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全球糖行業市場需求及投資前景預測
2016/3/18 10:43:2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自2013 年起,全球糖市步入減產周期,供需過剩幅度逐步收窄。食糖價格持續低迷使得全球主要產糖國增產動力不足,國際糖產量連續兩年下行,根據 OECD 數據報告,2015 年全球食糖產量為 1.8 億噸,較 2014 年減少 160 萬噸。雖自2013 年起,全球糖市步入減產周期,供需過剩幅度逐步收窄。食糖價格持續低迷使得全球主要產糖國增產動力不足,國際糖產量連續兩年下行,根據 OECD 數據報告,2015 年全球食糖產量為 1.8 億噸,較 2014 年減少 160 萬噸。雖然供需仍處于過剩狀態,但幅度已大幅收窄。 2015 年食糖供需過剩量 343 萬噸,較 13 年 1084 萬噸大幅收窄。
預計2016 年全球食糖供給或繼續下行。一方面, 受厄爾尼諾帶來氣候失衡影響,全球食糖主產區巴西、印度以及泰國甘蔗種植和生產均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導致產量或出現下滑。另一方面,巴西政府新的汽油政策影響或將提高甘蔗生產乙醇比例,從而導致糖產量進一步下滑。三大主要產糖國巴西、印度和泰國 16 年糖產量將分別減產 108、 169 和 65 萬噸,減產幅度分別為 3%、 5.6%和 6%。在其他國家整體糖產量變動幅度不大情況下,預計 2016 年全球食糖產量為 1.77 億噸,同比下降 1.88%。
全球糖產量變化
全球糖庫存量變化情況
全球各主要糖產國未來糖產量預測(單位:百萬噸)
一、全球糖原料供給結構:甘蔗占據主導地位
甘蔗和甜菜是加工糖的主要原材料。甘蔗屬于熱帶和亞熱帶作物,生長需要年平均溫度較高且雨水量充沛,甘蔗糖主要產地為巴西、印度、中國南部、泰國、美國南部、澳大利亞、巴基斯坦等;甜菜耐寒性較強,可以在不適宜甘蔗生長的偏寒冷地區種植,全球主要甜菜糖產地為歐盟、俄羅斯、美國北部、加拿大、中國北部、日本等。全球僅有中國、美國、日本、俄羅斯、阿根廷等 8 個國家既生產甘蔗糖又生產甜菜糖。
70 年代以前,甘蔗糖和甜菜糖比例基本持平,甘蔗糖占總供給量約為 55%。隨著巴西、印度等國家大興甘蔗業,使甘蔗糖產量在 80 年代有較大幅度增長,與甜菜糖產量的差距逐步拉開。且 21 世紀后,隨著歐盟的食糖市場改革,各國產量隨著補貼和生產配額的削減而減少,甜菜糖產量進一步減少。加之甘蔗的增產勢頭不減。截止 15 年甘蔗糖產量占糖總供給的 80%,甜菜占總供給的 20%。
糖料制糖生產主要流程
全球甘蔗糖甜菜糖產量變化(百萬噸)
糖料豐收面積變化(單位:億畝)
糖料產量變化(單位:億噸)
甘蔗的種植區域歷經半個世紀的變遷后,形成了較為集中的供給區域。 2015 年,美洲和亞洲的甘蔗產量占比達全球的 94%;從國別來看, 全球前 5 大產糖國(組織)分別為巴西、印度、歐盟 27 國、中國和泰國,產量之和占國際食糖產量比例為 61%,其中巴西為第一大產糖國,占比達 21.5%;出口量方面,世界主要三大出口國為巴西、泰國、和印度,出口量之和占比達 64%,其中巴西一國就占據 47%。
甘蔗生長分布區域
主要產糖國糖產量占比
主要產糖國出口量占比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http://www.chyxx.com/)發布的《2016-2022中國制糖市場競爭格局及行業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2012/13年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1306.84萬噸,比上一制糖期多產糖155.09萬噸,其中,產甘蔗糖1198.34萬噸;產甜菜糖108.5萬噸。2012/13年制糖期全國累計銷售食糖1117.86萬噸,累計銷糖率85.54%,其中,銷售甘蔗糖1027.41萬噸,銷糖率85.74%,銷售甜菜糖90.45萬噸,銷糖率83.36%。2015年10月中國制糖業出口交貨值1,212.00千元,同比增長0%;2015年1-10月中國制糖業出口交貨值71,214.00千元,同比增長88.36%。
2010-2014年我國制糖期銷售食糖(單位:萬噸)
二、需求方面:亞洲需求增加提振全球消費,但增速下滑
自1960 年以來,全球糖需求穩步提升,消費量由 1960 年的 0.4 億噸上漲到 2015 年的1.72 億噸,年復合增速為 2.66%。在中印等亞洲國家的帶動下,預計未來全球糖消費量仍能保持增長態勢,但年均復合增速下降到 1.8%。
人口和經濟發展狀況的變化是驅動糖需求變化的最主要原因:( 1)數量方面,全球人口總量由 30 億上升到 70 億,全球人均 GDP 由 444 美元上升到 10721 美元,帶動糖消費求提升;( 2)增速方面,全球人口增速由 2.3%下降到 1.2%,全球 GDP增速由 5.7%下滑到 2.5%,使糖消費需求的增速放緩至 1.9%。
