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航企業的課題:如何真正產生“粉絲經濟“效應?
2014/12/24 16:04:1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如何讓受眾通過互聯網、公共文化項目、設施等平臺,了解通航產業、了解通航企業,并將他們發展成為航空愛好者,進而成為通航事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通航成果的分享者,讓如何讓受眾通過互聯網、公共文化項目、設施等平臺,了解通航產業、了解通航企業,并將他們發展成為航空愛好者,進而成為通航事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通航成果的分享者,讓通航產業真正產生“粉絲經濟“效應,成為擺在通航企業面前的一個課題。
在過去的三四年時間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智能手機的普及,而跟隨這股風潮誕生的“粉絲經濟”效應,也迅速成為新商業模式的代表。人們熟知的小米手機的銷售,就是“粉絲經濟”效應的良好體現——通過互聯網培養粉絲,從而將他們變成最有力的購買者。
前不久,中國航空工業的領軍人物中航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又將“粉絲經濟”的提法引入了通航領域。他指出通用航空是整個國家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必須發動群眾。群眾基礎從何而來?他提出要培養航空愛好者和“粉絲”,最后推動國民航空意識的樹立,把航空事業的群眾基礎打牢。
“粉絲經濟”泛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系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如果能最廣泛地吸引通航愛好者,并將其發展成為直接參與者,發展成為客戶,必將促進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
讓“粉絲”成為參與者
今年8月,國內首個通用航空綜合體——荊門“愛飛客鎮”——合作建設項目在北京正式簽約。根據計劃,中航工業未來將在全國建設50家愛飛客綜合體,以期搭建綜合性的飛行體驗服務平臺,普及航空知識,傳播航空文化,培育航空情懷,發展航空創意經濟。
將通航產業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及創意文化產業有機融合,中航工業策劃的這一通用航空綜合體創意項目,正體現了林左鳴提出的中航工業要從“制造業”向“制造服務一體化”轉變,從“產品經濟”向“平臺經濟”轉變,從“傳統經濟”向“粉絲經濟”轉變的精髓。
不難理解,中航工業“粉絲經濟”的發展思路,就是希望通過航空文化的普及和啟蒙教育來培養“粉絲”、培育客戶,進而創造市場,實現從科技創新向文化創意的轉變。
華彬天星通航公司總飛行師曹威就是從愛好者變為通航參與者的典型實例。曹威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在研究所做實驗的他,無意間從地攤上買來光盤開始玩一款名為《模擬飛行》的游戲,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后來,他和朋友還成立了“中國飛行模擬組織”,開始學習航空知識。出于對飛行的熱愛,最終,他選擇離開醫學領域,來到山西大同的一所航校,開始學習滑翔機。后來,他又去學習了直升機和民用飛機駕駛技術。
愛飛行俱樂部是國內新成立的一家通航企業,推出了多種“境外自駕私人飛機”主題產品,跨界航空及旅游。愛飛行俱樂部副總經理雷世斌介紹,選擇他們飛行旅游產品的客戶大都是航空愛好者。由于飛行技術要求的“零起點”和可以接受的費用,很多“粉絲”愿意為自己的“飛行夢想”買單。目前在國內,很多通航企業都成立了自己的飛行俱樂部。
通航市場極其廣闊,盈利點非常多。業內人士指出,將大眾對通用航空的喜愛與通用航空的市場開發聯系起來,通航企業應當學習電影等行業的做法,打通線上體驗與線下銷售的渠道,拓寬市場推廣和消費模式,將大眾偏好與線下消費關聯起來,以創造新的收入來源。航空旅游、空中游覽、航拍、無人機飛行等業務領域都可以進行這樣的嘗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