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行業供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7/12/7 15:08: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產需缺口首現,17/18 年度玉米價格有望企穩預計2018 年國內玉米價格有望止跌企穩。主要系:(1)國內玉米供需格局繼續改善。2017/18 年度,預計國內玉米產需缺口約 2300 萬噸,庫銷比有望進一步下降。供給方面,受玉米種植面積1、產需缺口首現,17/18 年度玉米價格有望企穩
預計2018 年國內玉米價格有望止跌企穩。主要系:
(1)國內玉米供需格局繼續改善。2017/18 年度,預計國內玉米產需缺口約 2300 萬噸,庫銷比有望進一步下降。供給方面,受玉米種植面積調減的影響,預計 2017 年國內玉米產量將再度下降 6.7%至 2.1 億噸;由于國內外玉米價差縮小,2016/17 年度玉米進口量下降23.4%,預計2017/18年度玉米進口量也將進一步下降。需求方面,預計 2017/18 年度國內玉米消費量增長 2200 萬噸至 2.33 億噸,增長動力主要來自兩方面:①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張帶動玉米飼用消費增加 1000 萬噸。隨著規模化豬場的補欄擴張,一方面我國的生豬出欄量在 2017 年開始恢復正增長,另一方面飼料加工對玉米的消費量也開始提高。預計這一趨勢將在 2017/18 年度繼續。②燃料乙醇深加工需求的提升帶動玉米工業消費增加 1200 萬噸。2017 年 9 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 15 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燃料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實現全國推廣燃料乙醇。目前我國的燃料乙醇產能約 260 萬噸,其中 150 萬噸以玉米為原料生產。如果燃料乙醇向全國推廣,則其需求量預計將增長至 1198 萬噸,預計可帶動 2020 年的玉米深加工用量較 2017 年增加 3000 萬噸。
(2)國際玉米價格見底。根據供需預測,2017/18年度全球玉米種植面積和平均單產有望雙雙下降,從而帶動全球玉米重歸減產周期、期末庫銷比再降 2 個百分點至 16.5%(接近 2013/14 年度的期末庫銷比水平)。因此,我們判斷國際玉米價格已基本見底。而目前我國玉米價格已基本與國際玉米價格接軌。一旦國際玉米價格上行、或原油價格上漲、或美元匯率走高,則我國玉米價格有望相應上行。
我國玉米進口量已連續兩個年度下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 年國內玉米現貨價有所反彈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 年國際玉米現貨價趨于穩定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種植收益優勢再現,玉米種業需求回暖
2017 年玉米種植收益有望同比回升。據山東省各地物價局的最新調研結果,受益于玉米價格回升及單產提高的影響,2017 年玉米的種植收入普遍提高,畝收益預計較去年有所提高。以山東淄博為例,2017 年玉米長勢良好且市場價格穩定,預計玉米種植收入在 1016.55元/畝,同比提高 33.4%,單畝凈利潤有望扭虧為盈。
2017 年玉米種植收益同比回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比于大豆,玉米的種植收益優勢有望重現。2017 年,由于種植收益的下降及政策調減的引導,許多原玉米種植戶改種大豆等其他作物。以黑龍江集賢縣為例,2017 年玉米種植面積同比減少 24 萬畝,其中約 13 萬畝改種大豆。根據最新調研,由于新玉米收購價格回溫、而大豆價格預期走弱,2017 年玉米的預期種植利潤有望扭轉且優于大豆。其中,大豆價格預期走弱的原因主要系:
①國際豆價承壓。進口量約占我國大豆總供應量的 80%,因此我國的大豆價格主要跟隨國際定價。根據 USDA 的預測,由于種植面積增而單產降,預計 2017/18 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同比略有下滑,但仍高于國內消費量,供大于求的格局將導致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繼續走高。其中,美豆豐產大局已定,2017/18 年度產量或高于總消費量,期末庫銷比或提升至歷史高位。國際大豆整體供大于求格局下,預計國際大豆價格將會承壓。
②國內大豆增產。由于改種導致大豆種植面積激增,預計 2017/18年度我國大豆產量將增長 29%至 1530 萬噸,供給壓力加大。
③CBOT 大豆/玉米比較處于高位。長期以來,大豆和玉米價格存在較為穩定的比價關系。1999 年以來,CBOT 大豆/玉米比價均值約 2.5。截至 2017 年 10 月,CBOT 大豆/玉米比價值為 2.79,處于高位,存在修正風險。
預計 2017/18 年度全球大豆繼續供大于求,期末庫存繼續走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大豆供給依賴進口,且數量逐年提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18 年度我國大豆產量顯著提高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綜上所述,一方面玉米價格的回升料導致種植利潤大幅扭虧甚至轉盈,另一方面,大豆價格預期走弱使得玉米種植收益優勢再度凸顯,預計農戶對玉米的種植積極性有望回升,從而帶動 17/18 銷售季我國玉米種業的復蘇。
3、庫存壓力減輕,加碼玉米種業向好
面積單產雙降,2017 年玉米制種量下降 32%,玉米種業庫存壓力減輕。受 2016/17 銷售季玉米種子行業萎縮、銷售不暢的影響,種子企業在 2017 年主動調減老品種制種面積。2017 年玉米制種面積下降 28%至 295 萬畝,為近 10 年來的最低值。同時,受高溫和病蟲害的影響,西北基地制種單產顯著下降。預計 2017 年玉米制種量約 10 億公斤,同比下降32%,預計低于 2018 年玉米需種量,玉米種子庫存有望下降。
2017 年玉米制種面積和單產雙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17/18 銷售季玉米種子庫存壓力減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新品種數量激增,關注單品突圍
2017 年,玉米的國審品種數量激增,預計將加劇行業競爭。2017 年,玉米有 171 個品種通過國審,同比增長 4 倍。品種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主要系綠色通道的放開使得品種釋放加速所致。2017 年,共有 119 個玉米品種經由綠色通道通過國家審定,占總審定數量的比重為 69.6%。考慮到近年來我國的玉米育種并未出現品種換代的趨勢,預計行業競爭將會加劇。
2017 年玉米品種的國審數量激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