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7年中國汽車產業環境分析
2017/10/30 18:24:52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隨著群眾機動出行需求不斷提高,汽車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我國汽車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16年上半年汽車保有量凈增1135萬輛,新注冊登記汽車達1328萬輛,比2015年同期增加199萬輛,同比增長17.62%。從統計情況看,近五年以來,汽隨著群眾機動出行需求不斷提高,汽車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我國汽車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16年上半年汽車保有量凈增1135萬輛,新注冊登記汽車達1328萬輛,比2015年同期增加199萬輛,同比增長17.62%。從統計情況看,近五年以來,汽車新注冊量呈高速增長趨勢,汽車占機動車比率不斷提高,已從43.88%提高到64.39%。
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1.47億輛,新注冊登記量達1169萬輛,比2015年同期提高166萬輛,同比增長16.57%。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超過1.35億輛,上半年新注冊登記量達1085萬輛。與此同時,全國載貨汽車保有量達到2143萬輛,與2015年底相比,增加71.8萬輛,增長3.47%。新注冊登記量達127萬輛,比2015年同期提高26萬輛,同比增長25.54%。從統計情況看,載貨汽車新注冊量自2014年下半年持續走低以來,2016年上半年開始回升。
與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相適應,機動車駕駛人數量也呈現持續高速增長趨勢。上半年,全國機動車駕駛人總量已超過3.4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2.96億人,占駕駛人總量的86.55%,新領證機動車駕駛人1611萬人,其中新領證汽車駕駛人1500萬人。從統計情況看,2015年以來,駕齡不滿1年的駕駛人超3500萬,新領證駕駛人數量激增。
截至9月26日,深圳機動車保有量3237711輛,駕駛人3559100人。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6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85億輛,其中汽車1.8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3.42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2.96億人。
從分布情況看,全國有46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其中北京、成都、深圳、重慶、上海、蘇州、天津、鄭州、西安、杭州、廣州、武漢、石家莊、南京、青島、東莞1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5年12月,汽車產銷保持了回升態勢,環比和同比自10月后連續三個月保持增長,產銷量雙雙超過26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2015年,汽車產銷呈小幅增長,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減緩。
12月,汽車生產265.58萬輛,環比增長4.09%,同比增長15.93%;銷售278.55萬輛,環比增長10.75%,同比增長15.39%。其中:乘用車生產232.10萬輛,環比增長3.74%,同比增長19.41%;銷售244.21萬輛,環比增長10.85%,同比增長18.27%。商用車生產33.48萬輛,環比增長6.63%,同比下降3.56%;銷售34.34萬輛,環比增長10.06%,同比下降1.62%。
2015年,汽車產銷2450.33萬輛和2459.76萬輛,同比增長3.25%和4.68%,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01個百分點和2.18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2107.94萬輛和2114.63萬輛,同比增長5.78%和7.30%;商用車產銷342.39萬輛和345.13萬輛,同比下降9.97%和8.97%。
2005-2015年我國汽車產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2005-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2004-2015年我國商用車產銷規模(萬輛)
年份商用車產量商用車銷量2004年275.43180.062005年262.95178.592006年195.56204.012007年250.13249.402008年256.14258.072009年340.72331.352010年436.77430.412011年393.36403.272012年374.82381.122013年403.16405.522014年380.31379.132015年342.39345.13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2004-2015年我國乘用車產銷規模(萬輛)
