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進口醫療器械行業運行態勢分析
2016/5/9 10:37:0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近年來,我國進口醫療器械呈持續增長態勢。2013年和2014年,進口貨值分別為149.75億美元和157.7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07%和5.32%。今年1月至7月,僅山東濟南地區醫療器械進口貨值就達4148.43萬美元,同比增長39近年來,我國進口醫療器械呈持續增長態勢。2013年和2014年,進口貨值分別為149.75億美元和157.7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0.07%和5.32%。今年1月至7月,僅山東濟南地區醫療器械進口貨值就達4148.43萬美元,同比增長39.66%。
一、進口醫療器械持續增長情況分析
近年來,國家逐年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和城市社區、農村基層醫療體系建設,大量新建擴建的醫療機構對設備需求旺盛。
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趨勢,引發對智能化、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療設備的需求增長,而在高端醫療設備方面,國內產品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普遍在技術上不夠成熟,目前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2015 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口額173 億美元,同比增長9.8%。進口醫療器械普遍價格昂貴,如TOMO 放射治療系統等設備價格高達500 萬美元以上。
2009-2015 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口額
在儀器診療已成為主要手段的當下,各醫療機構把擁有進口醫療器械、尤其是高端進口醫療器械作為增強實力水平和提升競爭力的優先選擇。
隨著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快速擴大,拉動了醫療器械進口。
進口醫療器械引發的相關問題
1、掌控中高端產品,價格長期虛高。在我國醫療器械領域,包括CT、超聲波、核磁共振等中高端設備市場,80%以上被外資企業壟斷,部分領域甚至可達100%。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的醫療設備在我國的售價普遍比在原產國高50%至100%,如,Tomo放射治療設備在歐、美、日等多為每套250萬美元,而在我國則為每套500萬美元以上。
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主要以高端診療器械為主
2、、經銷商對檢查類器械通常采用“免費贈送設備、捆綁使用耗材”的營銷模式,這雖然讓醫院免費獲得了先進的醫療設備,但對剛起步的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行業卻產生了巨大沖擊。以血透機為例,捆綁使用的耗材價格每套比普通耗材至少高100元,這樣國外品牌從一臺血透機上每年就可多收耗材費至少12萬元,而進口一臺血透機只有12萬元至15萬元。
3、外資品牌在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利潤主要分為銷售利潤和售后維修利潤,兩者所占比例分別為25%和75%。外資企業大多不向購買者提供維修相關文件,以便壟斷售后市場,賺得高額利潤。目前,各醫院的大型設備,如CT機、核磁共振儀等年保修價格更是從十幾年前占合同費用的6%飆漲到了近15%。
4、一些醫院花高價購買、維護設備,為盡快收回成本并盈利,往往會鼓勵醫生多用診斷費用較貴的進口設備給患者進行“大檢查”,致使患者負擔加重。當前,取消藥品加成后會否出現“大檢查”替代以前的“大處方”,成為患者普遍關心的問題。
近年來,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在對進口醫療器械實施檢驗時,多次發現電源插頭是歐式的、銘牌上的注冊證號印錯、無安全警告標識或標語、無中文使用說明書及操作手冊等不合格情況。今年1月至7月,濟南檢驗檢疫局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醫療器械貨值694.96萬美元,占同期進口總量的16.74%,主要原因為無中文標識、無使用說明等。
擠壓國產醫療器械市場份額。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等大品牌不僅長期占據我國80%以上的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而且跨國公司在中國完成一二線城市和高端市場的布局后,通過與中國企業合作、本地化研發等手段,向中低端市場滲透的步伐不斷加快,在中低端市場已與國內企業形成正面競爭之勢。
5、目前,進口醫療設備的售后與維修均由國外公司實施,一旦由于單方面原因導致維修延時或耗材供應中斷,設備的使用將面臨癱瘓。此外,高端醫療設備核心技術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醫療診斷、治療數據和患者醫療檔案等信息安全也面臨很大風險。
相關部門加強對醫療設備市場的管控,針對國外大品牌掌控市場、壟斷售后等行為,適時開展反壟斷調查;加大對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勵推動三甲醫院盡可能使用國產醫療器械,促進民族產業的健康發展;盡快出臺政策措施,避免出現取消以藥補醫機制后,醫療機構通過提高診療費用變相增加收入的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