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水利建設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預測
2016/8/8 10:35:18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核電為受控的核裂變能。核能按照其產生原理分為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核裂變能為重核子如鈾或钚在中子沖擊下發生核分裂反應, 分裂成為較輕的原子核,同時釋放更多的中子,在一定的條件下,新產生的中子會繼續引起更多的原子核裂變,造成連鎖反應,稱為鏈式核電為受控的核裂變能。核能按照其產生原理分為核裂變能和核聚變能。核裂變能為重核子如鈾或钚在中子沖擊下發生核分裂反應, 分裂成為較輕的原子核,同時釋放更多的中子,在一定的條件下,新產生的中子會繼續引起更多的原子核裂變,造成連鎖反應,稱為鏈式 裂變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目前市場上用核能發電的為受控的核 裂變能,主要原料為鈾–235、鈾–233 和钚–239,其核燃料濃度為 3%左右。
核能分類和原理
核電產業鏈
核電站工作原理: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的轉化過程。以中 國使用的壓水堆技術來介紹。核燃料鈾在反應堆中經過裂變產生能量,在一回路中,冷卻劑經過主泵循環到反應堆帶走熱量,循環到蒸汽發 生器,熱量對其中的液態水進行加熱,二回路:蒸汽發生器中的液態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帶動汽輪機裝置運轉,而后驅動發電機機組發 電。水蒸氣在凝汽器中經過海水冷卻,變為液態水,再次進入蒸汽發生器循環。核能發電是從核能變成熱能,熱能再變為機械能,再轉化 為電能的一個能量轉化過程。
核電站工作原理
中國的核電技術是在引進法國、美國、俄羅斯的技術基礎上,進行學習吸收,技術改進以后,形成自身的核電技術。主要是中核、中 廣核、國家電投作為核電開發的三大主體。隨著日本福島核事故以后,中國要求目前建造的核電站全部使用三代核電技術。三代核電技術采 用非能動的安全系統。中國目前比較主流的核電三代技術:主要是中核、中廣核的華龍一號(中國擁有知識產權),國家電投的 AP1000(美 國西屋擁有知識產權)、CAP1400(中國擁有知識產權)。從中國在建和計劃建設的核電站技術選擇中可以看出,第一位 AP1000,共 30 臺 機組選用此技術,占比 48%,第二為 Hualong1 號,共 8 臺機組,占比 13%,而 ACPR1000 有 6 臺機組,占比 10%。從中可以看出國內未來核電機組主流技術為 AP1000。而在中國計劃出口的 18 臺機組中,華龍一號共 6 臺機組,占比 33%,是出口的主力核電技術。
中國核電技術路線圖
中國在建和技術建設核電技術區分
出口技術區分
由于環保和能源的壓力,目前世界許多新興國家,都有建設核電 站的計劃,核電站的建設步入高峰期。而中國的核電技術正在成為高鐵以后,又一個國家名片。核電技術有望成為中國參與世界高端制造 業競爭中的一面旗幟,國家的領導人也在不遺余力的到海外推銷核電。中國的核電出口借助于一帶一路,利用建造+融資的方式,在世界的 核電建設中,獲得了不菲的成績。目前已經與 12 個國家達成建設意向。其中巴基斯坦的恰希馬(Chasma)3&4 號機組建設中,卡拉奇的 2 號機組建造中。其中卡拉奇核電站使用了華龍一號技術。中國都對核 電項目提供了融資。
中國核電出口情況
按照最新的規劃到 2030 年全世界新建 488 個核電機組,除去中國的 176 臺機組,剩余 312 臺機組,按照此前中核集團的估計,到 2030 年,“一帶一路”上核電機組將會達到近 100 臺。“華龍一號”估計 能占到 20%~30%的市場份額。按此中國有望承建的核電機組達到 30 個,每年出口的核電機組為 2 臺。
世界核電站建設情況
海上移動浮動核電站是核反應堆技術和船舶工程相結合的技術。其實質是將陸上核電站的縮小版安裝在船舶上,既可為偏遠島嶼供應 安全、有效的能源給,也可為遠洋作業的海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平臺提供電力、熱力和淡水資源,有用電需求時將電站拉過來,不需要 便可用船將電站拉走。中核集團和中廣核目前都已經布局海上移動浮動核電站。其各自 的 ACP100S和 ACPR50S 項目都被發改委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 劃。ACP100S 為一體化壓水堆,單堆熱功率 310MW。建造周期 3 年, 電站壽命 40 年。ACPR-50s 是由中廣核自主研發的緊湊型、多用途小型壓水堆,單堆熱功率為 200MW。根據示范工程總體工作計劃,預計 2018 年 12 月底 前完成海洋核動力平臺碼頭調試。
