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用電側增值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2017/2/5 10:21: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用電側增值服務將成為未來用電市場核心利潤點電力用戶在選擇配套電力供應商時核心參考因素主要包括電力提供商的電力質量、安全、服務、電價及其他因素,其中電力安全、質量及服務占據最核心地位。電力用戶購電因素數據分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用一、用電側增值服務將成為未來用電市場核心利潤點
電力用戶在選擇配套電力供應商時核心參考因素主要包括電力提供商的電力質量、安全、服務、電價及其他因素,其中電力安全、質量及服務占據最核心地位。
電力用戶購電因素數據分析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用電增值服務主要特性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目前我國售/用電市場尚處在發展初期,用戶對電力服務的需求尚未成形,未來隨著市場的成熟,用戶側對電力服務的需求比重將會進一步增強,對其服務質量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創造用電側新的市場空間和利潤增長點。
用電側云服務平臺主要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針對電力工商業用戶的主要電力增值服務
從我國目前全社會用電結構中來看,大用戶耗電量約占 80%,在未來全面開放的市場中,與大用戶對接的售電公司勢必將提供符合工商業大用戶實際需求的定制化電力增值服務。
對于工商業用戶,用電增值服務主要包括在 能效管理、電力運維和 提升
對于追求企業成本控制和穩定性的工商業用戶而言,符合其需求的用電側服務主要需滿足這幾個要求 :1 )推進節能環保,減少能源使用成本;2 )配備高可靠性的設施和設備;3 )提高設備的維護和運行效率。
工業用戶能效服務需求量極大。能效管理服務的最終目的為提升用戶的用電效率、降低能耗,目前我國全社會耗電量中核心部分的工業耗電對此服務有迫切的需求和廣闊空間。
終端工業電機耗電約占全國總用電量的 60%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電機能效等級分布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目前全社會用電結構中來看,工商業用戶耗電量約占 80%,其中電機耗電為用電終端中占比最大的部分,約占工業用電的 75%,全國總耗電的 60%;而我國目前中小型三相異步電機中仍以能效等級 3 及以下電機為主,1 及 2 級電機總共僅占約 9%,對于 2 級以下的電機,未來仍有進一步節能改造的能效提升需求空間。
電力運維服務主要包括定期和突發重大變更或時間下的應急處理 。其主要內容分別包括:
定期檢修及設備維護。定期電力運維服務主要包括定期對用戶廠房等生產經營區域用電設備進行巡檢,并對配電線路等進行檢測;并由管理人員定期在采集平臺主站整理數據報告,為能效管理服務提供數據支持;
突發故障預防及處理。建立在 24 小時自動電力負載監測的基礎之上,提前監測可能出現的故障及問題,并及時進行搶修維護,確保電力正常供應,降低故障斷電時間。
電力運維平臺技術方案拓撲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不間斷電力自動化監測及快速響應電力運維服務,將共同作用提高電力用戶用電的可靠性,這些增值服務均建立在完善的雙向數據傳輸網絡平臺之上。
能效管理+ 電力運維開啟千億級市場。售電公司未來用電側服務核心用戶群體為專變電力用戶,目前國家電網覆蓋范圍內專變用戶約為 180萬戶,國網年售電量約占全國電量的 60%,以此比例推算全國范圍內專變用戶約 300 萬戶。
全國電力監測及運維市場共有約年 780 億市場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參考電力云平臺運營商新聯電子的電力監測服務數據,為專變用戶提供的電力監測及運維托管服務均以年度收費 2 萬/戶及 3 萬/戶計算,若為全國約 300 戶專變用戶均提供電力監測服務,同時假設對運維托管服務付費的用戶約占總體的 20%,將實現分別為約 600 億、180 億的年度市場。
電力監測開啟下游節能服務改造市場。建立在能效監測基礎之上,電力用戶可以更高效地對國家環保能耗等要求作出響應,提高自身用電設備使用效率和節能功效。根據數據,有的放矢進行節能設備節能改造,以單戶節能服務改造收費約 80 萬元計,假設約5%的用戶付費進行節能改造,共計可打開約 1,200 億的用戶端節能改造市場。
三、面向非工業用戶的電力增值服務
除了耗電量占大部分的工商業用戶,居民小區、商務寫字樓等非工業用戶所產生的建筑耗電等構成我國社會總用電量中的另外一部分,此部分用戶群體較為分散,單體用電量小,相比工商業大用戶對能效提升的高要求,更注重其增值服務的經濟性和便捷性等。
非工商業居民用戶增值服務主要類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除諸如以上的針對非工商業電力用戶的“電力物業”類增值服務外,從售用電端可延伸出更具價值的綜合性配售電業務,如:
加強分布式能源消納,完善分布式能源與電網的接入和輸送 。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逐漸優化和轉型,清潔能源和家庭化分布式能源占比將逐漸提高,分布式能源將成為區域電網中主要輸配電力外的有效補充能源,具有:1 )就近消耗,降低電力輸送損耗 ;2 )靈活安裝,分布數量廣泛 ;3 )降低電網調峰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優點,配售電公司可利用其配網資源,加強分布式能源的建設和消納工作,將發電側和用電側結合,提升能效,節約能源成本。
向配套領域延伸,打造綜合能源成套管理運營商。對于非商業用戶的終端服務,未來可實現集電、水、氣、熱一體的綜合能源方案運營服務,向除電力之外的其他能源運營管理延伸。
四、用電增值服務核心競爭力來源
用電側增值服務與上游電力產業鏈相結合,可形成業務的協同和相互促進,其中最具競爭優勢的模式和公司主要包括:
用電側服務+ “發 — 配 — 售”一體化的電力企業 :我國目前已成立的售電公司中占比最高的為原社會資本發電企業投資成立的售電公司,看好擁有電廠資源,切入增量配網領域,形成“發—配—售”產業鏈閉環的公司,下游依靠用電增值服務留住用戶群體,與上游發配售環節相互協同。
用電側服務+ 配網總包建設/ 設備生產公司:隨增量配網試點的鋪開,配網建設和相關配套設備的投資將迎來顯著增長,看好如原從事電力工程建設,擁有總包資質等或進行配網相關設備生產的企業。
用電側服務+ 掌握用戶用電數據資源的企業:用電增值服務的設計和提供需建立在其用電信息數據基礎之上,故擁有大量用戶用電數據的用電信息采集領域公司將擁有數據端的絕對競爭優勢;看好在智能電表、采集設備等用電信息采集設備制造板塊的龍頭企業。
用電側增值服務競爭力組合模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中國儲能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 下一篇:2016年中國增量配網行業投資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