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10月中國醫藥外貿運行情況分析
2015/12/22 8:32:5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今年前十月,我國醫藥進出口總額837.84億美元,同比增長4.27%,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5.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466.12億美元,增長3.89%;進口額今年前十月,我國醫藥進出口總額837.84億美元,同比增長4.27%,較去年同期增幅下降5.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466.12億美元,增長3.89%;進口額371.72億美元,增長4.75%;對外貿易順差94.4億美元,同比增長0.63%。
受到外部主要經濟體需求不振、新興市場動力不足、價格競爭日趨激烈,以及國內綜合成本高企、匯率風險提升、產業結構艱難轉型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醫藥外貿整體步入低速增長期。
上半年我國醫藥外貿進出口增幅起伏較大,尤其是進口增幅受到明顯抑制;但隨著年底企業出貨相對集中、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促進外貿穩增長政策逐步顯現等,預計全年醫藥外貿整體增速將有小幅回升。
我國對歐盟、日本出口呈恢復性增長,但對東盟、巴西等新興市場出口下滑的趨勢沒有改善,加之受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等影響,預計全年醫藥外貿在低位運行的態勢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商品結構
中藥類:出口增長放緩,進口小幅下降
1~10月,中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39.26億美元,同比增長4.99%。出口30.83億美元,同比增長6.75%。進口8.42億美元,同比下降0.97%。
出口方面,植物提取物增速趨緩,增幅由上半年近30%,降至1~10月的24.41%。
而受出口價格和數量回落的影響,中藥材及飲片是中藥類唯一下降的產品,同比下降17.74%。經過前幾年中藥材價格的非理性上漲,自去年起,價格已逐漸回復到合理區間。此外,飲片行業今年以來受CFDA飛行檢查影響較大,不僅涉及幾個中藥材專業市場,還有70多家中藥飲片企業的GMP證書被收回。
中成藥出口數量同比下降3.06%,出口價格增長7.52%,出口額增長4.23%。數據雖有增長,但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主要障礙是新市場開拓困難,在不了解中醫藥文化的地區,往往需要“削足適履”或直接作為食品補充劑。此外,2011年《歐盟傳統藥注冊法令》實施,也成為中成藥出口歐盟的陰影。而2014年5月1日起,英國禁止銷售所有未經注冊的傳統藥,進一步限制了中成藥在歐盟的發展。
進口方面,除植物提取物增幅35.64%外,均呈下降態勢,以中藥材及飲片最為明顯,下降28.15%。受最大進口品種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注冊到期的影響,中成藥進口下降11.52%。保健品之前可按食品進口,但新規要求須進行保健食品注冊后方可進口,抑制了保健品的進口增長。
西藥類:進出口雙升,但增幅低位徘徊
1~10月,西藥類產品進出口額485.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出口262.6億美元,同比增長1.92%;進口222.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
大宗原料藥仍是我國醫藥外貿出口的主要品種,占整體醫藥出口額的45.92%。1~10月,大宗原料藥出口額214.05億美元,同比增長僅0.78%,出口數量同比增長4.08%,出口價格則下降3.17%。原料藥出口增長主要靠數量拉動。制約原料藥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并未有效解決,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局面未有明顯改觀,如VC、VE、撲熱息痛等,即便短期出現部分企業因環保等成本上升因素停限產等,但前期庫存較大,加之外需不振、貨幣貶值、主流市場和新興市場的購買力有所下降、出口退稅的調整增加了部分產品的價格下行空間、競爭對手采取低價競爭策略等,加劇了價格下行壓力。整體來看,原料藥出口增速下行趨勢已不可逆轉。
西成藥和生化藥出口雖有所上漲,但出口金額有限,分別為26.29億和22.26億美元,僅占西藥出口總額的18.48%。國內企業應將重心向高端制劑等下游產業鏈傾斜,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
進口方面,1~10月西藥原料藥進口額69.68億美元,同比下降1.97%,進口萎縮反映出國內原料藥替代能力在逐步增強。西成藥、生化藥占西藥進口的68.7%,在貿易中的比重穩步提升,但增幅趨緩。造成制劑類產品進口放緩的主要原因有:諾華、阿斯利康、輝瑞等制藥巨頭的專利產品到期,重磅仿制藥陸續上市;我國對藥品審批的市場準入規則改變,跨國藥企審批優勢削弱;跨國藥企在中國投資熱情仍高,生物藥、仿制藥等前期投資項目的產品陸續投放國內市場,抑制了進口藥品的增長;許多地方政府推出新的招標系統以降低藥品采購成本,并推動跨國藥企更加直接地與廉價仿制藥展開價格競爭,不少外企撤出一些省的招標,進口意愿明顯下降。此外,醫藥領域反商業賄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利藥進口。
醫械類:進出口增速平穩,高端設備需求持續
1~10月,醫療器械類進出口總額313.07億美元,同比增長7.63%。出口額172.69億美元,增幅6.33%。進口額140.38億美元,增幅9.28%。
出口方面,數量增長7.8%,價格同比下降0.66%,呈現出數量增長明顯、價格競爭激烈的特點。醫械各子行業產品,如中低端的一次性耗材、醫用敷料、保健康復用品,中高端的醫院診斷與治療、口腔設備與材料,出口均價呈全線下跌態勢,口腔設備與材料更是下跌29.17%。美國FDA和歐盟CE認證對中國醫用敷料提高市場準入標準、增加監管力度,致使醫用敷料尤其是Ⅱ類產品獲得歐美市場準入的難度加大。另外,高附加值的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出口雖然仍以外企為主,但內資企業份額在逐年上升。
進口方面,高附加值的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進口額100.14億美元,占醫藥類整體進口比重的26.94%,位居前列。這反映出我國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在設計理念、質量控制、核心技術、營銷模式、售后服務等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尚存差距。不過,國家制定引導衛生計生機構裝備國產醫療設備的規劃以及建立和完善主動使用國產設備的激勵機制日臻完善,重點推動三級甲等醫院應用國產醫療設備等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將有利于國產醫療設備在國內市場的應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