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告:農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庫存關鍵
2016/2/29 8:36:5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6年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三去一降一補”),中國證券報今起獨家刊發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關于“2016年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三去一降一補”),中國證券報今起獨家刊發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形勢課題組關于“三去一降一補”的系列報告文章。對于社會普遍關注的房地產去庫存,報告提出,農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庫存的關鍵環節和成敗所在。此外,報告認為,企業生產成本高企使得“投資拉動型”和“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建議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財稅、社保、金融體制改革步伐。
建立分擔機制
報告指出,2015年末我國商品房待售面積為7.2億平方米,考慮待售期房庫存后,廣義房地產庫存面積為32.3億平方米,去化周期長達30.2個月,商品房增量空置率高達46%,這些都反映出我國房地產市場正處在高庫存狀態。
報告提出,農民工市民化是消化住宅庫存的關鍵環節和成敗所在。假設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原住租賃住房和單位宿舍的農民工逐步實現自購房并落戶,如果每年將自購房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則有841萬農民工實現在城鎮購房。按照2個農民工組成一個家庭并育有一個孩子,以及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計算,將新增3.78億平方米左右的住房需求。假設新房交易占70%的比例,則有2.65億平方米的新房需求,相當于2015年住宅銷售面積(11.24億平方米)的23.6%,潛力巨大。
報告建議,按照“誰投資誰負責”的市場經濟原則,建立由房地產開發商、政府、購房者共同承擔“庫存消化成本”的分擔機制,加快深化戶籍和住房制度改革,強化消費和供給端引導,擴大有效需求,分流轉化部分供給。加強土地供應管控,引導降低商品住房價格,用好用足住房公積金,加快住房保障方式轉變,推動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推動房地產企業轉型升級,強化房地產市場監管。
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
報告比較了中國與幾大經濟體制造業成本指出,交易成本、稅費、人工、土地、資金、能源、物流和匯率等企業生產成本都高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使得中國以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為主的“投資拉動型”和“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制造業高成本主要由六方面因素造成。第一,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致使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第二,勞動力供求變化及社保分擔機制不健全導致用工成本快速上升。第三,宏觀稅負較高加大企業稅收負擔。第四,金融體制不完善導致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第五,能源價格形成機制不順使企業用能成本過高。第六,市場分割及物流管理不善導致流通費用高昂。
報告認為,降低制造業生產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微觀市場活力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建議應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財稅、社保、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并加快推進物流行業整合與道路通行機制改革。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