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總結與下半年趨勢展望
2017/7/19 11:44:2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2016年上半年,政策寬松趨穩,各類需求集中釋放推動市場整體高位運行,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百城價格上半年累計上漲7.61%,核心一二線及周邊城市輪番領漲。量價高位推動下,品牌房企業績大增,同時大型房企資源整合加劇,對2016年上半年,政策寬松趨穩,各類需求集中釋放推動市場整體高位運行,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百城價格上半年累計上漲7.61%,核心一二線及周邊城市輪番領漲。量價高位推動下,品牌房企業績大增,同時大型房企資源整合加劇,對熱點城市土地市場投資態度積極,造成地價短期急劇攀升,其中南京、蘇州等城市地價漲幅尤為顯著。
展望下半年,國內經濟下行風險依然較大,房地產調控繼續因城施策,下半年市場量價增速將回調,全年量價平穩增長,絕對水平將創新高。一方面,熱點城市風險積聚,樓市調整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庫存總量仍較大,且存在結構失衡問題,去庫存仍是下半年市場主基調。
一、市場表現與特征:市場整體持續高溫,二線城市表現突出
1. 政策:中央層面地產政策趨穩,地方強化因城施策,熱點城市漸收緊
年初中央信貸財政政策調整促進需求釋放,長效機制完善推進住房制度改革。2月購房門檻再度降低,不“限購”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為20%,同時再降準0.5個百分點。財政政策也積極調整,下調非一線城市房地產交易環節契稅、營業稅,促進需求釋放。同時住房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兩會及十三五規劃綱要均提出鼓勵剛性和改善性需求,建立購租并舉住房制度。《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出臺,對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了更具體的規范。長三角、成渝及哈長城市群規劃落地,農村“兩權”抵押貸款、房地產業“營改增”、各地不動產登記工作也順利推進。
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力度加大,熱點城市政策持續收緊。當前城市分化格局明顯,部分熱點城市在持續寬松政策影響下,市場呈現過熱發展趨勢,一線城市已率先出臺調控收緊措施,滬深限購加碼,上海實施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北京通州將商住納入限購范圍,一線城市周邊部分三四線城市也開始加強樓市管控穩定房價。合肥、廈門、蘇州、南京等強二線城市房價地價領漲全國,合肥對地王現象進行嚴控,同時收緊信貸政策為樓市降溫,蘇州、南京出臺措施限房價地價,天津、武漢、青島收緊公積金貸款政策。而部分二線及多數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依然嚴峻,市場仍以去庫存、促消費為主基調,供應端實行差別化供地政策,優化供應規模和結構等措施,需求端仍通過信貸調整、稅費減免等刺激需求釋放。
總體來看,在2015年以來多輪貨幣信貸政策作用下,房地產市場分化不斷加劇,地方政府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這也將是下半年樓市政策主線。中央層面的房地產政策已開始趨于穩定,地方因城施策力度將不斷加大,合肥已出臺限貸政策,南京、蘇州也限制房價地價過快上漲,未來或有更多城市效仿上海實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而其它庫存壓力較大的城市仍將有寬松政策助力,推進戶籍政策落實,鼓勵農民工購房等,進一步去化庫存。
2. 成交:各類需求釋放推動市場整體高位運行,二季度增速有所回落
2010-2016年上半年50個代表城市 月度成交量走勢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上半年市場成交整體高位運行,但二季度成交增速有所回落。據初步統計,2016年上半年,5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約35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6.6%,絕對量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具體來看,一季度,在寬松的政策環境、貨幣信貸環境下,市場預期向好,成交穩步提升,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面積達到3135萬平方米,同比大幅增長50.1%;其中3月單月成交量達441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6.4%,絕對水平創歷史單月新高。二季度以來,滬深限購加碼,且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成交活躍已透支部分需求,加之蘇州、東莞等熱點城市價格高企,市場觀望情緒漸濃,導致需求增速有所回落,代表城市商品住宅月均成交約393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4%,較一季度收窄22.7個百分點。
不同城市來看,上半年各類城市成交同比均增加但增速放緩,其中二線城市增幅最高。據初步統計,上半年,一線城市月均成交量8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9.3%,增速在各類城市中最低,較一季度顯著收窄33.9個百分點。二線代表城市月均成交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2%,增速較一季度收窄5.9個百分點,但增幅在各線城市中最為顯著。三線代表城市月均成交量4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8%,增速較一季度收窄22.1個百分點。
