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國內麥市“量淡價弱” 進口小麥數量同比大增
2016/3/2 9:01:0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月適逢國內傳統節假日,因加工需求明顯下降,麥市購銷呈現“量淡價弱”格局;節后面企開工恢復情況不如上年;國際小麥則承壓于供需寬松以及主產國出口競爭激烈等因素,2月適逢國內傳統節假日,因加工需求明顯下降,麥市購銷呈現“量淡價弱”格局;節后面企開工恢復情況不如上年;國際小麥則承壓于供需寬松以及主產國出口競爭激烈等因素,其市場行情大幅走低。
一、國內麥市“量淡價弱”節后面企開工恢復不佳
2月份適逢國內傳統節假日,因面粉加工企業陸續停工加之節后開工恢復情況不佳,導致國內小麥市場購銷呈現“量淡價弱”格局,節后面粉加工企業基本以消耗前期庫存或者執行節前訂單走貨為主。因市場主體對麥價后期走勢整體不樂觀,持糧主體節后銷售糧源意愿提高;而面粉加工企業則基本采取“以產定購”策略,麥價整體呈現穩中偏弱態勢。據市場監測,截至2月底,江蘇徐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2360元/噸;安徽亳州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2360元/噸;山東濟南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2340-2360元/噸;河南周口地區普通小麥收購價2340-2390元/噸;河北石家莊新樂地區普通小麥進廠價2400-2420元/噸。據統計,截至2016年2月下旬,國內特一級小麥粉與三等白小麥均價價差為880-885元/噸,較上月同期的975-980元/噸,價差明顯縮窄90-100元/噸。
二、價高制約臨儲麥成交強麥期價震蕩走高
由于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仍明顯高于流通糧源采購成本,2月份用糧主體仍以消化成本更低的流通市場糧源為主;國家臨儲小麥成交依舊延續低迷態勢。據統計,2月份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共投放糧源數量345.2197萬噸,實際僅成交0.648萬噸,平均成交率0.188%,周度成交均價2371-2500元/噸;相比之下,1月份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市場共投放糧源數量462.3696萬噸,實際成交2.4837萬噸,平均成交率0.54%,周度成交均價2338-2535元/噸。國家臨儲進口小麥2月份共投放糧源數量15.1035萬噸,實際成交0.811萬噸,平均成交率5.37%,周度成交均價2500-2527元/噸;相比之下,1月份共投放糧源數量23.6525萬噸,實際成交2.63萬噸,平均成交率11.12%,周度成交均價2500-2532元/噸。因成交數量持續萎縮,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同比大增。截至2月下旬,國家臨儲小麥(含2015年臨儲小麥)剩余庫存數量為3889-3989萬噸,同比高1670-1770萬噸。截至2月26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強麥1605合約期價報收于2880元/噸;較月初的2875元/噸,上漲5元/噸,漲幅0.17%;期間最高價2893元/噸,最低價2869元/噸,波動幅度24元/噸。
三、國際麥價大幅走低國內進口麥數量同比大增
2月份國際小麥整體受制于全球經濟憂慮加劇、美國農業部全球小麥供需報告利空、主要出口國競爭激烈等因素,其市場行情大幅走低。美國農業部2016年2月全球小麥供需報告將2015/16年度全球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上調680萬噸,至創紀錄的2.389億噸;而美國小麥出口規模將為44年來最小。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1日,俄羅斯收獲企業和加工企業小麥庫存為893.5萬噸,同比增長14.2%。美國農業部稱,因農戶對價格下跌的預期將會導致播種面積下滑;2016年小麥播種面積預期下降最多,小麥播種面積預計為5100萬英畝,比上年減少360萬英畝。截至2月26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5月合約期價報收于453美分/蒲式耳,較月初的484.25美分/蒲式耳,下跌31.25美分/蒲式耳,跌幅6.45%;期間最高價487.25美分/蒲式耳,最低價446.5美分/蒲式耳。截至2月下旬,3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184.9美元/噸,到國內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635元/噸。據中國海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中國進口小麥數量24.1429萬噸,同比增長226.35%,進口均價247.5美元/噸。
四、定向銷售加大市場“量價”壓力玉米遠月期價大幅走低
2月份國內玉米市場購銷因節假日因素放緩,國家臨儲玉米收購數量創歷史新高。截至2月20日,東北臨儲玉米累計入庫數量為8382萬噸。節后國內玉米市場整體基本面處于偏空態勢,一方面華北干糧上量,企業到貨量激增;另一方面政策利空消息頻出。據中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中國玉米進口量0.8萬噸,同比下降98.62%;大麥進口量36.23萬噸,同比下降58.87%;高粱進口量92.39萬噸,同比增長25.95%;干玉米酒糟(DDGS)進口量29.07萬噸,同比增長330.76%。荷蘭合作銀行在上海發布的“中國未來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進口報告”稱,綜合考慮中國玉米長期面臨下跌壓力、潛在的貿易保護措施以及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帶來的巨大風險等一系列原因,中國未來幾年高粱和飼料大麥的進口量將下降30%-50%。截至2月26日,廣東港東北產散玉米成交價格2120-2130元/噸,較月初的2140-2150元/噸,下跌20-30元/噸;北方錦州港玉米平艙價2030-2040元/噸,較月初的2060-2070元/噸,下跌30-40元/噸。截至2月26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1605合約期價報收于1835元/噸,較月初的1933元/噸,下跌98元/噸,跌幅5.07%;玉米1609合約期價報收于1574元/噸,跌幅6.03%。
五、去庫存力度蘊藏機會與風險麥市貿易以銷定購為主
在國內面粉加工企業糧源采購需求整體平緩的背景下,持糧主體去庫存力度影響麥價的波動幅度,這也使得麥市蘊藏購銷機會與風險。在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難有明顯下調的情況下,國內主產區2016年產新小麥上市前陳小麥市場價格下跌空間相對有限。因國內麥市“買方”氛圍仍將持續,為規避市場風險以及政策風險,建議麥市貿易仍以銷定購為主。3月份建議密切關注持糧主體糧源出庫力度以及相關政策動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