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幾年中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預測
2016/9/28 10:33: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健身器材常以訓練功能多少來分為單功能和綜合型多功能兩大類,常用的有劃船器、健美車、健步機、跑步機、美腰機等。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北京申奧的成功,為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健健身器材常以訓練功能多少來分為單功能和綜合型多功能兩大類,常用的有劃船器、健美車、健步機、跑步機、美腰機等。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國加入WTO和北京申奧的成功,為健身器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健身隊伍的不斷擴大為健身器材生產商帶來濃厚商機。
中國健身器材行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日益顯露出來。特別是在國際市場缺乏知名品牌,產品附加值較低,同時,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中國不少生產企業還處在仿制生產階段,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不足。在消費領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健身器材產品在家庭的普及率及用于健身運動的人均消費還很低。
因此,中國健身器材工業企業必須抓住新的發展形勢,加大科技創新,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自主研發能力,有關部門應盡快制訂出健身器材統一的技術安全標準,加強售后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
現階段,我國已有眾多健身器材生產企業,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普通健身器材類型,中國企業都在生產,并為大量的境外品牌進行加工,中國制造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約60%的份額,出口交易額達20億美元,出口已成為我國健身器材產業的重要支撐。
不過近年政府對健身休閑業發展較為重視,使得健身器材的內需有所增加。國務院正式印發了《全面健身計劃(2016-2020年)》,就“十三五”時期深化體育改革、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了部署。這主要是由于健身休閑市場可以有效拉動居民消費,符合國家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大方向。
我國居民的健身意識不斷增強,健身已經融入了許多人的生活。全國健身房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行業規模不斷增大,健身器材作為健身房的上游環節,需求也日益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健身器材市場分為家用以及商用市場兩部分,除了商用健身器材出現增長之外,家用健身器材的需求量增勢也較好。
未來我國健身器材將朝三個方向發展,其一,標準化,當前我國健身器材的標準還不完善,今后將進入標準化生產階段;其二,認證化,根據國際慣例,原帶行政職能的審定將被第三方認證所替代,而目前我國健身器材的認證市場較為混亂,還未與國際接軌,未來認證化將會普遍推廣;其三,智能化,智能健身器材將向用戶推送健身計劃、健身指導、健身提醒、社交等全方位健身服務,大大提高健身過程的科學性、娛樂性和趣味性,市場需求會大幅增加。
智能健身器材將成為今后健身器材的熱點領域,對拉動健身器材的發展有重要作用。現代人工作、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健身時間,甚至健身場所、健身方式等,往往很難固定。而智慧健身系統,可以在用戶忘記健身時間時及時提醒;可以通過對用戶工作、生活軌跡、規律的統計數據(通過智能手機)及體征指標,自動給出適合各自實際的健身場所、健身方式和總運動量,真正解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而且現代人健身,普遍追求健身訓練科學化,健身時間節約化,健身效果最大化。智慧健身系統,能夠根據用戶健美、塑形、瘦身、鍛煉、康復等不同的健身訴求,在訓練器械選擇、訓練方式搭配、訓練方法指導、運動量控制等方面,提供科學、精準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科學健身、高效健身。
健身器材目前需求正在不斷增加,而且也正處于升級轉型階段,智能健身設備層出不窮,未來發展前景良好。2015年我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約為400億元,預測,到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40億元,未來五年復合增速約為10%。
2016-2020年中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預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