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粘膠短纖行業發展前景及市場規模預測
2016/7/20 10:55:3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粘膠短纖維又稱纖維素纖維,是以農林產品邊角料,如棉短絨、木材、竹子、麻等天然 纖維素為主要原料經過粘膠制備、濕法紡絲制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 的主要品種,也是化學纖維中最接近棉纖維的紡織纖維,是理想的棉紡原料,俗稱&ldquo粘膠短纖維又稱纖維素纖維,是以農林產品邊角料,如棉短絨、木材、竹子、麻等天然 纖維素為主要原料經過粘膠制備、濕法紡絲制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是再生纖維素纖維 的主要品種,也是化學纖維中最接近棉纖維的紡織纖維,是理想的棉紡原料,俗稱“人 造棉”。
粘膠纖維產業鏈
紡織原料分類
紡織纖維中天然纖維如蠶絲、棉花的性能優越眾所 周知,其安全性和環保性最為突出,但在附加技術和功能方面多受局限,粘膠短纖屬于 再生纖維,它不但擁有棉纖維的特性,且擁有棉纖維不具備的蠶絲部分優點:吸濕量高 達 13~15%,比棉纖維高出 6%左右,穿著更加舒適染色靚麗性更優于棉纖維;手感柔 然、豐滿、滑爽,具有優良的懸垂性和蠶絲般的光澤;通過人為加工又可賦予新性能, 在光澤、色澤、功能及所需的纖度等方面超過了天然纖維。
粘膠纖維性能優于棉花
1905 年,粘膠纖維成為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化學纖維,在 20 世紀 50~60 年代迎 來第一個快速發展期,產量由 50 年代初的 161 萬噸,發展到 50 年代末的 254 萬噸,年 增長率達到 5%,到 1973 年達到歷史頂峰 364 萬噸。一方面世界大戰后人口快速增長,棉花的種植面積受到糧食作物擠占,而穩定的經濟發 展環境帶來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服裝的需求提升;另一方面,粘膠生產 效率提高,價格低廉,憑借自身優良性能和原料纖維素的豐富易得成為棉制品的優良替代品。
全球粘膠短纖產量
從 70 年代到 80 年代中后期, 主要生產國中,美國產量下降 65%,西歐各國中西德 45%,英國 80%,意大利 81%, 法國幾乎下降 100%。到 90 年代中后期,東歐粘膠纖維生產能力下降了 25%,日本又 下降 16%。
歐美粘膠產業整合,供給縮減導致纖維素使用比例下降
粘膠產能收縮主要由于強化環保治理,粘膠生產工藝冗長,“三廢”治理成本大,環保壓 力下排污成本的上升使大量中小企業停產或倒閉。西歐、美國和日本的粘纖產業整合加 速,產能集中度迅速提升。如日本,粘纖產能由 70 年代近 50 萬噸縮減至不足 5 萬噸, 90 年代產業逐步萎縮,環保壓力和成本高企的雙重作用下淘汰了大量小企業。到 2000 年,粘膠長絲工廠全部停產。 另一方面,石油化工的蓬勃發展為合成纖維提供了原料基礎,產量由 1960 年的 70.3 萬 噸增加到 1969 年的 429 萬噸,增長 510%,而期間人造纖維和天然纖維增長量僅為 38% 和 14%。1960 到 1970 年間,發達國家合成纖維產量增長率是人造纖維的 6.5~30.5 倍不等。
1995年以來中國粘膠短纖產能高速增長
2004 年我國粘膠產量達 90 萬噸,已達世界總產量的 1/3。2005~2010 年中國的粘膠產能從 96 萬噸突躍 至 210 萬噸,2010~2013 年產量更呈直線式增長,是全球粘膠產量劇增的主要推手。但由于產品集中在中低端,產能激增過剩,我國粘膠產業利潤并不可觀。“十二五”開始, 著重提升產品差別化使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布局高端產品是未來突破方向。
全球來看 2014 年粘膠短纖總產能約為 530 萬噸,其中最大的奧地利蘭精(Lenzing)和 印度的博拉(Birla)分別為 77/79 萬噸,中國自 1996 年以后逐漸成為粘膠生產的大國, 2014 年整體產能接近 360 萬噸,占比提升至全球的 68%。其中比較大的生產廠商包括富麗達、三友化工、賽得利、澳洋科技等。
2014年全球粘膠 Top9產能分布及產能占比
近 20 年來,中國粘膠纖維迅速發展 2005 年以來保持世界第一生產大國地位,2015 年產量超過 344 萬 噸,同比增長 1%,而對比 2005 年產量 118 萬噸增長 191%,CAGR 11.3%。從全球粘 膠短纖的成本曲線來看,國內粘膠龍頭普遍具有相對優勢如新疆富麗達在 9,000 元/噸左 右,三友化工 9,320 元/噸,海外龍頭奧地利蘭精(Lenzing)由于產業鏈和規劃優勢相對 較低,而印度博拉位于東南亞的產能成本相對較高。
新疆富麗達粘膠短纖生產成本拆分
2014年粘膠纖維全球成本曲線
中國粘膠短纖在 2010 年和 2012 年新增產能大規模投產,行業產量同比增速達到了 21%和 38%,主要是受下游紡織工業“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加速發展推動。根據預測到2020年中國紡織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從2013年全球市場份額的18% 提升至 25%,達到 3,787 億歐元。預計粘膠短纖全國產量將進一步擴張。
中國粘膠短纖產量 2012年增速達到巔峰
目前來說中國主要粘膠短纖生產區域主要在靠近消費市場的東部沿海和靠近棉花種植大 省新疆,未來隨著中東部環保監管趨緊,整體粘膠產能向新疆轉移趨勢明顯。根據國務 院《關于促進新疆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第一階段目標,到 2017 年新疆棉紡產 能將達到 1,200 萬錠,粘膠產能 87 萬噸,根據 17 年國內粘膠 389 萬噸預測占比接近 22.4%。
2011~2015中國粘膠纖維產能地圖
2014 年全球粘膠短纖市場規模在 460 萬噸左右,全球除中國外主要是奧地利蘭精公司和印度 博拉市場份額最大,2014 年分別達到了 21%和 15%(Grasim、IndoBharat、Thai Rayon 合計)。國內龍頭企業相對來說比較接近,分別是富麗達 9%、唐山三友 8%、賽得利 7% 以及澳洋科技 6%等,前 9 大供應商占總份額的 69%。
2014年全球主要粘膠短纖生產商市場份額
國內粘膠短纖分廠家匯總表
根據目前國內粘膠產能仍然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其中東部產能占比接近 60%,中部占比在 14%,西部地區占比在 26%左右。隨著東部沿海地區環保監管力度加 強,粘膠行業向中西部尤其是新疆轉移的潛力比較大,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區。
粘膠產能有向疆內轉移的趨勢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