十大代表城市二手房成交總量及同比變化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4月以來二手房成交環比持續下降,5月同比下降。2016年1-5月,十大城市二手住宅累計成交67.44萬套,同比增長59.0%,增幅較一季度收窄52.6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一季度受降首付、調整契稅營業稅利好政策影響,共成交41.78萬套,同比大幅增長1.1倍,其中3月成交19.02萬套,同比增幅超過160%,絕對規模僅次于2013年3月的歷史高點。進入二季度,熱點城市成交顯著降溫,二手房成交相應下調,4-5月共成交25.66萬套,同比增長13.17%,其中5月同比下降0.2%,是2014年12月以來首次同比下降。
整體來看,上半年市場成交高位運行,一季度受政策利好影響,剛需、改善性需求乃至部分投資性需求積極入市,新房、二手房市場熱度較高,其中3月新房成交創歷史單月新高,二手房成交為歷史單月次高。二季度以來二手房市場回落,并傳導至新房市場,成交增速回調。預計下半年,一線城市和南京、蘇州、合肥等熱點二線城市在政策收緊預期影響下,市場成交會有下行的壓力;重慶、天津、武漢、成都等城市會延續當前市場走勢,平穩放量;庫存壓力比較大的三四線城市在去庫存政策刺激下,成交量走勢平穩。
3. 價格:百城價格累計上漲7.61%,核心一二線及其周邊城市輪番領漲
百城住宅均價及環比變化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2016年上半年百城住宅均價環比漲幅進一步擴大,3月環比漲幅突破1%,5月同比漲幅突破10%。根據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百城住宅均價環比持續上漲,上半年累計上漲7.61%。其中,一季度累計上漲2.94%,3月環比漲幅達到歷史最高點,為1.90%;二季度保持較高漲幅,累計上漲4.54%。同比來看,自2015年8月百城住宅價格同比止跌轉漲以來連續11個月上漲,且漲幅持續擴大,今年5月漲幅突破10%,6月漲幅繼續擴大,至11.18%。
百城及各類型城市不同階段累計漲跌幅
數據來源:CREIS中指
2016年上半年,各級城市住宅價格均累計上漲,二季度城市分化趨勢放緩。具體來看,一線城市上半年累計上漲12.79%,漲幅較去年同期擴大7.6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累計上漲5.33%,其中蘇州、南京累計漲幅超過20%;三線城市累計上漲4.27%,其中東莞、中山、惠州漲幅超過25%,居全國前列。二季度分化趨勢明顯放緩,一線城市漲幅收窄,二三線漲幅均擴大,尤其是二線城市漲幅擴大顯著。
受熱點一二線城市帶動,其周邊城市價格漲幅也不斷擴大。一線城市在2015下半年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下率先掀起漲價潮,深圳、上海漲幅尤為明顯,今年一季度延續上漲態勢,且保持較高漲幅,這種趨勢逐漸蔓延到東莞、惠州等周邊城市及南京、蘇州等熱點二線城市;3月以來為穩定房價,深圳、上海、蘇州、惠州等城市相繼出臺收緊政策,且初見成效,二季度這類城市房價漲幅已明顯放緩;5月廈門、合肥漲幅仍顯著;6月在嚴控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影響下,熱點城市漲幅均有所緩和。
圖:十大城市主城區二手住宅均價與新建商品住宅均價環比漲跌幅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上半年十大城市二手房價格累計上漲12.62%,漲幅超過新房3.76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一季度,二手房價格環比漲幅持續擴大,累計上漲7.20%,超過新房3.59個百分點,其中3月單月環比上漲4.43%,創2010年下半年以來最高單月環比漲幅。二季度,二手房市場有所回調,累計漲幅收窄至5.05%,單月環比漲幅持續縮小至0.98%。
展望下半年,不同城市價格走勢持續分化。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漲幅趨緩;深圳近兩月二手房價格已轉為下跌,未來也將影響到新房市場預期。南京、蘇州等強二線城市上半年房價過快上漲,價格水平已在一定程度上超出購買力,且市場杠桿率較高,價格變化對信貸政策敏感度高,政策收緊下可能出現價格調整;東莞、惠州、廊坊等一線周邊城市受大城市需求輻射影響,未來發展預期樂觀,房價上漲動力仍然較足。而二線城市中的成都、重慶樓市供應充足,房價上漲動力相對較弱。
4. 土地:熱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高熱,蘇州、南京等城市地價翻倍
2015年與2016年上半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推出和成交面積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全國范圍看,各類土地推出量和成交量均不及去年同期,成交降幅大于推出。供應方面,2016年上半年,全國300城市共推出各類用地(規劃建筑面積,下同)8.0億平方米,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用地和商辦用地同比分別下降12.1%、10.7%。成交方面,全國300城市各類土地共成交6.0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0%,降幅大于推出量;其中,住宅用地同比下降11.3%;商辦用地同比下降18.3%。出讓金方面,各類土地出讓金同比增加37.7%;其中住宅大幅增加56.5%,商辦土地下降7.5%。
