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電力設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4/15 10:37: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04年我國遭遇史上最強“電荒”: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采取獨家辦電模式,供給與投資長期滯后于社會用電需求的增長,致使我國長期處于缺電階段,直到 1997 年才逐步實現低用電水平下的電力平衡。 然而,繼 2001年美2004年我國遭遇史上最強“電荒”:我國在計劃經濟時代,采取獨家辦電模式,供給與投資長期滯后于社會用電需求的增長,致使我國長期處于缺電階段,直到 1997 年才逐步實現低用電水平下的電力平衡。 然而,繼 2001年美國加州大停電后,我國同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積 “拉閘限電”現象。2004 年我國迎來“電荒”之年,據國家電監會資料,全國共有 24 個省市采取拉閘限電,缺電達 3000 萬千瓦,缺電率 6.75%,電力供需進入最嚴峻時期,我國的電力短缺正告別局部性和季節性,成為全局性和全年性的問題。
2004年我國24個省市遭遇大面積缺電情況
2011 年,我國發電量已達 4.72 萬億千瓦時,首次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同年我國 22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到 48 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達22 億千伏安,電網規模亦居世界第一。
2011年我國發電總量首次超越美國居世界首位
我國電網建設增速迅猛,規模亦居世界首位
“十一五”期間,國家電網累計投產 110 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 25.4 萬公里、變電容量 12.7 億千伏安,線路長度增長 60%,變電容量增長 118%,共計投資 1.2 萬億元,超過新中國成立 56 年以來電網投入的總和。受益于電網建設的高速增長,以特變電工為代表的輸變電設備企業規模實現顯著提升。
“十一五”期間我國電網投資迅猛發展
一、政策扶持,開啟國內光伏裝機大幕
2011 年以前,我國的光伏裝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特許權招標、金太陽、建筑一體化等示范工程,采取“一事一議”的招標補貼政策,國內每年新增裝機容量較少,截止 2010 年底,國內累計裝機量僅為 0.908GW,遠低于歐洲傳統光伏裝機大國。2011 年 7 月我國推出首個光伏上網電價,從此開啟了國內光伏裝機的大幕。
2011 年推出首個光伏上網電價開啟了國內光伏電站建設大幕
截止 2015 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43.18GW,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也由此孕育出多個行業翹楚。
國內光伏電站建設迎來大爆發
用電量方面,2015 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5550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2%。2016 年 2 月實現全社會用電量 3311.52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4.02%用電量增速有所回升。
全社會用電量月度數據
電源投資方面,1-2 月累計投資 316 億元,同比下降 21.47%,其中火電 85.90 億元,同比下降 43.49%;水電 83.56 億元,同比下降 12.96%;核電 52.52 億元,同比下降 4.51%;風電 68.33 億元,同比下降 19.31%。
電源基本建設投資情況
電網投資方面,1-2月份總投資 449億元,同比上升 35.67%。建設新增 220 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 1982.7 萬千伏安,交流線路長度 2697 千米,分別比上 年同期少投產 1101 萬千伏安和 2041 千米。
電網基本建設投資情況
2016 年 3 月份,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征求做好電力市場建設有關工作的 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提出要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積極開展 競爭性市場試點,擴大直接交易電量規模,今年力爭直接交易電量比例達到本 地工業用電量的 30%。同時,要不斷擴大直接交易電量規模,2018 年實現工業 用電量 100%放開,2020 年實現商業用電量的全部放開。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電力設備產業調研及投資咨詢報告》中顯示:全球有65個國家依靠水電為其提供50%以上的電力,有32個國家依靠水電為其提供80%以上的電力,有13個國家依靠水電為其提供幾乎全部電力。全球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43.6萬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量約15.8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量約9.3萬億千瓦時,目前全球水電年發電量超過3.7萬億千瓦時。
據國際行業預測,到2050年,全球水電裝機容量將由現在的10億千瓦“翻一番”至20億千瓦,大部分待開發的水電資源集中在非洲、南美、南亞、東南亞等地,這也為中國水電全產業鏈“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二、充電樁迎來政策蜜月期
2015 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呈現爆發式增長,2016 年雖有補貼退坡的影響,但整個產業鏈的扶持政策仍然不斷加強,技術升級和成本下 降的空間猶在,政府的推進力度不減。預計 2016 年新能源汽車仍將高速發展, 產銷量仍有翻倍可能。
新能源汽車近幾年銷量
2015 年底,由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 南(2015-2020)》提出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應 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 安裝條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 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不低于 10%,每 2000 輛電動汽車應至少配套建設一 座公共充電站。
截至 2015 年年底,全國已建成充換電站 3600 座,公共充電樁 4.9 萬個,較 2014 年底增加 1.8 萬個,同比增速 58%。其中,國網到 15 年底共累計建設充換 電站 1537 座,建成充電樁 2.96 萬。
國家電網近 5 年充電樁(左軸)充電站(右軸)建設情況
2015 年國網共組織三次充電樁招標,共招標交流電樁設備 1417 套,直流充 電樁設備 9921 套,共計 11338 套,直流電樁的建設速度大幅高于交流。從價格 上看,國網的價格優于地方業主自主招標價格,基本維持在 1.6 元/瓦的水平,從 地域上看,北京、江蘇、天津、浙江、上海、山東是主要需求省市。
國網2015 年充電樁招標情況
2016 年,國網預計投入 50 億元,分三批招標充換電設備,在第一批招標中 全部為直流充電樁設備,共計 6624 套,是 2015 年第一次招標 538 套的 12 倍!
