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樓市進入崩盤時間了嗎?
2015/9/16 8:35:4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不經意間,8月份又成了房地產政策密集發布期,央行雙降、限外令解除、公積金首付新政等。為何在8月末救市政策紛紛祭出?是政府預感到市場將出現大的變化而提前采取的預熱點回放
不經意間,8月份又成了房地產政策密集發布期,央行雙降、限外令解除、公積金首付新政等。為何在8月末救市政策紛紛祭出?是政府預感到市場將出現大的變化而提前采取的預防措施嗎?有業內人士預測樓市進入崩盤時間,真的是這樣嗎?先看近期政策、市場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政策方面:
成交方面:8月份重點城市市場成交表現較差,整體成交環比降幅較7月進一步擴大,部分城市下降尤其明顯。而供求的繼續下降,并未明顯推高重點城市市場庫存,而超過一半城市庫存量繼續下降,而基于前期成交量的高位,消化周期也繼續改善,整體市場狀況依舊向好。
價格方面:8月,中國城市住房(一手房)價格288指數為1093.7點,指數較7月上升5.0點,環比上漲0.46%,漲幅較上月縮小0.04個百分點,同比止跌小幅上漲0.07%。指數連續四個月正增長。
各方觀點
銘基亞洲投資策略師羅福萬認為,隨著中國股市降溫和人民幣貶值,人們的注意力將重新回到中國房地產市場是否步入下行通道的問題。在我看來,房地產繁榮期已經結束,但由于房地產買家被要求支付至少30%的首付款,發生危機的風險很低。過去10年間住房價格年均上漲9%貌似符合泡沫的特征,但與此相伴隨的是城鎮居民名義收入年均12%的增長。
經濟學者馬光遠認為,盡管上半年,一些城市的房地產的銷量和價格在政策組合拳的助力下開始回暖,但行業本身已經告別“高利潤、高增長、高回報”的三高階段,由于三四線城市的庫存壓力,房地產事實上已經從短缺經濟走向結構性的過剩,開發商和房地產行業的洗牌和改變不可避免。放松外資限制并不會逆轉房地產的基本面,也不用擔心中國房價再次的暴漲。未來影響中國房地產走勢的最大因素,除了宏觀經濟的基本面,還有人民幣貶值和降準降息寬松政策的雙重影響。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并不樂觀,除了少數城市的房產在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具有一定的保值能力之外,中國房地產事實上應該選擇賣出。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環境今非昔比,如今,樓市供求基本面已經基本平衡,短期內來看,樓市仍然面臨去庫存的問題,即使有限購取消、降準降息等“救市”政策,也改變不了中國樓市“去庫存”的基本現實。今年8月底“雙降”之后,雖然市場成交量價會在“金九十銀”有所表現,會促使樓市起碼一部分城市樓市出現繁榮景象,但是,這繁榮的背后是“救市”政策不斷刺激不斷透支樓市需求的結果,這繁榮景象的背后潛伏者樓市危機。而這場危機極有可能在2016年年初爆發,屆時,樓市將陷入新一輪的大蕭條周期。
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今年8月又出現了罕見的“高溫月”,但樓市卻沒有如天氣一般火爆,供應和成交環比都有所下滑。但考慮到成交仍然較去年同期上漲了21%,在淡季中能交出這樣一份答卷,應該還算得過去。今年市場和政策、股市也密切相關。
政策上,8月份已經解除了“限外令”,并且出臺了雙降政策,而且在月末最后一天央行推出了公積金貸款購二套房最低首付從30%降低到20%的利好政策,看來政策面正處于最寬松的時候。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如果繼續不樂觀,那月末還是有可能像去年9月底一樣繼續出臺支持政策。股市這塊,預計9月份可能還是以調整為主,應該不會對市場造成太多影響。9月份的樓市應該會更回歸市場,值得期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