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醫療切入慢性病細分市場 與終端結合確保信息準確
2015/7/3 8:34: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人群在增多,大家對慢性病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這也成為移動醫療領域的新風口。據《科技日報》報道,作為我國首個慢病領域的移動醫療隨診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亞健康人群在增多,大家對慢性病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這也成為移動醫療領域的新風口。據《科技日報》報道,作為我國首個慢病領域的移動醫療隨診隨訪平臺,易隨診將為全國數千萬腫瘤和慢性病患者提供專業的隨診隨訪醫療服務。魚躍醫療子公司醫云健康近日在北京舉行了大醫生APP的產品發布會,開啟慢性病管理的新征程。移動醫療APP“掌控肝病”上線,主打慢性病管理……
在我國醫療APP這片紅海中,若想占有一席之地,朝著單領域平臺的方向發展,并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或許是不錯的路子。當然,提升用戶粘性的關鍵是保證信息的準確性。
慢性病人群是移動醫療的新藍海
隨著我國“互聯網+”的提出,醫療行業融入互聯網的步伐在加快,特別是醫療APP近年發展迅猛。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約為22億多元,預計2017年達到125億元左右規模。
目前,僅移動醫療APP就多達2000多款,互聯網巨頭BAT更是移動醫療行業的強勁參與者。百度開設了健康、醫生、dulife三個自主板塊,分別對應醫院、醫生和硬件。騰訊領投豪斥1.5億元開始深度布局移動醫療服務領域,投資了丁香園、掛號網、鄰家醫生等。阿里方面,在其收購了中信21世紀后更名為阿里健康,目前幾乎現階段互聯網醫療覆蓋可能涉及的全部階段,還投資了華康全景網等公司。盡管移動醫療APP種類繁多,但是,同質化現象明顯,多數成為了網上預約的工具和充當了類似“百度知道”、“搜搜問問”的醫學類解答平臺。
另據醫療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知名、受患者追捧的醫生不超10萬人。全國每年門診掛號量78億人次,目前預約比例在5%左右,也就是約4億人次實現預約。那么剩下的人群呢?
在門診預約如此困難的大環境下,慢性病患者及時進行預約問診顯得格外困難。然而,慢性病卻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生部的調查報告,我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目前中國慢性病患者每年以8.9%的速度遞增。
因此,專項針對慢性病人群的移動醫療平臺的出現,剛好填補了門診掛號困難的空缺,讓患者通過互聯網進行定期自查和遠程診療達到門診一樣的治療效果。這是一個新的剛需市場,更是在移動醫療這片紅海中發掘的一片新藍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