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工作會議定調改革方向:1/4農地明年望確權頒證
2014/12/24 16:04:2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并提出了發展農業現代化的五大方面工作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2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并提出了發展農業現代化的五大方面工作:一是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二是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四是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五是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針對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會議強調,這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民群眾的自覺選擇。要引導和規范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以糧食和農業為主,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耕地“非農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多種多樣,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允許“探索、探索、再探索”。只要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符合改革方向,農民群眾歡迎,不管什么形式,都要鼓勵和支持。
作為保證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基礎性工作,《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同步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獲悉,2015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將進一步擴大,再選擇8至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份每個地市選擇1個縣開展整縣試點,覆蓋面積達到5億畝左右。專家表示,這意味著全國四分之一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明年有望獲得確權頒證,未來土地流轉將更加順暢。
據悉,2014年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在山東、四川、安徽三省開展了整省試點,加上其他各省整縣試點,目前試點覆蓋面積已達3.3億畝。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表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對于確權頒證這項工作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中央要求五年內結束確權,而今年還只有三個整省在試點,只能說才剛剛啟航,因此明年再選擇8至10個省份開展整省試點是對這項工作的全面提速。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表示,除了今年3月宣布的山東、安徽、四川等三個整省外,浙江省現在是全國確權頒證工作推進最快的省份,但目前關于確權登記頒證以后的承包期年限是個很糾結的技術性問題,十七屆三中全會提過現有的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因此有些地方的承包證在承包期限一欄就寫著“長久不變”幾個字,而這在法律和制度上都還沒有具體規定,所以中央已經明確提出抓緊論證長久不變的法律表達到底是什么。
除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這項基礎性工作,明年針對農村集體土地也將有多項改革積極跟進。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3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也提出了這項工作的具體開展方式。他指出,下一步將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抓緊修訂土地承包法,賦予農民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啟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
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主要成果及其他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的總面積為66.9億畝,包括55.3億畝農用地和3.1億畝建設用地,非資源性資產達到2.4萬億元。據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從25年前就已開始,全國范圍內約有4.8%的村集體已經進行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到去年年底全國已有2.8萬個村莊,5萬個村民小組完成了資產量化的改革,涉及資產4300多億元,累計股金分紅超過1500億元,僅2013年分紅的額度就接近300億元。但是,產權權屬不清、土地流轉不順、土地制度不合理等問題仍未解決,因此從中央層面提出將開展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尚屬首次。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此前表示,改革試點的重要目的是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要求是“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核心任務是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等六項權能。此外,還需要為擴大土地經營權權能進一步理清三權,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理清用途管制機制、收入分配機制等,這些都需要深化現有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對此,鄭風田表示,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重點在于既要防止集體資產流失,又要保證集體成員享受到改革紅利,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首要任務是要摸清家底,確認成員身份和資產數量。這項工作隨著前些年農村戶口遷移增多有了很大的難度,中央政府無法統一進行部署,只有靠村集體自行摸索,在探索的基礎上再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的股份制度。
鄭風田說,對于農村集體經濟而言,實際上最“肥”的一塊“肉”就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馬上要開展的入市改革試點可以盤活這塊集體經濟最優質的資產,并將其價值最大化。然而也要注意不能讓集體借故對農民的承包經營權為所欲為,因此修改《土地承包法》非常重要,必須依法保護農民的承包經營權。其實有關土地制度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有了詳盡布置,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落實,其中農村集體經濟在改革后的實現形式以及公有制的存在形式是目前政府最關心的問題。
也有人對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提出質疑,認為股份化會成為一項“養懶人”的改革,造成部分農民只等分紅的現象。對此,專家表示,目前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確實出現了這種情況,但是要注意這種現象并非農村獨有,這和城里人出租不動產是一樣的道理,是自然的市場現象,而且目前看來這種現象在農村并不普遍,無需過于擔心。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