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化工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需求現狀回顧及市場投資前景空間分析
2016/9/28 10:27:46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5年,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乙烯產量1715萬噸,增長1.6%。初級形態的塑料產量7691萬噸,增長10.5%;合成橡膠產量517萬噸,下降3.3%;合成纖維產量4487萬噸,增長132015年,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主要產品中,乙烯產量1715萬噸,增長1.6%。初級形態的塑料產量7691萬噸,增長10.5%;合成橡膠產量517萬噸,下降3.3%;合成纖維產量4487萬噸,增長13.4%。燒堿產量3028萬噸,下降1.4%;純堿產量2592萬噸,增長3.1%�;十a量7627萬噸,增長7.3%;其中,氮肥、磷肥、鉀肥產量分別增長6.3%、11.4%和8.3%。農藥產量374萬噸,增長2.2%。橡膠輪胎外胎產量92516萬條,下降4%。電石產量2483萬噸,增長1.4%。
重點監測的化工產品中,部分產品價格比上月上漲。12月份,燒堿(片堿)平均價格為2320元/噸,比上月上漲0.9%,同比上漲13.2%;純堿1320元/噸,比上月下跌2.2%,同比下跌16.5%。尿素1440元/噸,比上月下跌2.7%,同比下跌9.4%;國產磷酸二銨2690元/噸,比上月下跌2.5%,同比下跌6.6%。電石2120元/噸,比上月上漲1.4%,同比下跌17.5%。
化學工業是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目前,化工行業排放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數量分別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16%、7%和5%,位居第1、4、5位,和國外比,我國化工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水平明顯偏高,而排放物處理率明顯偏低,行業快速發展勢必會帶來資源環境問題。與此同時,市場需求潛力要求行業加快發展。近年來,發達國家大規模向外轉移重化工業,造成相關產品的供求出現局部緊張,為我國發展化工行業帶來機遇,日益增長的內需也為化工行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如何使資源環境和行業發展相協調是化工行業面臨的一大突出問題。
無論是政府政策支持,還是企業的自身壓力變動力,甚至是民眾對良好空氣質量的訴求,化工行業的節能減排進程將會加快。首先是因為面臨的任務極為艱巨,改善環境狀況已經迫在眉睫。“十一五”期間,國家首次把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5年累計全國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2.45%和14.29%。“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仍將保持較快發展,能源資源消耗還要增長,減排指標由兩項增加到4項,4種污染物在消化增量的同時再減少8%-10%。
雖然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但是國家也頻出相關利好政策,幫助扶持各行業按質按量逐步完成節能減排工作,使得節能減排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2012年工信部發布的《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包括化工行業在內的九大重點行業的節能目標和節能途徑與措施,同時確定了九大重點節能工程。
根據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溫室氣體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50%。為達到該目標,“十二五”時期中國節能減排力度將明顯加大,這將給化工企業帶來不小壓力,生產裝置改造和減排投入將大幅增加,減緩行業的擴張速度。根據《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十二五”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另外,2014年1月工信部發布的《關于石化和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提到,到2017年底,石化和化學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下降18%,重點產品單位綜合能耗持續下降,全行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減少8%、8%、10%和10%。
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型化工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還基本處于質量管理的初期階段,主要工作還局限于質量檢驗,企業內部的大部分管理人員和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還沒有真正意識到產品質量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對產量的關注遠遠大于對質量的關注,認為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要能用就行。在質量管理上還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控制程序和管理辦法來對產品質量進行控制。如何做好產品質量的控制與管理工作,研究認為應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事情:
一、原材料——源頭的控制與管理
