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核電發展歷史回顧和現狀分析
2016/3/18 8:50: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回顧中國核能發展的歷史,雖然中國軍用核工業起步較早,周恩來總理也早在1970年就批示要發展核電,但是受制于整體經濟科技實力,在改革開放前,民用核工業的研究開發回顧中國核能發展的歷史,雖然中國軍用核工業起步較早,周恩來總理也早在1970年就批示要發展核電,但是受制于整體經濟科技實力,在改革開放前,民用核工業的研究開發相對落后,不過自主掌握的石墨水冷生產堆和潛艇壓水動力堆技術為中國核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政府首次制定了核電發展政策,決定發展壓水堆核電廠,采用“以我為主,中外合作”的方針,先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再逐步實現設計自主化和設備國產化,中國的核電產業開始起步:1991年秦山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投用,這是中國大陸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壓水堆核電站,結束了中國大陸無核電的歷史,標志著中國核工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1994年大亞灣 10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投用,大亞灣核電站引進了法國的核島技術裝備和英國的常規島技術裝備進行建造和管理,并由一家美國公司提供質量保證,作為改革開放以后中外合作的典范工程,成功實現了中國大陸大型商用核電站的起步,實現了中國核電建設跨越式發展、后發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為中國核電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實驗性質的秦山一期和商業開端的大亞灣之后,中國又建設了秦山二期、嶺澳、秦山三期和田灣等核電站。經過幾代核電人的艱苦奮斗,中國核電站建造運營技術已基本進入成熟階段。雖然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后,中國暫停了所有核電項目審批并對現有設備進行綜合安全檢查,但在2012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核安全檢查報告》和《核安全規劃》,指出中國民用核設施安全和質量是有保障的,核電也正式重啟。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末,中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0臺,總裝機容量達到2608萬千瓦,但仍較發達國家差距很大。
圖表1 中國核電站分布圖
中國已建和在建的核電機組主要采用的堆型為壓水堆,機型包括CP系列、AES-91、M310、CPR1000、AP1000、EPR等技術;采用其他堆型的技術包括Candu6重水堆、高溫氣冷堆等。其中高溫氣冷堆為四代技術,AP1000、EPR為三代技術,其他均為二代或二代改進技術。
目前,CPR1000是中國在建機組采用最多的技術,該機型基于M310技術,被稱作“改進型中國壓水堆”,其主要設備已國產化完畢,國內公司已能制造核島和常規島的大部分設備。AP1000、EPR是中國目前在建核電站采用的兩種三代核電技術,符合URD和EUR的要求和條件。AP1000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開發的第三代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和建造技術,并采用了非能動的安全系統,提高了核電站運營的安全性,浙江三門核電站1、2號機組以及山東海陽核電站 1、2號機組均采用AP1000技術。EPR是法國阿海琺公司開發的第三代技術,單臺機組發電功率可達175萬千瓦,廣東臺山核電站1、2號機組采用 EPR技術,是中國目前功率最大的機組。
圖表2 中國在運核電機組一覽
備注:秦山一期為第一座自主設計、制造和運營的原型堆核電站,大亞灣項目為第一座商業化大型核電站;陽江3號、防城港1號于2016年1月開始商業運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全球及中國核電發展預測分析
- 下一篇:全球核電發展歷史和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