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前景預測、行業發展趨勢及房價走勢
2016/11/4 11:01: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6 年國慶節期間,我們看到21 個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各地紛紛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并重啟限購,這是自今年3 月上海、深圳調控以來,第二輪實質性、較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也預示著政策從“中性期”邁入了&l2016 年國慶節期間,我們看到21 個城市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各地紛紛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并重啟限購,這是自今年3 月上海、深圳調控以來,第二輪實質性、較為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也預示著政策從“中性期”邁入了“再加碼”階段(我們在2016 年中期策略報告《周期,周期,又見周期》中已經提到,政策的再加碼階段對應的是行業中的量縮價漲到量價齊跌階段)。而從這次的政策手段和力度來看,重啟/延長限購以及收緊二套房首付比例、認房又認貸,本輪調控措施更類似2013年底狀態。
一、中國樓市調控政策對房價的影響及2017年商品房成交走勢分析
本輪調控的執行力度前所未有,彰顯政府抑房價決心,預判此輪地產調控周期持續時間、落地效果強于以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 年至今的歷次地產調控中,此輪政策調控的執行力最強,以往歷次調控從國務院發文到地方政府出齊相關配套政策需要2~3 個月時間,而此輪調控從政策發布到落地僅一周,而且執法檢查也從嚴從緊,實屬罕見,因此,我們判斷此次抑制政策周期的持續時間、落地效果將強于2011/2013 年,這也將是2017 年對于實體市場擾動最大的變量。
往前看,未來儲備政策還包括房地產稅立法、限制按揭貸款發放等各方面措施。而看2017年,我們認為中央政府的調控措施仍有后手,除開現有推行的限購、差別化信貸、嚴控開發商融資等措施之外,房地產稅立法推進、限制按揭貸款發放速度均是儲備手段,政策調控最終目的還是平抑資產價格泡沫、促進行業穩定健康發展,2017 年3、4 月的行業傳統“小陽春”階段是抑制政策是否再加碼的重要窗口期。
此輪調控出臺速度與前兩次調控的對比
被調控城市今年房地產成交量一覽
被調控城市今年房地產房價一覽
調控政策轉向需要看到房價、投資雙降,至少要等到2017 年下半年。在2009~2011,2012~2014 年兩個地產周期中,調控政策從“再加碼”階段恢復到“逐步寬松”階段,有兩個重要觀察指標,一是需要看到房價環比下降,二是要看到投資增速從高位持續下行超過6 個月。而看到此輪周期,我們預判2016 年全年投資增速+7%,但全年呈現“M”型,意味著從4 季度投資增速高點算起,投資增速下滑需持續到2017 年下半年才有政策放松的可能性,而我們也觀察到70 個大中城市的房價與購房的機會成本(租金收益率與長期國債差額,領先房價環比增速12 個月)有明顯的同動關系,從該項指標看,大中城市房價出現環比下降或要等到2017 年2 季度及以后。
調控政策轉向往往要看到房價、投資雙降
房價環比與租金、國債利率價格之關系
一線城市房價環比與租金、國債利率價格之關系
總供給不足,開發商不差錢,調控先縮量:2014~2016 年的這輪周期,我們認為核心驅動力是銀行寬信用、居民加杠桿,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為何此輪房價上漲的矛盾集中在前15 大城市爆發,這也與前15 個城市2014 年以后土地出讓速度大幅下降、總供應不足有關(我們匯總的13 個一二線城市2014~2016 年住宅用地成交建面年均僅1.4 億平米,顯著低于2009~2013 年間的年均2.0 億平米)。因此,國慶調控采用限購等需求抑制手段,只是延遲了居民購房需求的釋放時間,但從供應層面看,一方面總供給不足(重點城市供地太少),另一方面,開發商前3 季度已經基本完成回款目標,自身不差錢,使得開發商有充足動力延后新增供應,促使供需在成交量低位達到“緊平衡”。因此,再往前看,國慶的嚴厲調控難以在短期對房價產生向下拉力,需要持續較長時間(比如2~3 個季度直到17 年開春)或者有增加土地供應、緊縮流動性等措施(比如對銀行按揭貸款額度控制等),才會促使開發商以價換量,主動調整售價。
