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2016/7/17 10:36: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賣家和買家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手段,完成汽車售后各項服務的交易流程,提高汽車后服務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實現汽車后服務的在線化,便捷化和扁平化。企業通過搭建汽車后市場在線信息或交易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線下的服務資源,為后賣家和買家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手段,完成汽車售后各項服務的交易流程,提高汽車后服務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實現汽車后服務的在線化,便捷化和扁平化。企業通過搭建汽車后市場在線信息或交易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結合線下的服務資源,為后市場買賣雙方提供交易過程中的部分或所有服務,促成交易的完成,并獲得相應的收入。
2014-2015年汽車后市場主要相關政策概要
發布時間政策文件名稱內容概要2014年9月《關于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限制濫用汽車保修條款”、“破除配件渠道壟斷”等重要意見,并且明確鼓勵汽車維修業連鎖經營,規模化、品牌化發展。2015年8月《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主要修改內容涉及維修自主選擇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提出配件追溯制度、同質配件、建立電子維修檔案和其他維修經營規范條款等內容。其中,《決定》明確表示車主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車輛維修地點,而與本車相關的生產銷售和維修企業不得以汽車在“三包”期限內選擇非授權維修服務為理由拒絕提供維修服務。2015年9月《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明確汽車生產者應采用網上信息公開方式,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根據《辦法》,汽車生產者應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徑、合理的信息價格,向所有維修經營者及消費者無差別、無歧視、無延遲地公開所銷售汽車車型的維修技術信息;不得通過設置技術壁壘排除、限制競爭,封鎖或者壟斷汽車維修市場。隨著這些政策的進一步推進,第三方渠道逐步壯大,兩大渠道并存、共同發展將我國汽車售后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而在這些獲益企業中,還包括在近年來迅速興起的各類汽車后市場電商平臺。
一、中國汽車后市場行業現狀分析
1、截至2015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72億輛,已經成為世界汽車保有量第二的國家。同時經過前兩年汽車市場的繁榮,目前有更多車輛的車齡正在平穩提升。預計在未來的2-3年內,將有大量的汽車超過廠商提供的保修期限,在汽車保養、維修、汽車保險等方面的需求也將開始增加。以單量汽車年平均維修保養費用6000元計,未來2-3年內的汽車后市場規模將達近萬億。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使越來越多的個人和家庭具備了購買轎車的能力,國民汽車保有量在近幾年總體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在汽車產銷量方面,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汽車產銷量分別都超過了2450萬輛,盡管我國的新車銷售已過高速增長期,但每年還將有大約兩千萬輛車進入全國各地。
2016-2018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預測
我國的汽車產業已經走向成熟,在這一階段,整車銷售利潤將逐漸走低,而售后服務利潤仍然可以向上提升。汽車保有量的激增,平均車齡的變長,正不斷推動汽車后市場的高速增長,汽車后市場空間巨大。2015年中國汽車后市場(不包含汽車金融)市場規模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增速在20%左右,并且在未來數年內,行業還將繼續保持年均復合高增長的態勢。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雖然不斷提升,但仍遠低于歐洲各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美國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約為800輛左右,而歐洲、日本約600輛左右,遠高于剛超過每千人100輛的中國。考慮到未來三四線城市的建設發展、推動當地汽車交易數量的快速提升,今后我國的汽車保有量還將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2、消費者通過網絡媒介的培育,對汽車的了解愈加深刻,并逐漸產生個性化需求。在人們的消費能力在經過一輪釋放后,目前有更多車輛的車齡正在平穩提升。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我國乘用車平均車齡約3-4年,數據都充分表明,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將有大量的汽車超過廠商提供的保修期限,在汽車保養、維修、汽車保險等方面的需求也將開始增加。根據目前的車齡預測,到2017年,汽車零部件及售后服務的消費將達到一個高峰。
而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網購觀念開始從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往更細化垂直的汽車用品消費進行延伸。互聯網資源的豐富化開始推動車主發揮自主能動性,通過DIY的方式來完成汽車的維修保養工作。