國家電網近 2 年及20 16年第一批招標分類情況
國家能源局計劃 2016 年通過電網、鐵塔等公司新建充換電站 2000 個,公共 充電樁接近 9 萬個,總投資達 130 億元,市場空間為 2015 年的 3-4 倍。2020 年我國將建設 1.2 萬座充換電站、480 萬臺充電樁接入需求,為 500 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按照中等規模充電站 500 萬/座的投資規模,充電 樁 1 萬/個來估算,總建設投資可超過千億元。
三、儲能行業蓄勢待發
儲能在電力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儲能設備存儲電能,再將其重新分配到用 電高峰期,可以起到提高電網可靠性、效率以及優化傳輸的作用。儲能技術主要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三大類。在化學儲能領域, 我國鉛酸電池的使用歷史最久,目前仍是主流。成本最低,但能量密度也不高, 目前南都電源的鉛碳電池兼具瞬間大容量充電和較好比能量的優勢。鋰電池增速 很快,是未來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成本還比較高。
儲能技術路線
從世界范圍看,儲能仍然處于初期階段,政策的推動,尤其是補貼的實施是 刺激行業發展的重要能量,美國、歐盟、日本投入較早,投資優惠和補貼政策都 已經出臺,到 2015 年 12 月底,全球累計運行的儲能項目裝機規模 144.8GW,其 中抽水蓄能為 142.1GW;電化學儲能項目 318 個,累計裝機量(2000-2015 年)為 891MW。 我國的儲能行業剛剛起步,截止 2014 年底,中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 21.8GW,抽水蓄能占到了 99.5%。以電化學為主的電池儲能方式占到了 0.4%, 其中鋰離子和鉛酸電池的占比最大,約占到 74%和 14%。
中國市場化學儲能裝機占比
目前儲能應用最大的空間在于風光電廠的應用。受制于火電拉閘的局限以及 西部地區有限的消納能力,2015 年的棄風、棄光現象突出。光伏方面,2015 年 全國棄光電量 40 億,棄光率約 10%。甘肅棄光率達 31%;新疆自治區棄光率達 26%。風電方面,2015 年棄風電量 339 億千瓦時,同比增加 213 億千瓦時,平 均棄風率達到 15%,同比增加 7 個百分點,同樣是西北地區問題最突出。
中國儲能需求細分
儲能的引入可以將多余的電能儲存起來,待需要時釋放,加裝在風光電場可 以彌補風、光發電存在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也更有利于電能的靈活調節, 提高發電系統效率。此外,風電和光伏發電對電網接入的友好性也得到改善。
傳統電廠往往需要配備備用電源,投資非常大,儲能設施的引用將有 利于電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商業化推廣方面,利用各省市的峰谷電價差, 發揮儲能的成本優勢,進行削峰填谷的電力調節,再與客戶分享收益。目前由于 整個行業的成本仍然較高,因此商業化應用還沒有打開,但南都電源公司的鉛碳 儲能系統已經做到 0.5 元的度電成本,有望率先開啟商業化項目的大門。隨著微網的逐步推進,儲能在家庭電網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