之,在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尤其是《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作用下,我國有色金屬產業已經走出困境,下一步,就是如何保持有色金屬繼續較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際競爭力”。可供選擇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完善收儲機制,實現收儲資金滾動發展。鑒于有色金屬產品價格高企,有色金屬產業保增長任務完成狀況較好,應暫停有色金屬收儲。有色金屬收儲機構甚至可以將收儲來的有色金屬進行拋售,以平抑目前過度投機的有色金屬市場,獲利資金可以用于未來收儲需要,實現滾動發展。
動態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金融危機之前,為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我國對有色金屬類產品基本上取消了出口補貼政策,對一些有色進出口產品甚至加收出口稅。金融危機爆發后,我國及時對這些政策進行了調整。出口稅收政策的調整目的是為了保增長,而目前有色金屬“保增長”的任務完成得較好,因此,可以考慮調整有色金屬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了。這樣,還可以避免國際上頻繁出現了反傾銷反補貼問題,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有色金屬產業轉變發展方式。
積極推進電解鋁直購電試點。根據電解鋁電壓等級高、輸電成本低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電解鋁直購電過網費,把直購電政策落到實處。
加大有色金屬冶煉項目投資控制力度,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一方面,需要設置更高的節能、環保、土地、技術等標準,控制新項目的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不再新建、擴建電解鋁、氧化鋁項目。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規定淘汰鉛、鋅冶煉落后產能,建立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大力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全球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能夠完全自給。在中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的今天,解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短缺必須要有全球性視野,這就決定了中國有色礦業必須大力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經過較長時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已經形成了較強的技術、資金、設備和人力資源優勢,在國際上具備了一定的相對競爭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還要謀求與國際跨國礦業公司合作競爭,在動態的合作競爭中不斷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為此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制定“走出去”戰略的具體實施政策,包括對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簡化審批程序,財政、稅收和金融政策的支持,外匯管理保障機制及建立中央各有關部門的協調機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