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電力發展五大信號:能源互聯網是大勢所趨
2016/3/29 8:52:41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建設現代能源體系、構建能源互聯網、建設特高壓與智能電網、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剛剛落幕的全國兩會上,建設現代能源體系、構建能源互聯網、建設特高壓與智能電網、加強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等話題成為電力、能源行業熱議的焦點。我們透過今年全國兩會傳遞出的一系列重要信號,放眼“十三五”,梳理出未來電力發展的主要方向。
現代能源體系明確未來方向
“過去,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是空氣、水和糧食,現在還多了能源。原來我們的能源結構是多煤、貧油、少氣,其中煤的占比較大。現在,能源結構需要進一步改善。”這是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出了他對于盡快實施能源結構調整的愿望。
轉變能源結構,不單單是王玉鎖委員的希望。在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專門辟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一章,從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能源儲運網絡、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3個方面,列出了未來5年中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大方向”和“硬任務”。
現代能源體系的主要特征是清潔、高效、低碳,這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的“大方向”;“硬任務”是能源消費的約束性指標——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由2015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15%。
國家電網公司對能源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有著清醒的認識——“新世紀以來,以清潔、低碳、高效為特征的能源革命,使能源生產清潔化、消費電氣化、配置全球化成為大勢所趨。”公司2016年工作會議對能源發展趨勢作出了科學判斷,也明確提出了對策。
當前,中國清潔能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三北”地區,無法就地消納,這決定了必須在全國范圍優化能源配置。公司提出,積極支持新能源發展,要從加強規劃政策等重大問題研究、加強新能源配套并網工程建設、加強發電調度管理等方面共同發力。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交四直”特高壓工程與一批省內新能源送出工程已開工建設或投運,6座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建設中,全力保證新能源并網和輸送。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新能源累計并網裝機達1.66億千瓦,全年消納風電、太陽能發電量達2038億千瓦時,國家電網已經成為全球接入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