住宅用地樓面價和溢價率創新高。2016年上半年,全國300城市商品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和溢價率大幅上漲,樓面均價達2949元/平方米,同比大幅上漲53.8%,溢價率為49.17%,較去年同期上漲36.6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各類用地整體樓面價和溢價率同比分別上漲31.4%和27.8個百分點。
2016年1-6月各級城市住宅土地成交同比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二線城市宅地成交火熱,樓面價漲幅最高。2016年以來,以南京、合肥、蘇州、杭州為代表的熱點二線城市土地市場高溫不退,總價和單價地王頻現,樓面價漲幅領銜全國。1-6月二線城市出讓金及樓面價分別同比大漲84.2%、88.7%,溢價率也較去年同期提高41.66個百分點,增幅顯著。
總體來看,由于全國整體市場庫存量依舊處于高位,去庫存仍是目前市場核心問題,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地方政府供地與房企拿地的節奏仍處于較低水平,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市場供需均處低位。與量相反,整體樓面價和溢價率均實現不同程度上漲,尤其是南京、蘇州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涌現地王潮,究其原因,其一,貨幣信貸環境寬松背景下房企融資成本低,其二,熱點城市樓市快速去化致短期供應不足,房企補貨意愿強烈;其三,一線城市進入門檻高且土地供應大幅下降,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企業被迫轉向熱點二線城市;其四,國企改革進入關鍵階段,地產板塊整合勢在必行,國資房企在此輪土地熱潮中表現搶眼。預計下半年,重點二線城市仍是房企爭奪焦點,但個別城市受調控與預期影響,土地市場熱度趨弱,土地市場熱度可能向武漢、鄭州、成都、重慶等二線城市不斷傳導。
5. 企業:115家房企上半年銷售業績突破50億,大型房企加速整合、重塑行業格局
2016上半年50億房企銷售業績格局分布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
品牌房企銷售業績顯著提升。今年以來,在房地產政策全面寬松的背景下,品牌房企緊抓去庫存機遇,熱點城市業績貢獻顯著拉升總體業績,同時城市價格上行也進一步提升了銷售額。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顯示,截至6月30日,銷售額超過50億的企業達到115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家。
代表企業2016業績目標完成率已達六成。去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量價穩步回升,使得年初多數品牌房企在制定2016年銷售目標時保持了審慎樂觀的態度。今年以來市場的火爆使多數房企的目標完成率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截止2016年上半年,監測品牌房企的銷售目標平均完成率為60%,遠超往年平均完成率。
熱銷激發補倉意愿,資金面寬裕助力品牌房企拿地規模大幅提升。2016年上半年,20家品牌房企共計拿地4883萬平方米/2260億元,面積同比增長39.3%,金額同比增長33.6%。拿地重心向二線城市轉移,拿地金額占比超60%,而一線城市的拿地占比明顯下降,占比不足20%。銷售的持續走高刺激了房企的補倉意愿,同時融資環境的寬松也使得房企資金面明顯改善,今年以來房企債務融資規模較往年大幅提升,且融資成本明顯降低,其中保利5年期公司債票面利率已經低至2.95%,品牌房企拿地能力也明顯提高。
大型房企整合加劇,行業集中度將繼續提高。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結束快速增長期,行業競爭加劇,房地產企業并購重組案例日漸增多,大型房企“大魚吃小魚”的并購現象與合縱連橫的“強強聯合”已成為新常態。今年以來以中海、中信為代表的大型房企通過兼并重組形成行業大鱷的趨勢顯現,未來行業競爭格局將持續升級。
在各類寬松政策的疊加刺激之下,2016上半年品牌房企業績顯著提升,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已達較高水平。銷售的持續回暖激發房企拿地補倉的意愿,而當前融資環境的寬松也使得房企資金面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此背景下房企上半年拿地規模大幅增長,拿地重心開始向基本面較好的二線中心城市轉移。此外,由于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行業的整合成為趨勢,今年以來大型房企間的“強強聯合”頻現。展望下半年,隨著之前熱點城市市場需求的釋放,預計品牌房企業績增長速度將有所放緩,但銷售規模仍將處于較高水平。在拿地布局方面,由于當前行業整合壓力較大,集中度將持續提高,擁有更多土地儲備的房企將在未來整合競爭格局中掌握更多話語權,因此品牌房企在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競爭將仍然激烈。
二、下半年展望:熱點城市風險積聚,樓市面臨調整,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穩步推進
1. 宏觀環境: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因城施策下政策環境分化加劇