預計重點13 城市新房成交今年4季度同比下降20%,明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0%。對于一二線城市整體行業狀況的分析,我們一般使用有全套數據體系的13 個重點城市情況來擬合分析(全套數據體系包括月度成交、新增供應、可售存貨、新開工、土地市場、二手房成交及新房成交價格等等),而且從我們過往研究經驗看,重點的13 個城市銷售趨勢與30 個大中城市成交趨勢基本一致,且領先于全國成交變現約3~6 個月。從我們掌握的13 城市數據看,2016 年供需缺口僅次于2009 年(2016 年1~9 月供需差達到32%,2009 年供需差為36%),去化周期下降到7 個月以下,因此也直接推動了一二線城市房價在2016 年的暴漲。往前看,我們注意到隨著地產市場走強,2016 年1~9 月13城市中,一線城市新開工增長了5%,二線城市新開工增長了35%,預示著2017 年13城市市場整體供應將上升約17%,而需求層面,由于房價短期1 個季度內難以明顯下調,高壓政策也將延續至明年開春,預計2017 年上半年整體市場需求將同比萎縮近40%,回到2013~2014 年左右的成交水平,預判去化周期將在2 季度上升到12 個月水平。
成交下降主要擠出的是投資需求。再結合樣本城市近幾年的成交結構數據,樣本城市90~140 平米戶型成交的絕對量在近兩年明顯提升,我們認為一方面與2010 年以前剛需購房者集中在近兩年改善有關,另一方面也因為市場的火熱推動投資性需求增長。此輪調控各地紛紛上調二套房首付比例(尤其是在有其他貸款未付清情況下),并重啟限購,將有效打擊投資需求,冷卻市場。
信貸趨勢預示著銷售額同比增速未來將呈現下行趨勢
而13 個重點城市也是全國數據的領先指標
2017年13 個重點城市的月度新增供應與成交走勢預測
2017年13 個重點城市半年度新增供應與成交走勢預測
新開工對一年后的住宅供應有指引作用
北京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深圳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南京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武漢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西安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南昌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大連90 平米以上住房成交量
二、二手房成交與新房市場的關系
個體獨立、分散定價市場,是新房成交的滯后指標。我們也觀察了二手房成交與新房市場的關系,我們發現,二手房市場成交是新房市場的滯后指標。在歷次政策調控、放松周期中,二手房市場滯后于新房市場見底,我們認為,背后邏輯在于二手房市場是個體獨立、分散定價型市場,相比于開發商對于市場環境的敏感性要弱,集中開盤、統一定價模式的新房市場更能反映市場真實的狀態。
二手房成交較新房市場略有滯后
深圳新增客房源比指標
北京新增客房源比指標
南京新增客房源比指標
杭州新增客房源比指標
三、中國土地市場供需分析
一輪行業周期中有三個拿地的小周期。從行業周期的角度看,我們發現一輪行業周期中土地市場存在三個開發商拿地小周期,分別發生在行業成交增速頂峰期(房價上行初期),行業成交增速大幅回落期(房價見頂回落初期),與行業成交觸底期(房價下行末期)。此次調控發生在第一個拿地小周期后,開發商錢多地少。而此輪調控,正好發生在行業周期中的第二個拿地小周期之前(預判時點原本應在2016 年11~12 月,因為一般4 季度拿地占比大約在40%左右),開發商在1~3 季度已經實現大量銷售回款,進入“錢多地少”狀態,但此輪調控由于定調嚴厲,地方政府如果在4 季度末加快推地,或將面臨地王頻出格局,因此,我們判斷,地方政策在此輪調控之后,或將放緩土地供應節奏,將原本第二個拿地小周期時點延遲至2017 年上半年,開發商“錢多地少”狀態還將延續一段時間。
2009-2016年中國土地成交建筑面積
2009-2016年中國土地出讓金走勢
2009-2015年中國130城市拿地面積占比分季度分析
2009-2015年中國130城市拿地金額占比分季度分析
2009-2015年中國一二線城市拿地面積占比分季度分析
2009-2015年中國一二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分季度分析
土地成交的溢價率指標對政策更為敏感,且領先于房價走勢。通過比較130 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溢價率和70 大中城市房價走勢,我們也發現土地價格波動略微領先房價,且土地市場對政策的敏感度更高,政策出臺時點即土地價格拐點。因為調控政策出臺使得未來房價走勢不明朗,開發商在該時點拿地變得更加謹慎,通常會降低土地投資或選擇購買平價地,因此土地價格可以快速反應政策的影響。在此輪調控中,我們預計土地成交溢價率將在未來2~3 個月內出現拐點。
地價波動略微領先房價,且對政策更加敏感
但一線城市土地熱度難減,往前看,一線城市2016 年土地供應嚴重不足,預示未來新增供給難有系統性上升可能。而一二線城市土地數據來看,以我們有全套數據的13 個一二線城市為例,2009~2013 年間的住宅建設用地面積年成交大約在1.6 億平米~2.5 億平米之間(13 城合計),而同期的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年合計值僅為0.7~1.3 億平米,土地供應顯著超越實際市場需求,但進入2014~2016 年此輪周期,土地市場供地出現顯著下滑,2015 年、2016 年土地市場成交住宅土地建面約在1.3 億平米上下,而實際市場住宅成交面積達到了1.3 億及1.6 億平米,一二線城市供需進入相對緊平衡狀態,其中我們預計一線城市2016 年住宅用地成交建面還將同比下降,顯著低于2009~2015 年每年3300 萬平米水平,預示未來一線城市新增供應難有系統性上升可能。
