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國紡織制造行業政策及貿易環境分析
2017/2/8 10:30:17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紡織服裝出口易受到貿易政策影響: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先后獲益2000年加入世貿組織、2005年《紡織品服裝協定》的全面取消,取得飛速發展。從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結構來看,紡織品出口主要為越南、香港、孟加拉等地區、多為上游原材料、中間品出口,而紡織服裝出口易受到貿易政策影響: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先后獲益2000年加入世貿組織、2005年《紡織品服裝協定》的全面取消,取得飛速發展。
從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結構來看,紡織品出口主要為越南、香港、孟加拉等地區、多為上游原材料、中間品出口,而服裝主要出口國家則集中于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國際政治風險的加大也將影響貿易環境及貿易量,如在烏克蘭危機、西方經濟制裁、國際油價下跌多重因素下俄羅斯經濟出現下滑,而其作為主要裘皮服裝需求國致使我國裘皮服裝出口也受到波及。
2015年我國紡織品主要出口國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5 年我國服裝主要出口國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化,出口壓力加大
國際政治風險增加、國際貿易受到影響:英國脫歐、美國新總統上臺,意大利、韓國等領導人更迭TPP基本無望帶來部分利好:TPP將提升新興紡服國家越南的出口競爭力,但隨著美國新總統與越南方面分別明確表態停止推進TPP,對我國的不利因素將被削弱。
2016年11月美國新總統特朗普贏得大選,曾提倡反貿易政策、其于2017年正式執政后貿易保護主義或抬頭。
2016年12月日本財務省決定,將重新審視特惠關稅制度的對象國的條件,準備取消中國等國享有的“特惠關稅制度”待遇,并于2019年度完成修改。新政實施后,中國原產紡織品及原料在日本的進口關稅稅率將比越南、印尼、孟加拉及柬埔寨高1.06—14.2個百分點。
我國裘皮制品出口與主要需求國俄羅斯經濟呈相關關系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政策面:
14年~16年棉花直補政策取代收儲政策促棉價市場化,17年直補政策到期、關注后續政策變化,但棉價長期市場化趨勢已定、未來繼續加強跟國際接軌;17年進口配額89.4萬噸,配額政策上沒有變化;拋儲政策上,目前國儲棉近800萬噸,17年計劃拋儲近5個月,日輪出數量不超3萬噸。
國內供給端:
16年全國棉花產量476.7萬噸、同比降4.55%,結構上種植逐漸向新疆聚集;天氣因素等促進新疆棉單產、質量好于去年;17年意向植棉面積同比增2.2%,在天氣正常情況下棉花總產量有望增加。
國內需求端:
根據數據,2014年度以來中國棉花消費量保持在760萬噸左右;預計17年消費量繼續以穩為主。
國外棉價:
主要產棉國16年棉花產量均呈現上漲趨勢,但供給仍小于需求總量;隨著全球供求關系走向平衡預計外棉價格保持穩定。
國內棉花庫存消費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棉花產量及消費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棉花產量及消費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今年棉價走勢來看 ,目前處于一年來高位、預計未來將逐步企穩:
目前下游需求低迷、但新棉價格處于一年以來較高水平,紡企觀望情緒繼續存在;隨著儲備棉3月輪出開始,短期預計棉價將逐步企穩;考慮國儲棉目前仍有約800萬噸庫存,目前關鍵因素需求端并未明顯好轉, 預計棉價上漲空間有限。
內外棉價差持續收窄:
直補政策下,外棉COTLOOKA指數與內棉走勢呈現聯動;截至目前(12月30日)國內328棉價15798元/噸,較年初上漲22%;外棉COTLOOKA指數為79.40美分/磅,較年初上漲13.5%。內外棉價差在1%配額、滑準稅不同情境下分別為1786元/噸、459元/噸,棉價差進一步收窄。
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元/ 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國內外棉價差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下游紡織企業消化能力有限、棉價向下傳導受到阻力:
目前國內棉價已處于相對高位棉價向下游傳導乏力,下游紗線布料價格漲幅遠不及上游棉花漲幅下游織造企業對棉紗的消化能力受阻,棉價過高紡織企業難以接受
棉花及其下游 16 年價格漲幅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除棉紡行業外,紡織制造板塊子行業眾多,擁有麻、毛、絲、皮等原料子行業以及輔料、染整等子行業。
染整作為紡織服裝整體產業鏈中的污染力度最大的一環,在全國環保整治、供給側改革中也受到影響。我國印染行業具有區域性強的特征,主要集中在浙江等東部沿海一帶,同時產業發展較為粗放、集中度低、污染程度大。
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視,“大氣十條”“水十條”等政策以及印染產能較為密集的地方政府(如紹興市、石獅市)的相關條款陸續出臺,行業發展進一步規范化、污染治理嚴格化。
2016年G20峰會召開、浙江地區關停部分印染產能,對行業形成一輪洗牌。
未來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環保治理能力弱的企業將被淘汰,具備規模效應與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如航民股份(印染)、興業科技(牛皮革制造加工)、美欣達(印染)等將受益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印染行業區域性強,集中于浙江省(2015 年1~11月總產能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印染行業集中度低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