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預測及行業發展趨勢
2016/11/23 17:42: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能源汽車符合國家戰略,2020年銷量有望增長至210萬輛。我們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是國家堅定支持的戰略方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正式在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發布。本項技術路線圖描繪了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新能源汽車符合國家戰略,2020年銷量有望增長至210萬輛。我們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依然是國家堅定支持的戰略方向。《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正式在2016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發布。本項技術路線圖描繪了我國汽車產業技術未來15年發展藍圖。根據《路線圖》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有望達到210萬輛,滲透率達7%,到2025和2030年,年銷量將達525萬、1520萬輛,滲透率達到15%、40%。
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及滲透率
未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預測(單位:萬輛)
經過長達8個月的調查中,財政部等部門對2013-2015年已獲得和已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40.1萬輛,抽查13.3萬輛已銷售的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狀態,并且曝光了5個典型案例,主要涉及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虛假申報新能源車輛,提前申報國家補貼等。對于騙補行為,政府部門采取嚴厲處罰措施,追回5家企業補貼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嚴重者還被取消中央補貼資格,并被工信部取消整車生產資質。
我國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五階段
階段時間政策目的政策重點第一階段:規劃布局2007-2009從最初的“節能環保”轉向金融危機后的“促進經濟復蘇”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未來10年戰略新興產業具體發展規劃。第二階段:試點開展2009-2010以補貼的形式推動新能源汽車,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為新能源汽車推廣奠定基礎根據《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率先在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從公共服務領域(公交、出租、公務、市政等)入手,逐步推廣到私人領域,啟動對試點城市的購車補貼。公用車和私家車的總推廣范圍最終擴大到25個城市。第三階段:全國推行2011-2013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同時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國務院發布《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提出實施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點產業創新工程;公用領域新能源車的推廣范圍擴大到全國所有城市;實行全國范圍內減稅補助政策,對新能源車免征購置稅和車船稅。第四階段:強化發展2013-2015繼續強化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但同時考慮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開始小幅退坡一方面,實施新能源汽車免稅縮減措施,2015年5月的財政政策相比于2012年縮小了免征車船稅的新能源汽車范圍,享受優惠的要求更嚴苛。另一方面,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縮減措施,(除燃料電池外)乘用車和專用車大致在2014年下降10%,2015再下降10%。第五階段:退坡保駕2016始實現產業穩定發展,政府扶持力度部分讓位于市場主導,打擊騙補行為根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執行全新補貼,補貼力度較之前顯著下降,且2017-2018年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并且補貼政策逐步向精細化調整,補助標準考慮節能減排效果,并綜合考慮生產成本、規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逐步退坡。2016年新能源汽車騙補受罰企業
受處罰企業騙補事項處罰措施蘇州吉姆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編造虛假材料采購、車輛生產銷售等原始憑證和記錄,上傳虛假合格證,違規辦理機動車行駛證的方式,虛構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業務,虛假申報2015年銷售新能源汽車1131輛,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6156萬元。取消中央財政補貼資格,2015年生產的全部汽車不予補貼,追回2015年度預撥的全部中央財政補貼資金;工信部取消整車生產資質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683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1921億元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的中央財政補貼預撥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2.6億元)深圳市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154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574萬元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的中央財政補貼預撥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2787萬元)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327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9810萬元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的中央財政補貼預撥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4905萬元)河南少林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有252輛車截至2015年底仍未完工,但在2015年提前辦理了機動車行駛證,多申報中央財政補助資金7560萬元追回2015年度違規上牌車輛的中央財政補貼預撥資金,按問題金額50%處以罰款(3780萬元)政策趨勢:精細化&提門檻,補貼退坡。經歷五個階段的演變,我國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呈現出兩大趨勢:1)精細化&提門檻。2016年新出臺的補貼政策在補貼對象條件方面劃分更加細致,將車廠劃分為四種更為細致的類型,并且每一類型根據續駛里程、效率(如客車根據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的不同而變化,提高了準入補貼門檻;2)補貼退坡。國補標準已經明確,到2020年比2016年退坡40%;地補方面也有部分地區出臺退坡政策,北京、天津等城市將實行與國家同步的退坡機制,上海則根據銷量情況設定明顯的退坡機制。
補貼政策逐步精細化過程
年份內容2009補貼對象分類僅有公交車、乘用車、商用車2013開始按照“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純電動專用車”和“燃料電池車”這四類,并報據純電續駛里程、車長進行補貼。(其中,純電動車的補貼力度一直大于混合動力汽車)2016補貼對象每一類別內的劃分更加細致,將車長劃分為四種更為細致的類型,而每一類型的補貼根據續駛里程、效率(如客車根據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來劃分)的不同而變化。補貼退坡過程
年份補貼下降幅度2014比201310%2015比201320%2017-2018比201620%2019-2020比201640%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政策出臺,用市場化行為接替純財政補貼,保障行業可持續性發展。2016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該《辦法》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和新能源汽車積分打通,實行“雙積分”政策。
燃料消耗積分為負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抵償歸零:1)使用本企業轉結的燃料消耗量正積分;2)使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正積分;3)使用接受轉讓的燃料消耗量正積分;4)向其他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
