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兩會有關食品建議的關鍵詞
2016/3/9 8:59:5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3月3日,由全國政協提交的《關于加快發展油橄欖產業的提案》,將目光鎖定到了食品與農業領域,由此正式拉開2016年全國兩會“諫言”的序幕。伴隨全國兩會的深入開展3月3日,由全國政協提交的《關于加快發展油橄欖產業的提案》,將目光鎖定到了食品與農業領域,由此正式拉開2016年全國兩會“諫言”的序幕。
伴隨全國兩會的深入開展,“新型農業”、“供給側改革”、“普惠金融”、“互聯網+農業”等等,不僅是一系列政府文件中的指導性用語,更成了食品界代表、委員們口中的高頻詞匯。
他們從食品產業的上游出發,從金融支持、大數據指導、開放農產品價格等方面,呼吁增加農民收入、保護養殖戶利益;他們從企業和行業的切身感受入手,希冀減輕企業負重,提高食品的競爭力,在進口食品的沖擊下能站得一席之地。
2016年兩會,這些有關食品建議中的關鍵詞,正在勾勒出整個食品產業的未來走勢。
關注焦點1 乳業
普惠金融與扶持確保奶農利益
橫跨種植、養殖、生產三鏈條的乳品行業向來是兩會期間食品領域關注的焦點。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從伊利在乳業上下游實施普惠金融的實踐出發,建議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包括養殖戶在內的“三農”提供融資支持。
而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在今年兩會上率先代表中國乳品行業發聲,呼吁國家建立系統政策來保證農民利益,保護國內奶源基地。可以看到,今年乳業代表、委員的建議都將目光集中在了產業上游及源頭,其根本目的是提升民族乳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普惠金融
●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
由于金融具有天然的風險屬性,而農業產業鏈普惠金融收益難以覆蓋風險,建議推出由龍頭企業牽頭建立“政府基金+龍頭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包括乳業上游養殖戶在內的“三農”打造內生性融資動脈。此外,由國家設立專項基金,緩釋產業鏈普惠金融的風險,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
關鍵詞 “奶剩”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
國內“奶剩”現象頻出,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是我國養殖業成本較高,導致企業轉到境外進口原料;二是加入WTO后,本土企業的保護措施沒有及時跟進;三是企業和奶農的緊密關系沒有建立起來,奶農缺少規則意識。因此,不能只靠企業去保證奶農的利益,收購成本太高,會導致企業過度負擔,盈利整體萎縮,完整的產業鏈需要系統的政策來保證。中國人的“奶瓶子”不能讓外國人拿著,解決奶源基地的保護問題,這需要中國的產業化拉動,保證農民、奶農利益,同時要調節進口的乳制品。
關注焦點2 農業
傳統農業亟須借力突圍
在今年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中,現代農業、信息化農業等關鍵詞不斷被提出,讓農業這個傳統板塊成為重中之重。來自食品工業、農業行業的兩會代表們也就其所關注的農業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熱點建議。
關鍵詞三農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
針對“三農問題”的根源性,一是應將“普惠制”的補貼方式改為精準補貼,向真正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重點解決那些農民無法投入、也投不起的問題。二是要通過以工代賑,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三是必須通過放開農產品的價格來增加農民收入,盡量消除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
關鍵詞農業大數據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大數據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已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應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農業大數據平臺;依托農業大數據提供服務與信息支持;建立數據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機制。通過數據平臺來調控農業生產,并分析數據,制定一系列調控和管理措施促進農業高效有序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這將為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全程服務,因此應率先開放農業部門的自有數據,開發農業大數據產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