13 城市住宅用地成交在近幾年逐年下降
2009-2016年中國一線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新開工面積
2009-2016年中國二線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新開工面積
四、中國房地產價格走勢預測
4 季度房價會松動,下跌需待明年春暖花開時:房價走勢,我們主要從分析供需差的角度來判斷,供應層面,由于開發商1~3 季度已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約90%,且目前熱點城市的土地供應嚴重不足,我們判斷開發商在面臨調控情況下,將盡量延遲推盤上市時間(這與我們近期微觀觀察到的熱點城市周度推盤持續低于1 萬套,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幾乎零開盤現象相吻合),因此,4 季度熱點城市的新增供應也將低于前期預期;而需求層面,由于銀行按揭信貸沒有出現明顯收緊,且市場利率(比如10 年期國債利率)還處于長期最低位,雖然有各城市嚴厲的限購措施,但是此輪需求釋放、房價上漲周期的大邏輯——居民加杠桿并未打破,我們認為,4 季度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將在成交低位達到供需的“緊平衡”,市場將呈現“量縮價穩”格局,庫存周期也還在相對低位。同時從政策層面看,我們也發現價格對政策的反應有一定滯后性(參考過往兩輪周期中的歷次調控,2010 年全年均屬于政策收緊期,但期間房價穩中有升,70 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全年累計上漲6.8%,即使在11 年1 月“新國八條”頒布后,房價仍連續環比上漲8 個月,直至11 年10 月才首次出現環比下降,至12 年5 月最低點累計下調1.3%;2013 年2 月“新國五條”出臺后,房價繼續維持上漲態勢,直至13 年10 月各城市嚴控信貸后,勢頭才有所回轉)。而再看到2017 年,隨著開發商推盤在開春之后釋放、銷售市場較為長期的低迷,我們預計庫存去化周期在2017 年3 月將達10 個月以上(就我們觀察,以往兩次周期中,庫存去化月數上升至15 個月左右,房價才會出現明顯的環比下跌),加之兩會后的政策趨緊預期,市場或將走入“價量齊跌”狀態,我們認為房價或在2017 年2 季度開始進入一輪下行周期。
公司2016年初至今累計值同比截止日期2016年銷售目標(億元)完成比例面積(萬平方米)銷售金額(億元)銷售單價(元/平方米)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銷售均價金地集團45471915,84158%84%17%2016.1-975096%保利地產1,1801,57513,35038%43%4%2016.1-91,75090%中國海外1,0401,71516,48622%40%15%2016.1-92,10082%龍湖地產43065115,14048%83%24%2016.1-975087%華潤置地60779613,10716%25%8%2016.1-91,05675%融創中國42187720,844103%99%-2%2016.1-9800110%雅居樂4254259,85327%43%11%2016.1-946092%遠洋地產20834216,45521%55%28%2016.1-945076%碧桂園2,7792,2568,117112%167%26%2016.1-92,200103%綠城中國34868619,71340%50%8%2016.1-972095%深圳控股7718023,412-4%30%35%2016.1-918597%中國金茂11325422,50545%48%2%2016.1-936070%富力地產36948513,13231%43%10%2016.1-960081%世茂房地產37051313,858-5%9%15%2016.1-967077%恒大地產3,4582,8068,115106%118%6%2016.1-93,00094%合景泰富13517512,96130%26%-3%2016.1-922080%龍光地產17221612,541-8%63%77%2016.1-928077%房地產業105,18580,2087,62527%41%11%2016.1-9--龍頭地產公司今年前三季度銷售完成了全年目標的~90%
政策出臺后,價格波動有一定滯后性
2010-2016年中國一線城市平均庫存去化月數
2010-2016年中國二線城市平均庫存去化月數
由信貸推導的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預測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 下一篇:2016年我國化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