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200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 住宅去庫存將形成利好
2016/3/19 8:37:1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近期,中央多部委、各地方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出臺降低房產交易環節稅費、降低購房首付比例等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200個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業內近期,中央多部委、各地方政府主動推進房地產去庫存,出臺降低房產交易環節稅費、降低購房首付比例等政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200個城市出臺去庫存新政。業內普遍預計新政將對住宅去庫存形成實質性利好。
然而,當前房地產庫存去化分布于住宅、商業地產、產業地產、旅游地產等多種業態。銷售比例約為:住宅89%,其他類銷售占比11%,即其他地產業態去庫存壓力同樣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至少有山東、甘肅等多個省份提出發展跨界地產,即利用存量房發展旅游、養老、創業等地產,開展多元化經營。然而,記者近期在多省市調查發現,不少城市商業項目已趨于飽和甚至過剩,以養老文化旅游為名圈地開發,導致在建項目、待建項目嚴重過剩的現象依然屢禁不絕。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宜盡快調整關口期,加快出清不良資產,不宜忽視降低非住宅地產庫存風險。
非住宅業態去庫存難題亟待破解
截至2015年1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71853萬平方米,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億平方米。其中,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待售面積均同比增長近25%,增速是住宅待售面積的2倍之多。
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住宅外,各類型物業待售面積2015年10月開始持續走高,房地產行業整體庫存高企、結構性過剩的問題依舊。即便是在商業發達的上海,商業地產市場亦現低迷。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上海商業地產供應量連續兩年刷出新高,而成交量卻處于近五年內的低谷。
截至2015年底,上海大虹橋核心商務區庫存高達66.4萬平方米,去化周期達36.72個月。由于新增供應劇增、開發商普遍推遲虹橋項目入市。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項目的入住率尚不足三成。
寫字樓新增供應持續高企正使重點城市寫字樓空置率普遍上漲。世邦魏理仕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二線城市的新增供應預期將同比上漲22%,全國17個主要城市寫字樓累計空置面積將增加32%。如成都、重慶、無錫、長沙的空置率將連續第三年處于30%以上,市場嚴重供過于求。
世邦魏理仕環球研究部中國區執行董事陳仲偉分析稱:“由于前期規劃體量、推地節奏與市場需求的協同欠佳,加之后期交通、商業配套跟進不夠及時,新興商務區,尤其是二線城市新興商務區普遍面臨供應充沛而需求不足的困境。”
此外,中國商業地產同質化嚴重。戴德梁行中國區商業地產服務部主管江舒民說:“以新建區域型購物中心為例,由于商業項目相互間競爭激烈、供應量大,易造成項目同質化情況。”
在旅游地產方面,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2013年中國新上市旅游地產項目3040個;2014年為2666個;2015年盡管有較大幅度回落,但截至10月底仍有642個新增項目,去化壓力空前。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