年份乘用車產量乘用車銷量2004年248.02327.102005年307.82398.082006年523.31517.542007年638.11629.752008年673.77675.562009年1038.381033.132010年1389.711375.782011年1448.531447.242012年1552.371549.522013年1808.521792.892014年1991.981970.062015年2107.942114.63資料來源:汽車工業協會
智研咨詢研究員彭新雙認為,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遠遠快于傳統產業,作為最后一個產業金礦,互聯網向汽車產業的滲透可謂不遺余力。但過去幾年互聯網都只是在營銷公關傳播領域,未來幾年將向產品、銷售、售后、二手車、保險等領域滲透。
趨勢一,市場規模正呈現爆發式增長
汽車爆發式增長在今后幾年將完全進入后市場,配件、服務需求強勁,而4S體系過去5年增長乏力,滿足每年新增的2000萬的增量已經力不從心。一線城市限購限行限外遷等政策導致北上廣等城市的二手車價格下跌,一二線城市新車多,4S體系強大,而三四五線市場老舊車型將不斷增多,車主購買保險意愿低,保養不及時,維修力量薄弱,后市場在這里有很多創新機會。此外,高檔車市場份額在增加,這類車主消費慷慨,專修此類車型的商業機會不容錯過。大量涌現的報廢車使得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商機提前出現。
趨勢二,保養維護比修理重要
隨著車聯網落地,汽車的電子系統越來越復雜,雖然可能導致故障率增加,但更重要的是,主機廠借助車載電腦和傳感器,可以預先判斷故障,這會大大降低非正常故障的發生率。
保養和維修的智能化、個性化會改變現有的4S服務模式,但前提是廠商愿意邁出這一步。與此同時,由于車輛正越來越像一個會跑的電腦,這使得它發生故障的概率在增加,智能化、及時的維修服務變得重要——車主對車聯網系統的軟件服務要求、頻率,可能高于對車輛本身的服務要求,大量的抱怨可能由此而來,主機廠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趨勢三,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向后市場加速滲透
中國后市場車間里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更多高科技診斷設備,比如車載電腦診斷儀、四輪定位儀、專用示波器、專用電表、尾氣檢測儀等等,4S體系普遍已經具備電子配件目錄、網絡化維修資料、智能診斷系統,一些廠商已經具備了遠程診斷系統。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爆發,車主對線上服務咨詢、詢價、發現最優服務商的需求在增長,這使得很多風險投資開始向后市場的O2O投資。主機廠、汽車門戶和垂直網站、中小創業者都已經在嘗試建立自己的O2O網站,試圖建立配件商、服務商、車主的B2B2C平臺,由于服務的非標準化,這類平臺會受限于區域,短期內恐怕都難見全國性的成功范例。
趨勢四,借互聯網的服務連鎖將挑戰4S連鎖體系
隨著新車銷售放緩,主機廠的4S擴張也遇到瓶頸,盈利能力下滑困擾著大多數4S店總。由于配件供給受制于廠商,4S店內的服務盈利能力必須定位高端用戶群,這部分用戶的品牌敏感度很高,雖然售后服務可能會貢獻50%以上的利潤,但如果未來不走向互聯網,4S的售后基本無力進行服務品牌營銷。另一方面,過去10年多數全國性的快修連鎖都告失敗。但互聯網在客戶、服務商、競價等領域可以發揮資源集約化優勢,這使得困擾后市場的眾多問題有可能得到解決。由于已經質保期外的存量汽車規模已經大于新車和質保期內車輛,而這部分車輛的服務需求更強,互聯網連鎖服務體系一旦成功,有可能逆轉5%的4S店獲得50%的后市場服務利潤的現狀。
趨勢五,商用車和專業車服務外包需求將越發顯著
的士、商用車車隊、公務用車等非私家車的服務是以壟斷性的定點維修或者集團采購方式完成的,由于供需雙方地位部隊等,或者由于公務車由政府或者機構買單,都使得這部分的服務利潤極高而公眾并不知曉,創業者難以參與競爭。但隨著整個社會對公平、透明的要求增高,專業的服務機構會更好地滿足這類專業車隊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物流卡車車隊規模擴張,比如誕生1萬輛卡車的物流車隊。隨著共享汽車、租車公司規模擴張,都會使的服務于這類專業車隊的機構有全新的商業機會。
趨勢六,零部件企業后市場業務從B2B轉向B2C
由于新車市場高速增長,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幾乎都開足馬力為主機廠提供OEM產品,對后市場采取了傳統B2B零部件銷售模式,由于批發商的存在,零部件生產企業對終端用戶的需求一無所知,這就給了一些無緣OEM的零部件小廠生產“高仿”件的機會。比如途觀一上市,就有零部件公司高價買來一輛拿回去拆解,仿制出齊全的附件和配件,比主機廠更迅速地進行市場鋪貨。哪款車型熱銷,這類小型零部件公司就會購車拆解仿制,能否在市場上買到某款車的高仿附件已經成為判斷一款車熱銷與否的指標。
隨著近年來新車增速放緩,主機廠開始追求后市場顧客滿意度和利潤,對于零部件商而言就意味著OEM利潤降低。比如主機廠接受更多的顧客索賠要求從而提高顧客滿意度,再比如主機廠大幅壓低售后配件采購價格等等。不甘受制于主機廠的一些跨國零部件公司已經開始關注B2C和零售終端。知名零部件商通過新品牌、電商、自建終端等模式進入后市場的B2C領域,將深刻改變現有的汽車后市場格局,隨著更多后市場人才加盟這類零部件企業的B2C團隊,其帶來的深遠影響將逐步展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