首先要從質量的源頭原材料進行控制,與供方協商一致,明確驗收標準,也就是在采購合同中明確質量標準,制定原材料質量控制程序和進貨檢驗規程,按照采購合同的質量標準、質量控制程序和檢驗規程對進廠原材料進行質量檢驗,檢驗合格方可放行投入生產,因為投入合格的原材料,才是生產出合格產品的前提保障,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使用,生產出的產品質量是無法保證的。把握住“合格放行、不合格不用”的原則,這樣基本上可以將因源頭的質量問題在事前得到有效控制。只有注重事前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二、中間產品——生產過程的控制與管理
對中間產品的質量控制,需要制定生產工藝、質量標準、質量控制程序和檢驗規程。運行時,生產車間時嚴格按照生產工藝規定的規程進行生產,生產出來后由質檢部門按照質量標準和檢驗規程對中間產品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才投入到下道工序。對于不合格的中間產品由車間進行返工處理或單獨存放并做好標識,總之不能進入下道工序。生產部門、質檢部門要嚴格執行中間產品質量控制程序,車間生產領用中間產品時要注意合格與不合格的標識,質檢部門要做好質量判定及標識工作,標明產品的狀態并做好記錄,預防車間誤用。這樣,把握住“合格品轉入下道工序”的原則,從而消除在生產過程中中間產品對最終產品質量的影響因素。
三、成品——最終的控制與管理
不合格成品包括兩部分,一是企業自己檢驗出的不合格品,二是成品交付后客戶經檢測產生異議而認定的不合格品;對于第一種情況由企業自己出具發案處理,第二種情況應由雙方的質檢部門進行溝通,共同取樣,按雙方既定或一致認同的成品檢測方法進行檢測,確系質量問題,應為客戶提供退貨換貨事宜,做好售后服務工作。
四、生產設備、監控檢測儀器——硬件的保障
要有完善監測儀器管理制度,對這些監測儀器定期的檢查、校驗,及時更新,使這些儀器真正起到監測指導生產的作用。檢測儀器是檢測產品質量時用到的儀器設備,包括色譜儀、光譜儀、質譜儀、分析天平、溫度計、高溫爐、玻璃儀器等等,產品質量的優劣都是通過這些儀器檢測出來的,儀器的靈敏度、準確度、檢出限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的監測結果,由于這些儀器監測出的數據代表產品的最終質量情況,對檢測儀器的管理至關重要,購買儀器時要從儀器的靈敏度、準確度、檢出限能夠滿足產品質量檢測要求上綜合考慮,分析人員要按照儀器規定的方法對儀器進行正確的使用、維護和保養,定期進行校準,從而能夠真實的反應產品的內在質量,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五、生產工藝、質量檢測標準——軟件的支持
生產工藝和質量檢測標準是產品質量必要的技術支持。生產工藝是車間生產的指導性文件,是生產操作人員在生產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規章制定,企業的技術部門、技改部門應通過反復的試驗與實踐,摸索出合理可行的工藝規程,形成成熟完善的生產工藝,獲得必要的作業指導書,并保證成套工藝文件、作業指導書和檢驗文件的正確性,進而既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又保證了產品的產量。質量檢測標準包括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檢測方法及產品的儲運包裝等內容,產品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化工部標準的,直接引用相關標準即可,引用時應嚴格按照標準規定的指標、方法進行檢測。沒有相應標準的,企業應參照同行業、同類別的產品制定本企業產品的企業標準,制定的企業標準既要符合制定標準的規范又要滿足產品質量檢測的需求。成熟完善的生產工藝和準確適宜的質量檢測標準組成產品質量必要的軟件。
六、全員的質量意識、員工的能力、培訓與意識——質量保證的關鍵
企業領導質量意識和職能的發揮是關鍵,首先決策層的領導要不斷更新經營思想,強化自身的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在企業運行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2008),確定正確的質量方針、目標,并為全體員工所理解和貫徹實施,重視建立質量激勵機制,還要有指定的管理者代,表明確其職權,重視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增強質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其次各層領導要不斷更新思想,強化自身的質量意識,通過培訓教育來提高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技能,重視質量管理基礎工作。車間生產操作人員要經過嚴格的培訓考核取得上崗資格,應精通工藝規程、具備過硬的過硬的操作技能,工作時還應認真嚴格執行生產工藝上的操作規程,不懈怠,不擅自違反工藝規程,保證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質檢部門人員應具備嫻熟的檢測技能,正確的使用各種分析儀器,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標準規定的方法進行檢測,保證提供準確的產品質量數據。
總之,企業應該“以人為本”,通過培訓教育提高全體員工的素質能力和質量意識,從設備儀器的管理、源頭的控制、生產過程的控制、工藝方法的完善等方面加綜合考慮,加強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中經先略數據中心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質量檢測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評估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經濟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化工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也進一步凸顯,引起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重點加強對化工產品等工業品質量檢測和技術服務�;ぎa品質量檢驗是滿足化工產品檢測的發展需求并為化工產品提供技術支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