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我國進口的農產品貿易額達到1100多億美元
2015/3/26 8:34: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5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突出強調"可持續",傳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明確信號。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無小事,"三農"問題也始終被高層密切2015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突出強調"可持續",傳遞出發展現代農業的明確信號。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安全無小事,"三農"問題也始終被高層密切關注。
怎么保證中國人的飯夠吃?怎么讓老百姓吃得放心?怎樣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中國的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帶著這些問題,記者于全國兩會期間,采訪了剛剛由農業部副部長調任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的牛盾。
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的牛盾,30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業問題的研究與管理工作。1992年調到農業部工作以來,牛盾參與了WTO農業談判和多個國際農業協定、公約、標準的制訂,特別是2004年任農業部副部長至今,牛盾分管國際合作,在推動和加強多邊、雙邊與區域間國際合作交流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日前,年屆六十的牛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常駐聯合國糧農機構代表,并卸任農業部副部長之職。
如何看待農產品貿易逆差
記者中國2011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農產品最大進口國,目前國內農業受到國外廉價農產品的沖擊,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牛盾:去年我國進口的農產品貿易額是1100多億美元,出口大概600多億美元。目前我國農產品貿易處于逆差狀態,大概是500多億美元。
我們希望促進農產品的貿易和發展,這有利于我國有競爭力的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國目前競爭力較強的農產品是水產品等,進口比較多的是國外的大豆產品、食用油、棉花等。我們也進口了一部分糧食,包括玉米、小麥、大米等。通過農產品貿易,為國內外農產品貿易的健康發展做出了貢獻。
說到沖擊,還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大國效應。我國進口的農產品,無論是哪個品種,其進口量在世界農產品貿易市場上,都是多的,但是進口到國內以后,跟我國的各類農產品總量相比,卻是一個很小的比例。
去年我國進口了大約1400萬噸糧食,這個量在世界貿易市場引起了很大反響。但這個數量只占我國谷物生產總量的不到3%,現在我國的谷物生產自給率是97%,我們糧食安全的底線是自給率95%。
記者: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農業工作會議與今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當中,都講到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我們的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現代化。請你談談我國的農產品對外貿易面臨怎樣的國際形勢。
牛盾:農產品貿易比較特殊,基本上每個國家都希望能多出口、少進口甚至不進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如果進口多了,肯定會打壓國內農產品的價格,影響農民積極性,甚至導致國內農業萎縮,競爭力降低。
要說國際市場,就要提到WTO。加入WTO給我國對外貿易帶來的優勢不必贅言,但是我們入世時候,也承諾了一定的進口農產品"關稅配額",譬如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糖、羊毛和毛條7種農產品。雖然承諾的是一種可能性,但是現在某些國家以此為由,要把市場進口的可能性變成必須的義務,而且還不承認我們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這就需要談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