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萬之爭”來龍去脈解析
2016/3/23 8:41:3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萬科引入深圳地鐵集團,“寶萬”談笑風生,這當口,華潤突然質疑“程序”有問題,甚至明示已向“監管部門反映”,很多人的下巴掉了。輿論訝異,是覺得事情本來不該這個樣萬科引入深圳地鐵集團,“寶萬”談笑風生,這當口,華潤突然質疑“程序”有問題,甚至明示已向“監管部門反映”,很多人的下巴掉了。
輿論訝異,是覺得事情本來不該這個樣子。華潤應該一直雍容大度,與萬科管理層基友情深,像《畫皮》中趙薇飾演的正牌夫人,必要時能把自己主動休了,才算到位。
媒體與公眾一貫嗜血戲劇性情節,老是忍不住把這件事包裝成“神劇”。事實恰恰相反,圍繞萬科控制權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中,只是到了這一步,事情才變成了“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好像鴻門宴,原本一派其樂融融,樊噲這種屠夫進來,立刻從高大上的外交場景切換到喝酒撒潑的街頭場景。但主人公們誰覺得訝異?他們都知道,后者才是常態,是本質。同樣,“萬科事件”中,“后院起火”“盟友反戈”“踢館”才正常。
華潤表達質疑,倒不一定在實質上影響事情成敗。萬科管理層這次被華潤指控的問題,只能算程序瑕疵,或者說,打了個擦邊球。一般來說,監管層不會借此做太大文章。但華潤的最新舉措,對萬科管理層的傷害遠比表面看到的要大。華潤發難,極大削弱了萬科管理層的道義基礎。
“寶萬之爭”一開始,就有人指出,萬科管理層的邏輯是很難自洽的,不管怎么說,“管家”不能羞辱“主人”。但當時的萬科管理層似乎理直氣壯,在此,華潤的態度很重要。華潤做萬科大股東好多年,管理層一直“舞照跳、馬照跑”。這至少可以在兩個角度讓萬科管理層拿來說事。第一,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我們管理層不是聰明能干又會做人,人家華潤憑什么對我們這么好?第二,世上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們寶能何德何能,憑什么比華潤要求更多?
如今,華潤把不滿放上了臺面,也就意味著,萬科管理層被嚴重祛魅了。萬科對此,是只能解釋不能反擊的,反擊越厲害,就越會強化之前它竭力避免的那個形象:一個敢于、慣于把老板玩弄于股掌的經理人,王石"王石曾拿來暗諷寶能的那種真正意義的“門口的野蠻人”。
深圳地鐵的引入,看來是萬科柳暗花明,但整盤大棋未必向好。多年來,王石以當年放棄權益為道義出發點,以萬科管理層的團結為基礎,始終試圖走出自己的“第三條道路”,希望能以小博大,與狼共舞又不至引狼入室。之前若干年中,這一道路看來沒有受到太大挑戰。
但該來的一定會來。在中國的具體語境下,沒有商戰,只有權爭。對歷史稍有所解就知道,權力的邏輯,從來不會一直接受“第三條道路”。平衡必然脆弱,不是外力打破,就是自己砸鍋。不管是有意為之還是不得已,萬科管理層的“第三條道路”將以或悲壯或虛妄的色彩成為倒下的路標。
所以最新的事態,并不是戲劇性的勃發,而是整件事“戲劇性地從戲劇性中走了出來”。這可能意味著,觀眾后面很難免費觀賞到那么多戲劇性演出了—也許有,但你看不到。順便說一句,華潤如此異乎尋常高調地“搶頭條”,對原本籍籍無名的“深圳地鐵集團”,倒是“意外”的救兵,媒體焦點旁落,那個“深圳地鐵”究竟是什么來頭什么背景,似乎都無暇顧及了—表面看來確實如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