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凈水市場規模或破200億 強制標準仍缺失
2015/8/19 8:33:3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凈水器近幾年來成為中國家電行業中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相較于歐美、日韓50%以上的市場滲透率,中國凈水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家強凈水器近幾年來成為中國家電行業中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相較于歐美、日韓50%以上的市場滲透率,中國凈水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家強制性標準缺失,電商渠道發展較快但線上中低端產品多、品牌集中度低等問題均有待規范。
中怡康廚衛電器事業部總經理施婷此前表示,中國凈水產品市場規模過去三年增速分別為64%、75%和69%,在2014年家用型凈水設備總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160億元,對比市場規模為200多億的油煙機和規模為400多億元的熱水器,凈水器業正在加速縮小和傳統家電的差距。
“全國凈水器行業近3年增長明顯,2012年至2015年平均增長速度在50%以上。”蘇寧云商(002024)上海地區管理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徐海瀾表示,歐美、日韓凈水器的市場滲透率達到60%到90%,而中國還在10%以下,預計未來中國凈水業的發展增速將保持在40-50%,而今年的市場將突破一千萬臺、200多億元。
施婷認為,2015年凈水市場將保持50%的增長,而2016年因為基數較大,增速會小幅下降到40%。
鑒于中國凈水市場的高速發展,日化巨頭聯合利華、國內上市公司碧水源(300070)等近幾年來紛紛進入這一領域。去年4月份,聯合利華以18.216億元收購沁園集團55%股份,創下該公司十年來在中國的最大并購紀錄。
聯合利華人士日前透露,其產品凈水寶于2013年引入中國,目前該產品在“三大洲十五個國家上市,為全球5000萬人提供安全飲用水”,對于未來規劃,其透露“到2020年計劃為全球5億人提供安全飲水”。
值得一提的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其在中國將面臨和3000多家品牌的競爭。
3000多家企業的競爭對應的是國家強制標準、行業標準體系的缺失。據業內專家指出,中國此前有關凈水器安全性評價的法規、政策主要是《傳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中國飲水標準法規很多”,但“符合飲水標準的飲水,水中有機物、無機物指標變化跨度很大”。
去年,《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內芯》和《家用和類似用途飲用水處理裝置》兩項關于凈水家電的新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但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兩項非國家強制標準而是推薦性標準,實際效果或有限。
“從政府層面,隨著高速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地完善和升級我們的標準,使我們的標準能夠更適應于中國市場,更適應于這個時代,同時加強監管。我們往往沒有監管,所以會造成很多的競爭不公平,我建議我們的監管要加大。”有企業人士表示。
在監管以及行業標準方面,韓國的經驗或許可以借鑒。韓國凈水器工業協會理事徐正云此前表示,韓國有凈水協會的認證,還有比較小規模的機構會有檢測報告,“各個地方政府的公務員,他們去現場檢查,做不定期地現場查驗。剛開始出了一些問題,品質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公司關門的還有好幾個。現在基本上很少,因為控制得比較好”。
據其介紹,韓國的凈水器市場開始發展的契機是1988年首爾奧運會,發展至今韓國的凈水器普及率達到61%左右。即從上世紀90年代年銷售量只在4萬臺,到2013年內銷190萬臺、出口30萬臺,市場規模達2兆韓元。
徐正云表示,促進韓國凈水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在于租賃模式推廣和電視購物銷售渠道。所謂租賃模式即家庭用戶交一定保證金,每個月花少量的錢租用廠家的凈水器設備,還可以享受定期上門清洗、更換濾芯服務等,目前,韓國凈水器市場租賃模式占整個市場的70%以上。徐正云還表示,現在韓國凈水器市場的銷售渠道中,“70%是互聯網銷售和電視購物”。
據悉,中國凈水產品電商銷售渠道占比也高于其他傳統家電產品。中怡康數據顯示,去年家電市場14—15%的產品是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而凈水行業占比為18%,施婷預計,未來線上銷售仍然會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到2015年凈水業電商的比重會超過30%,“這個增長速度大概會是在150%的水平”。
但施婷表示,目前消費者購買行為,線上和線下的產品結構有比較大的差異,“從價格上來看,電商這塊有將近70%的產品價錢在2000以下,充斥著相當部分的中低端產品,我們需要加強市場監管,盡量使這個市場規范化”。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