3、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下,中國的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迅速,消費者通過在線完成交易習慣逐步形成,網購觀念開始從一般生活用品往更細化垂直的汽車用品延伸。網絡中關注汽車消費的人群更為年輕化,互聯網對于年輕人群汽車消費決策的影響愈發重要。而隨著網絡媒介的培育,用戶對汽車了解越來越深刻,一些年輕車主開始嘗試自主利用網上提供的信息完成汽車改裝和維修保養。再加上國家和社會對“互聯網+”的理念的大力推廣,都為眾多汽車后市場電商的誕生和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除此之外,包括LBS定位、物聯網、云計算、RFID、移動支付等技術在近兩年的不斷成熟完善,為移動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014Q1-2015Q4汽車后服務移動端活躍用戶規模
在利好政策推動、技術發展的大背景下,汽車后市場產業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電商化歷程。從2014年起,伴隨資本的進入,包括汽車配件B2B電商、汽車配件B2C電商、以及維修保養服務自營型、導流平臺型、上門服務型的電商平臺迅速興起,各類新型的服務業態不斷涌現,活躍在汽車后市場中,并憑借性價比高、服務便利等突出優勢,開始被眾多車主消費者所接受。
汽車后服務移動端的活躍用戶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7.8萬增長到2015年第四季度的395.2萬,部分反映出汽車后市場電商的規模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而移動端也已經成為汽車后市場電商重要的流量入口。
2015年第4季度汽車后市場電商用戶滲透率
綜合而言,政策支持、技術進步,推動著汽車后市場電商在近兩年的快速發展。當前汽車后市場電商滲透率仍然很低,僅3.5%,還有更大的市場等待著這些電商進行挖掘和深入,在今后仍需要較長的時間培育市場、教育用戶。在未來幾年,后市場電商將繼續推動汽車后服務的水平提升,同時應用場景將更為廣泛,以滿足消費者的各項需求。
三、中國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分析
結合對于中國汽車后市場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等環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汽車后市場電商在今后幾年的發展中,既有著諸多促進因素的支持,但也存在著一定的阻礙因素。
1、汽車保有量的穩步提升以及現有汽車車齡的逐年增長,成為汽車后市場發展的重要促進影響因素。一方面,超過1.7億的汽車保有量意味著我國的汽車后市場存在巨大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在未來的2-3年內,將有大量的家庭自購車超出廠商提供的保修期限,在汽車維修保養以及汽車保險等方面的需求將開始增加。多項利好政策的落地,為汽車后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隨著這些政策的進一步推進,未來零部件企業以及獨立維修門店有望完全打破整車廠主導的汽車維修模式,意味著汽車后市場將會向良性化競爭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部分維修保養電商平臺不斷重視線下網絡布局,不斷增加線下門店數量,希望通過線下服務提升品牌。電商平臺通過涉足線下門店服務,實現線上線下相聯動的效應,保證服務的標準化和專業化,以此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提高行業進入門檻。未來2-3年內,線下網絡布局的優勢將逐漸顯現,有效促進電商平臺的快速發展。資本對于汽車后市場電商領域的關注也在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從后市場電商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資本的推動作用仍將持續1-2年,并且促進行業的快速發展。
汽車后市場電子商務行業阻礙因素變化情況預測
類別20152016201720182019消費者觀念、習慣相對落后★★☆★★☆★★★★★☆整車廠零部件信息不透明★★☆★★☆★★★★★★傳統后市場渠道既得利益者阻礙★★☆★★☆★★★★★★SKU數量繁多、供應鏈落后★★☆★★☆★★★★★☆注:☆表示半顆星,★表示一顆星,星數越多表明影響程度越深。
2、汽車后市場電商發展中較為主要的一項阻礙因素,是目前的車主消費者對汽車后市場電商的認識程度較低,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都還未跟上。這也是和不少車主消費者對汽車后市場相關產品了解知識較少,并且自主進行汽車改裝的能力有限,沒有自主選擇配件產品和保養服務的習慣有關。今后汽車后市場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培養車主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
另一項較為主要的因素,是在于整車廠對于零部件和汽車維修技術信息的壟斷,不僅限制著后市場中各類經銷商和服務商的發展,也有可能限制汽車后市場電商的發展。一輛汽車上裝有3萬多個零部件,這些零配件如果無法實現信息和價格的透明化,在車主消費者的心目中就難以形成一個可信任的“標準值”,然后進一步建立對汽車后市場電商的信任,但是隨著政策的頒布,這一限制因素的影響將在今后幾年得以消解。而在電商的市場推廣方面,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眾多維修保養企業和汽車保養電商重視線下擴張,但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受到傳統后市場渠道既得利益者阻礙。如何處理好這些既有的服務商的關系,實現共生共贏,是汽車后市場電商發展的重要課題。
最后則是在供應鏈的問題上,這是這些汽車后市場電商規劃布局中的重要環節。以往的后市場供應鏈相對比較落后,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合理規劃汽車配件供應鏈,最大限度滿足汽配服務商的需要,是這些汽配電商平臺的核心問題。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