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要點匯總(1982-2014年)
2014/12/23 13:09: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年一度的中央農村會議近日正式召開,會議的議題成為市場關心的熱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審議通過的“一號文件”也將指導2015年的農村工作。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會議近日正式召開,會議的議題成為市場關心的熱點。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審議通過的“一號文件”也將指導2015年的農村工作。
對于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議題和“一號文件”的內容,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一位匿名人士表示,現在外界的說法很多,土地制度改革、農產品價格體制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等等。
以下整理的是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要點。
時間 摘要 2014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要求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激發農村經濟社會活力;要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鄉統籌聯動,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2013年12月23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定要看到,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 2012年2月1日 《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發布,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以及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 2011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是新世紀以來中央關注“三農”的第八個“一號文件”,也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中央文件首次對水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2010年1月3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 對"三農"投入首次強調"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這一要求不僅確保"三農"資金投入的總量,更確定了比例要穩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拓展了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政策性資金將有更大的"三農"舞臺。 2009年2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提出,擴大國內需求,最大潛力在農村;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意見》共分5部分,約11000字。包括: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十個一號文件。《意見》共分8部分,約15000字。包括: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切實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突出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強化農業科技和服務體系基本支撐;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下發,即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第九個一號文件。文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 2006年2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即第八個 “一號文件”。這份2006年中央 “一號文件”顯示,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將邁出有力的一步。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即第七個 “一號文件”。文件要求,堅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 2004年1月 針對近年來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連續增長緩慢的情況,中央下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的第六個 “一號文件”。 198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 《關于一九八六年農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個 “一號文件”。文件肯定了農村改革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必須繼續貫徹執行。 1985年1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 《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即第四個 “一號文件”。取消了30年來農副產品統購派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產品采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 《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 “一號文件”。文件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生產周期長的和開發性的項目,承包期應當更長一些。 1983年1月 第二個中央 “一號文件” 《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正式頒布。從理論上說明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是在黨的領導下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 “三農”問題的 “一號文件”,對迅速推開的農村改革進行了總結。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 “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同時還說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4年中國飼料電商發展回顧與展望分析
- 下一篇: 中國豬肉恢復對俄出口十年破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