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經濟發展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繼續放緩,同比增長6.7%,較去年同期收窄0.3個百分點。2016年以來國內政策環境寬松,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但新舊經濟增長動力交替過渡,經濟下行壓力不減。投資增速繼續放緩,1-5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跌破10%,并且對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依賴性較強,民間投資增速和占比下降,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依然較弱。消費增長乏力,隨著國內外消費需求的下滑,企業經營受困,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有所下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乏力,1-5月累計同比增長10.2%。進出口貿易總額經歷3月份的小幅回升后再度持續下跌,并且人民幣預期貶值對出口的促進作用有限,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的情況下,今年下半年出口貿易大幅反彈的概率不大。宏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將對居民收入、就業等帶來一定影響,同時影響房地產行業及上下游產業發展預期。
房地產政策方面,經濟下行壓力和庫存水平依然較高的背景下,中央宏觀政策仍將以穩為主,保持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地方則更靈活主動,因城施策更細化。部分強二線熱點城市及熱點區域將迎來更具差異化的政策,熱點城市或將采取更審慎的價格監控及房地產信貸政策。而多數三四線等庫存壓力大的城市,未來將繼續落實優惠政策、調節供應以加快樓市庫存去化,其中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工購房,穩步推進城鎮化仍將是政策發力點。同時針對租賃市場的政策落實、加快化解非住宅庫存也需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2. 市場預判:下半年市場量價增速將回調,熱點城市風險與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并存
2016年以來,房地產市場運行環境整體寬松,但1-5月各項指標增速有所收窄。其中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同比增長33.2%、50.7%,較1-4月分別收窄3.3個、5.2個百分點;新開工面積同比增長18.3%,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長7.0%,增速較1-4月分別縮小3.1個、0.2個百分點。新房、二手房整體需求動力繼續趨弱,上半年市場量價保持同比增長且同比增幅較1-5月繼續放緩。下半年市場量價增速將回調;全年量價平穩增長,絕對水平將創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增長不容樂觀,行業外部環境差異化調整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整壓力,不同城市表現分化加劇。其中,一線城市及南京、蘇州等熱點城市限制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影響市場預期,下半年量價面臨調整壓力;而武漢、鄭州等二線城市及一線城市周邊三線城市量價仍存增長空間;對于庫存壓力仍較高的多數三四線城市,市場仍以去庫存為主,價格將維持穩定。
控風險:熱點城市量價持續高溫,警惕市場潛在風險
今年上半年,寬松貨幣信貸、調控政策環境下,市場預期顯著改善、消費者集中入市,導致一線城市及南京、蘇州等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局部高熱,房價漲幅遠超市場承受能力,且杠桿率較高,下半年應警惕其市場風險。一方面,上半年此類城市成交過熱,部分需求透支,同時房價高企,市場觀望情緒加重,導致下半年有效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此類城市對于貨幣政策的反應較為敏感,下半年中央及地方出臺針對性的信貸調整政策的可能性較高,將導致市場量價存在一定的調整壓力。
去庫存:仍面臨庫存總量大、結構失衡等難題,去庫存仍是下半年主基調
去庫存取得進展,但全國整體庫存規模仍較大。截至2016年5月的初步估算,全國商品房總庫存約55.5億平方米,較去年底已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絕對規模仍處高位,按照過去三年的去化速度,大約需要4.7年才能完全去化。細分市場結構失衡,商辦市場庫存壓力更大。商辦市場存在空置率高、租金低、難去化等問題,整體庫存壓力超過商品住宅市場。特別是部分城市住宅供不應求但商辦庫存壓力突出,如上海商業營業用房與寫字樓可售面積總量逾1950萬平米,而商品住宅可售面積僅947萬平米。一二線城市商品住宅庫存壓力已基本釋放,三四線庫存仍相對較高。短期去化方面,根據中指監測的重點城市可售面積及出清周期數據,一二線熱點城市平均去化時間已經降到8.5個月以內,而多數三四線城市去化時間仍超過15個月,如湛江、運城、江陰等城市短期庫存去化時間在20個月以上。中長期庫存方面,一線城市土地平均消化時間在1.1年左右,二線城市平均在2.8年左右;但三四線城市整體在4.3年左右。
去庫存仍任重道遠,政策繼續細化,盤活資產是關鍵。針對庫存仍較高的三四線城市,“人口的城鎮化”可為去庫存的重要途徑,通過鼓勵農民工購房、針對新市民購房的信貸政策調整、房票安置、全面放開異地公積金貸款落地等刺激新需求入市;減少土地供應、把控供地節奏可防止新庫存形成。針對商辦市場難去化問題,盤活現有資產是關鍵,可將商服、工業用地等轉變為國家支持發展的新興產業、養老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項目;同時,也可以將商業、辦公、旅館等業態相互轉換,以實現有效盤活現有資產,實現去化庫存。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