2015 年,全球糖消費總量達到 1.72 億噸,同比增長 2.35%,其中印度和中國的消費量分別為 2720 萬噸和 1756 萬噸,占比分別為 15.84%和 10.23%,整個亞洲地區占比約 35%。產品結構上,飲料和糖果是最主要的糖類食品,其消費占比分別為 24%和 23%,且近 10 年來,消費結構基本穩定。
自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全球糖總消費量保持較為平穩的增長態勢, 糖需求并無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如下 :( 1)糖屬于生活必需品,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會緩慢增加;( 2)飲食習慣對需求量影響較大, 且飲食習慣并不會隨著其他因素的變化而有較快的變動。整體上,糖消費量從 1960 的 0.4 億噸增長至目前的 1.72 億噸,復合增長率為 2.66%。唯一增幅變化較大的情況出現在 1973 年石油危機后,經濟大國紛紛進行糖儲備,如 1974 年美國消費量增加 256 萬噸,占總增量的 25%。
全球糖消費總量變化
全球糖貿易結構
中印兩國是全球糖消費大戶
2014 年糖消費產品結構
糖消費產品結構變化
數據表明,自 1960 年以來,中印兩國糖消費的占比不斷提升,分別由 1960 年的 2.18%和 5.69%上升到 2015 年的 10.23%和 15.84%。而同期美國的糖消費占比則由 21.74%下降到 6.38%。同時,以中印為主的亞洲國家人均糖消費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經濟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因素驅動下,消費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基于此,以中印兩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將成為未來帶動全球糖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
1960 年全球糖消費國別結構
2015 年全球糖消費國別結構
中印兩國糖消費占比不斷上升,美國糖消費占比不斷下降
部分國家和地區人均糖消費量
三、驅動因素:人口、經濟雙增長+亞洲需求上升
總體上,糖的需求可分為直接消費和工業消費,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對這兩類消費均有刺激作用:( 1)人口增長增加直接消費:全球總人口由 1960 年的 30 億上升到 2015 年的70 億,因此人們對食糖熱量需求的增加會促進食糖直接消費的增長;( 2)經濟增長拉動工業消費: 1960 年至今,全球 GDP 由 1.35 萬億美元增長至 78 萬億美元,人均 GDP由 444 美元上升到 10721 美元,經濟發展帶動食品加工業的進步,甜味劑需求的增加帶動食糖工業消費的增長。
糖消費增速與人口增速發展趨勢一致
糖消費增速與 GDP 增速發展趨勢一致
全球糖消費量與人均 GDP 同步增長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 OECD)預測,全球糖消費量會在 2020 年突破 2 億噸,至 2023年,消費總量達 2.1 億噸,較 2014 年復合增長率為 1.8%,與之前 60 年 2.7%的增長速度相比有所下降。世界人均食糖消費水平小幅提升, 2023 年將達到 26 公斤/年。
全球糖需求量在未來 10 年內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會逐漸放緩至 1.9%,其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糖消費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人口和經濟的增長,在全球人口和經濟增長態勢不改的條件下,糖以及糖制品的消費量將隨之增加。( 2)人口和 GDP 增速下滑致使糖消費增速減緩。預計,未來世界人口增長率將由 1.2%下降到 0.8%,全球 GDP 和人均 GDP 的增速將分別由 3.9%和 2.5%下滑至 2.1%和 1.8%。由此,我們判斷,糖消費增速將由 4%下滑至 1.9%。
全球糖消費總量預測
人均糖消費量預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5年中國調味品市場現狀分析
- 下一篇:“十三五”規劃綱要“新”看點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