2019 年進入海上試運行和驗收移交階段。未來將建設 20 座海上移動浮動核電站,投資總額預計:400 億-600 億。將有效的帶動核電投資的增量。
海上浮動核電站結構
海上浮動核電站概貌
目前中國核電發展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下游需求不足,核電同樣也存在消納的問題。2016 年上半年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 3335 小時, 設備利用率 76.36%。相比于去年同期的 3519 小時,下降 184 小時。核電設備的利用率更是呈現一直下降的趨勢,從 81.01%,下降到 76.36%。
中國核電發電量統計
核電設備利用率不足,主要在經濟欠發達或者需求不足地區,在運核電機組中,利用率較低的主要為福建和遼寧地區的核電站。
設備利用率不足
國家能源局 2016 年 6 月 21 日發文《關于推動東北地區電力協調 發展的實施意見 》中提出力爭到 2020 年,東北地區電力供需實現基本平衡,火電、風電利用小時數達到合理水平,初步形成安全穩定、 結構合理、調節靈活的電力系統,建立適應多種電源消納的電力市場機制。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提出了加快推進徐 大堡核電外送華北通道前期論證工作,積極推動徐大堡核電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另外也提出加強控制火電與風電建設節奏,“十三五”期間,東北地區力爭再淘汰落后火電機組 350 萬千瓦。
要達成十三五規劃的裝機容量規模,每年新開工的核電機組為 6 臺,按照 AP1000 平均投資成本:1000 萬元/MW 估 算,每年核電站的投資額為 726 億元,合計到 2020 的市場規模為 3630億元。其中基建(占總投資額的 40%)每年的市場規模為 290 億元, 合計 1452 億元;設備(占總投資額的 50%)每年的市場規模為 365億元,合計 1815 億元。2020 年前核電出口的市場規模望達到 1210 億元,其中基建為 484 億元,設備為 605 億元。如果再加上海上移動浮動核電站的建設,出口和海上核電站帶來的市場空間巨大。
核電市場規模
核電投資成本占比
從產業鏈的利潤率看,部分國產化率低的零部件利潤率最高 (40%-50%),其次是電站運營(35%-40%),核島設備(30%-35%),施工建造(10%),常規島設備(5%-10%)。 關鍵零部件、電站運營是毛 利率最高的部分。
核電設備毛利率情況
隨著 2015 年 5 月份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 合并成國家電投,核電開發運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雖然目前國家電投運營的核電站數量沒有辦法與中核、中廣核相比較。但是國家 電投承擔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CAP1400 示范工程的榮成石島灣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也是、CAP1400 技術的推廣者和出口者。目前中核集 團的中國核電在 A 股上市,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電力在香港上市。而國家電投目前已經將旗下的核電資產整合劃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國 家核電未來將借殼國家電投的上市公司在香港上市,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在運核電站市場份額
在建核電站市場份額
2016 年 1-6 月全國累計發電量為 27594.90 億千瓦時,核電累計發電量為 953.89 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發電量的 3.46%。核電累計發電 量比 2015 年同期上升了 26.58%;累計上網電量為 889.87 億千瓦時, 比 2015 年同期上升了 26.02%。雖然總體核電的發電量占比在逐漸增 高。但是如前面所述目前中國核電發展最大的挑戰來自于下游需求不足,核電同樣也存在消納的問題。2016 年上半年核電設備平均利用 小時數 3335.35 小時,相比于去年同期的 3519 小時,下降 184 小時。核電設備的利用率更是呈現一直下降的趨勢,,從 81.01%,下降到 76.36%。這是目前核電行業最大的挑戰,也是上半年未核準核電建設的主要原因。
核電發電和上網電量情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