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電改政策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2/5 10:21:4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2015年新電改正式啟動自 2015 年 3 月電改序幕拉開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規章和準則,同時至今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大范圍的電力綜合改革試點和售電市場試點等,至今為止約一年多的電改進程主要政策文件主要有:新電改主要政策一、2015年新電改正式啟動
自 2015 年 3 月電改序幕拉開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指導規章和準則,同時至今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大范圍的電力綜合改革試點和售電市場試點等,至今為止約一年多的電改進程主要政策文件主要有:
新電改主要政策內容及出臺時間線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輸配電定價辦法征求意見稿公布,推動電改進入深水區
根據 2016 年 11 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方法(試行)》意見,對輸配電價的計算做出了具體規定:
準許收入= 準許成本+ 準許收益+ 價內稅金;同時 1)明確了獨立的輸配電價形成機制;2)建立了輸配電價調整機制;3)建立了輸配電價激勵約束機制。標志著售電側改革正式進入深水區。
目前已開展輸配電價試點及電改綜合試點省市統計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輸配電價新規出臺帶來輸配端利潤的壓縮。國家于 2015 年以深圳為首,作為輸配電價改革的第一個試點,繼深圳后,在 2015 年末陸續開展湖北、寧夏、安徽、云南及貴州五個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各地經政府核準的輸配電價均實現降幅約 1 分錢左右,根據截止 2016年目前的各地電力直接交易量數據測算,預計全年可實現來自輸配環節的電價利潤壓縮規模約 43 億元。
三、售電市場放開,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熱情
根據電改 9 號文相關配套文件的規定,將售電公司分為三大類,即 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擁有配網運營權的社會資本售電公司及 沒有配網運營權的獨立售電公司。
截止至 2016 年 9 月末各地已成立售電公司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截止至 2016 年 9 月末,全國共已注冊成立的售電公司共計達約 1,416 家,其中河北、廣東及山東為分布最為密集的三地。
四、電力交易中心試點全面鋪開,推動電力直接交易大幅增加
根據能源局 3 月下發的《關于征求做好電力市場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意見》,2016 年力爭直接交易電量比例達到工業用電量的 30%, ,2018 年實現工業用電量 100%放開,2020 年實現商業用電量的全部放開。
國家電網 1~10 月份經營區各電力交易中心總電量完成 30,97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4.7%。其中,中長期合同電量完成 25,039 億千瓦時,占總電量的 80.8%;市場交易電量完成 5,938億千瓦時,占總電量的 19.2%,同比增長 76.9%。市場交易電量中,電力直接交易電量完成 4,012 億千瓦時(平均降價 0.06 元/千瓦時),減少購電支出 240 億元。
今年 3 月北京和廣州兩大電力交易中心獲批組建以來, 目前已累計共成立各省市和地區電約 力交易中心約 31 個,電力交易中心的成立在業務上將與電網企業其他業務分開,財務獨立且直接受電監會監管,同時降低了參與電力交易用戶的準入門檻,不再受電壓等級限制。
五、廣東市場一馬當先,試點活力見微知著
在售電試點方面,廣東省進展領先全國。2016 年 3~9 月,全省已經連續進行 7 次電力撮合交易,集中競價交易電量共計約 159.8 億千瓦時,超額完成規劃目標。目前,共有 651家電力大用戶,38 家發電企業和 210 家售電公司參與了售電市場。預計 2018 年工業電量全放開,交易電量將達 3,200 億千瓦時。
廣東月競價交易電量顯著增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9 月競價交易下最終結算平均價差明顯縮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 年 3~9 月間隨著競價交易總量的快速提升,價差逐步縮窄,最終平均結算差價從 4月份的絕對值最高點-147.926 厘/千瓦時回落至 9 月份的-37.421 厘/千瓦時,但量價相抵,發電企業的整理讓利空間仍圍繞 1.5 億/月的平均水平波動。總體競價交易平均結算價差約為-91.5 厘/千瓦時,與 2014~2015 年同期競價交易的平均價差-4.5 厘/千瓦時及-7.3 厘/千瓦時相比,有飛躍式的大幅激增,企業受電價下降效果獲利顯著。
2016 年四季度廣東省暫停了月度競價,并于 10 月 27 日出臺了 《廣東電力市場交易基本規年則(試行)》,新規有望從明年 1月開始實施。
2016 年 10 月廣東電力交易新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六、放開售電,釋放萬億市場空間
根據規劃,直接電力交易體量將逐漸放開,2016 年力爭達到本地工業用電量的30%,2018 年實現工業電量 100%放開,2020 年實現商業用電量全部放開;2015 年全社會總用電量約 5.5 萬億千瓦時,排除受到國家電價保護的第一產業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部門,預計若全部剩余電力均開放直接交易,將打開約 2.3 萬億的售電側市場空間。
預計若售電側全面放開將帶來 2.3 萬億市場空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注冊資金 >1 億元售電公司母公司類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目前三種售電公司盈利模式來看,第一類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其政府出資特性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利益驅動型公司,未來將受到政策多方面限制,同時來自輸配電和售電環節的利潤空間均有限;第三類售電公司由于不擁有配電網運營權,需要同時承擔確保電力供應來源壓力,及競價成交時的結算價格風險,利潤空間較窄;故同時覆蓋配電—售電—用電端三環, 擁有增量配網資產的第二類售電公司,在以上三種售電公司類型中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
通過對目前成立的注冊資金超過 1 億元的售電公司其母公司的性質進行統計我們可以看出,目前發電企業所投資成立的售電公司占比最高,達 22%,其余多集中在智能設備制造、工業園區和電力工程企業等類型。 對于由發電企業成立的售電公司,若能借由諸如工業園區平臺切入增量配網業務,將形成發 — 配 — 售 — 用的產業鏈閉環, 在 保證穩定電力供應的同時 ,最大程度保留電力產業鏈上至最終用戶端前的利潤。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2016年中國加氫站產業發展關鍵分析
- 下一篇:2017年中國光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