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立體車庫市場供需情況分析及停車產業相關政策梳理
2016/6/1 10:27:20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是城市的社會、經濟、交通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立體停車設備的發展在國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歷史,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經驗上均已獲得了成功。我國也于9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歷程車輛無處停放的問題是城市的社會、經濟、交通發展到一定程度產生的結果,立體停車設備的發展在國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歷史,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經驗上均已獲得了成功。我國也于90年代初開始研究開發機械立體停車設備,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歷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區內住戶與車位的配比為1:1,為了解決停車位占地面積與住戶商用面積的矛盾,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以其平均單車占地面積小的獨特特性,已被廣大用戶接受。
立體車庫供需分析
1、停車缺口嚴重,停車難已成“城市病”
車多地少,加之一直以來有效停車規劃的 缺失,我國城市停車供需失衡、停車秩序混亂等問題突出,停車缺口達上千萬。國 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平均比例約為1:0.8, 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
從獲得資料的各城市的情況來看,停車缺口超過50%。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車位缺 口量大,北京車位缺口達到300萬之高。而從停車缺口比例來看,一些二三線城市停 車缺口問題嚴重,如海口、青島的停車缺口比例分別達到90%、77%。
各城市現有停車位與車位缺口(萬)匯總
全國主要城市車位缺口(萬)
2、公共停車場建設是政策大勢所趨
停車位主要有住宅配建及公共建筑配建兩種。對于住宅配建停車位來說,一方面老舊小區停車場建設需求強烈,但改造問題困難重 重;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萎縮,新建住宅停車配建不夠理想。公共停車場車位可 達上百甚至近千個,對緩解日益突出的停車難、停車混亂問題十分重要,政府引導的公共停車場建設將是大勢所趨。
新增停車泊位同比增速與房地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對比
2015年七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 導意見”)是目前最為重要的停車場建設指引,其中提出以居住區、大型綜合交通 樞紐、城市軌道交通外圍站點(P+R)、醫院、學校、旅游景區等特殊地區為建設重點,在在內部通過挖潛及改造建設停車設施,并在有條件的周邊區域增建公共停車設施。
(公共停車場)停車產業相關政策梳理
時間文件名稱發文單位涉及內容概要2016 年《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近期 工作重點與任務分工》國務院堅持公交優先,停車場建設要與公共交通優 先發展戰略有效銜接,引導和方便換乘2015 年《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綜合體等多種性質混合的建筑物配建停 車位規模不應低于各種性質建筑物需配建停 車位總規模的 80%2015 年《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七部委以居住區、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軌道交 通外圍站點(P+R)、醫院、學校、旅游景區等特殊地區為重點,在內部通過挖潛及改造建設停車設施,并在有條件的周邊區域增建公共停車設施。各城市最新停車場建設規劃匯總
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規劃太原2016至2017年停車場建設計劃,規劃建設停車泊位23,589泊;至2020年,計劃太原市中心城區共規劃公共停車場411處,泊位1382,83 個。濰坊預測至 2020 年中心城區停車泊位總需求量為 84.6 萬個,2030 年 121.7 萬個;公共停 車泊位需求為 2020 年 20 萬個,2030 年 25 萬個。海口到2030年規劃共布置 405 個停車場,供給停車位8.2 萬個;至 2020年,在中心城 區規劃公共停車場 55 處,其中保留現狀3處,臨時規劃 1 處,規劃新增 41 處;供給 泊位 1.3 萬個。青島近期可能建設的公共停車場約40 處,提供停車泊位約 1.3 萬個;2020年,我市路內路外停車泊位數量增加到185.4 萬個。3、土地資源緊缺呼喚更高效停車方式
智能立體停車庫可以有效緩解土地資源浪費,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并且利用高效的信息化系統,解決停車擁堵等待的問題。相比于傳統的平面停車庫而言,自動立體式停車庫的優勢非常明顯,主要體現在高空間 利用率、建設周期短、成本和經濟優勢突出。
自動立體停車庫和傳統平面停車庫對比
自動立體式停車庫地下傳統平面停車庫特點1.全自動倉儲式停車庫是實現高密度停車的最佳方式。2.可令車主隨到隨停,縮短車主尋找空位的時間。1.車主需花費許多時間游走于地下層去尋找空的停車位。空間利用率空間利用率高,通常相同車位與相同的土地面積,采用下 倉儲停車庫的一半,可以大大節省土建費用。一車一位空間高度停放小車層只需要 1.9 米需要 2.2-3 米左右平均每個車位占地面積平均 20 平方米/車位平均約需 25-40 平方米/車位建設周期倉儲式自動車庫,土建工期短工期較長成本和經濟性總投資(設 200 個車位,平均每車位 4 萬元)只需 200×4=800 萬元即可。這已經是包括了停車設備及設備的安裝,包括庫內的 金屬結構工程等,單土建部分總投資要比坡道式節約 300 萬元。平均每平方米造價為 1500 元,(設 200 個車位,總面積 8000m2)則需要投入的資金是:8000m2×1500 元=1200 萬。進出車速度入庫時間 30-60 秒左右;出庫可以事先預約,簡短出庫市 價1.入庫時必須到地下層尋找空停車位,較費時。2.出庫時需到某一特定地點先交費再下到地下停車場去取車。 比較費時。4、智能立體車庫是重點建設領域
停車問題嚴峻,已有的上千萬個停車缺口加上仍然 以每年10%速度增長的汽車保有量構成了龐大的停車位需求,但城市土地資源緊缺,亟待需要更高效、更省地、更集約的停車方式。
指導意見中有關建設重點中提出,一個是醫院等特殊地區的公共停車場建設為重點,一個是鼓勵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的停車設施。
停車產業相關政策梳理
時間文件名稱發文單位涉及內容概要2015 年《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 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鼓勵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 停車庫等集約化停車設施2015 年《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 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財政 部、國土資源部等 七部委堅持集約挖潛,鼓勵既有停車資源的開放共 享,有效利用、充分發掘城市地上和地下空 間資源,建設立體停車設施2013 年《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 錄(2013 年修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員會將城市立體停車場建設列為城市基礎設施行 業鼓勵類項目2011 年《關于深入實施城市道 路交通管理暢通工程的 指導意見》公安部、教育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 部、交通運輸部提出”研究完善停車政策……大力發展地下 和 立體停車設施“2010 年《關于城市停車設施規 劃建設及管理的指導意 見》住房和城鄉建設 部、公安部、國家 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要經濟依靠科技進步,結合實際需求 推廣占地少、成本低、見效快的機械式停車 設施建設,加大停車新技術的推廣應用”2009 年《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2009 年修訂)》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員會提出“以保障交通通暢、方便停車和促進汽 車消費為原則,積極搞好停車場所及設施的 規劃和建設”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