新能源汽車積分為負時只能通過向其他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進行抵償歸零。本《辦法》擬于2017年試行,2018年開始正式執行。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不斷提升,大規模的純財政補貼已經難以為繼。新能源汽車積分方法是市場化行為他接替純財政補貼的很好方式,將有望保障行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點梳理
2016-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單車積分標準
“雙積分”政策相當于設定了一定期限內全行業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下限。“雙積分”辦法核心是對燃油汽車規模企業設定了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產銷量的年度比例要求,并折算為企業應繳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數量。根據《辦法(征求意見稿)》,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不做考核,2018至2010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
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若實施,短期內相當于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增加了一塊無形資產,利好行業龍頭。根據美國加州零排放汽車法案實施情況,特斯拉、日產等企業是積分出售大戶;克萊斯勒、捷豹路虎等則通常需要購買積分。我們認為,若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實施,相當于給新能源汽車企業新增了一塊無形資產,尤其對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高的龍頭企業。
電動車牌照放開,新興企業進入。2015年6月4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該規定于2015年7月10日正式實施。新規定的實施,突破原有整車項目生產資質審批制度,允許符合要求的企業新建純電動車生產項目,不受《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有關的最低要求規定,大大降低了制造純電動汽車的準入門檻。目前已經先后有北汽新能源、五龍電動、長城華冠、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5家企業獲得獨立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
2016年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企業
獲得企業獲得時間主要車型北汽新能源2016年3月23日EV系列、EX、EU系列、ES210、306EV、307EV五龍長江EV2016年5月17日純電動中巴車“奕閣”、純電動商務車“奕勝”以及純電動小型SUV“逸酷”。長城華冠2016年10月10日超跑K50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2016年10月27日奇瑞eQ、奇瑞QQ3EV、奇瑞S51EV江蘇敏安2016年11月15日敏安跑車、敏安SUV、敏安物流車未來有望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企業
節能重點領域:油電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以及輕量化。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背景下,企業平均油耗達標壓力較大,2020年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下降至5.0L/100km(2015年:6.9L/100km)。除新能源汽車技術外,油電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以及輕量化等技術也是企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
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目標(L/100km)
油電混合動力(HEV):新車型密集投放,隨著自主技術突破,有望成為企業油耗達標的重要路徑,2020年目標占比達到8%。油電混合動力(HEV)產品節油效果好,在美國市場銷量巨大,市場份額遠大于插電式混動;但其技術復雜程度高,主要掌握在豐田、本田等國際車企手中。2016年,隨著豐田混合動力總成在中國落地生產,并相繼推出卡羅拉、雷凌混合動力版,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明顯提升。而且出于油耗標準壓力,本田雅閣、別克君越、現代索納塔、起亞K5等中端轎車也相繼推出混合動力版本。預計隨著中國自主技術突破,混合動力有望成為企業平均油耗達標的重要路徑。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0年、2025年、2030年混合動力銷量占比將分別達到8%、20%、25%。
2016年以來主要混合動力車型月銷量(輛)
混合動力汽車(HEV)銷量預計及滲透率
燃料電池:有望在2020年開始小規模應用。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要實現在特定地區的公共服務用車領域小規模示范應用,規模達到5000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00套/企業;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在城市私人用車、公共服務用車領域大批量應用,規模達到5萬輛,燃料電池企業產能超過1萬套/企業;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在私人乘用車、大型商用車領域大規模化商業推廣,規模達到百萬輛,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萬套/企業。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總體目標
時間節點總體思路2020 年在特定地區的公共服務用車領域小規模示范應用,達到5000 輛規模;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00 套/企業2025 年在城市私人用車、公共服務用車領域實現大批量應用,達到50000 輛規模;燃料電池企業產能超過1 萬套/企業2030 年在私人乘用車、大型商用車領域實現大規模化商業推廣,百萬輛規模;燃料電池系統產能超過10 萬套/企業燃料電池技術的總體思路
時間節點總體思路近期(5 年內)以中等功率燃料電池與大容量動力電池的深度混合動力構型為技術特征,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特定地區的公共服務用車領域大規模示范應用中期(10 年內)以大功率燃料電池與中等功容量動力電池的電電混合為特征,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較大規模批量化商業應用遠期(15 年內)以全功率燃料電池為動力特征,在私人乘用車、大型商用車領域實現百萬輛規模的商業推廣;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氫能供應體系建設與規模擴大支撐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發展燃料電池車發展規模目標
燃料電池堆比功率目標
輕量化:技術路線圖給出明確路徑,關注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要求2020年、2025年、2030年整車比2015年減重10%、20%、35%,到2030年高強度鋼應用比例大幅增加,單車用鋁量超過350Kg,單車用鎂合金45Kg,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5%。車身輕量化也是節能降耗的重要技術路徑,關注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單車用量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
輕量化技術總體思路
時間節點總體思路近期重點發展超高強鋼和先進高強鋼技術,實現高強鋼在汽車應用比例達到50%以上中期重點發展第三代汽車鋼和鋁合金技術,實現鋁合金覆蓋件和鋁合金零部件的批量生產和產業化應用遠期重點發展鎂合金和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實現碳纖維復合材料混合車身及碳纖維零部件的大范圍應用輕量化技術發展路線圖
類別2020 年2025 年2030 年車輛整備質量較2015 年減重10%較2015 年減重20%較2015 年減重35%高強度鋼強度600MPa 以上的AHSS 鋼應用達到50%第三代汽車鋼應用比例達到白車身重量的30%2000MPa 級以上剛才有一定比例的應用鋁合金單車用鋁量達到190kg單車用鋁量超過259kg單車用鋁量超過350kg鎂合金單車用鎂量達到15kg單車使用鎂合金25kg單車使用鎂合金45kg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碳纖維有一定使用量,成本比2015 年降低50%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2%,成本比上階段降低50%碳纖維使用量占車重5%,成本比上階段降低50%車輛整備質量減重目標(在2015 基礎上)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