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煉油行業主體企業競爭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8/3/20 14:52:45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1、煉油主體趨于多元化煉油行業主體多元化趨勢開始顯現。截止 2016 年底,中國地方煉油廠總數達到 140 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 1.93 億噸,占全國煉油總能力的 1/4,平均單廠規模為 140 萬噸。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煉油總能力占全國1、煉油主體趨于多元化
煉油行業主體多元化趨勢開始顯現。截止 2016 年底,中國地方煉油廠總數達到 140 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為 1.93 億噸,占全國煉油總能力的 1/4,平均單廠規模為 140 萬噸。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煉油總能力占全國煉能比例分別為 23%與 38%,中國海油,中化,中國兵器,中國化工以及延長石油合計煉能占比約 14%。
地煉崛起,推動煉油行業多元化。2016 年地方煉廠崛起,在原油進口量、開工率、加工量、產品市場份額等方面表現亮眼,推動我國煉油行業多元化。
原油進口方面:地煉突破原料難題,2016 年進口原油達 4490 萬噸,原油進口增加量占全國總增量的 74.4%。
開工率方面: 2016 年地煉開工率約 52%,同比增長 10.7%,部分地方煉廠基本滿負荷開工。
原油加工量方面:地煉原油加工量達 1.02 億噸,同比增長 3.3%,占全國總加工量的 18.8%。
油品產出方面:地煉汽油及柴油產量達 7333 萬噸,同比增長 24%,汽柴油市場份額增至 23.8%。
2015-2016 地煉加工情況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煉油民企登臺, 民營大煉化 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民營大煉化項目,包括恒逸 PMB石油化工項目、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恒力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浙石化煉化一體化項目,四個項目裝置更完備、工藝更先進、煉油規模大,項目芳烴產量高于傳統煉廠,產品類型更豐富,有望引領行業發展方向,對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2、打破壟斷,民營大煉油項目大放異彩
民營大煉廠即將上馬引關注,煉油民企將嶄露頭角。榮盛、巨化、桐昆三家民企控股(3 家合計占股 91%)的浙石化上馬 4000 萬噸/年的煉化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是當前國內建設規模和投資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恒力石化上馬 2000 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此外,還有盛虹 1600 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恒逸文萊 PMB 800 萬噸/年石油化工項目上馬。四個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相繼上馬,引發業界廣泛關注,它們的上馬將對國內煉油格局產生巨大沖擊,煉油民企即將嶄露頭角。
四大煉化一體化項目優勢明顯。四大民營煉油項目裝置采用煉油、芳烴、乙烯一體化加工模式,生產產品多樣化,其芳烴產能高于傳統煉廠,并配套烯烴及烯烴下游裝置。四家煉廠將努力提高 PX 產量配套自身 PTA 裝置,在國內成品油產能過剩的狀況下,盡量平衡成品油、芳烴及烯烴的產出。
四大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上馬影響 PX 供需格局 。據華瑞資訊統計,2016年我國 PX產量 991 萬噸,進口 PX1236 萬噸,進口依存度高達 55.7%,若此四家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將增加 1400 萬噸/年的 PX 產能(浙石化以一期 520 萬噸/年 PX產能計),屆時有望解決我國 PX進口依存度高的問題。此外,四家一體化項目將推動我國煉廠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煉油-PX-PTA-聚酯”產業鏈的完善,并對國際 PX產業格局產生巨大沖擊。
四家民營大型煉油項目基本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煉油企業競爭力對比:兩桶油 VS 地煉VS 民營大煉化項目
加工能力:總量突出,規模分化
原油加工能力方面:兩桶油占絕對優勢 ,民營大煉化后來居上 。長期以來,兩桶油在原油加工能力上占據絕對優勢,據中石油經研院統計,2016 年兩桶油加工能力合計為 4.487 億噸,占全國總加工能力的 59.5%。雖然自 2009 年以來,兩桶油加工能力合計占比有下行趨勢,但仍一直保持在 58%以上的占比。煉廠方面,去年國內煉能排名前十的煉廠中,兩桶油占 9 席,其中中石化占 7席,中石油 2 席,而地煉僅 1 家入圍。民營大煉化項目投產之后,加工能力版圖將出現變化,民營煉化單體煉能將大舉超過三桶油,盛虹石化大煉化煉油能力 1600 萬噸/年,浙石化一期煉油能力 2000 萬噸/年,恒力石化煉油能力 2000萬噸/年。
三桶油及其他原油加工能力及預測(萬噸 /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兩桶油及地煉原油加工能力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原料方面:原油進口權逐步放開,原料短缺問題逐步緩解長期以來,兩桶油原料優勢明顯,地煉捉襟見肘。兩桶油既有自己的油田,又一直享有“三權”(進口原油使用權、原油進口權及成品油出口權),中石油更多使用自身油田開采的原油,中石化則是多使用進口油,兩者相對比,中石油原料成本較低。
但隨著原油進口權逐步放開,地煉開工率上升,成品油市場份額較之前有大幅提升 。
兩權放開前,地煉原料依賴燃料油。在2015 年“兩權”(進口原油使用權及原油進口權)放開前,地煉大多沒有穩定的原油來源,其原料主要為國際期貨市場進口的燃料油。加工燃料油成本高、污染大。“進口燃料油”實際上是含硫量高、加工成本高、收油率低的劣質渣油,這些燃料油的煉制,往往會帶來腐蝕設備、污染環境的負面影響。
2015年兩權下放地煉,基本滿足地煉需求 。2015 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出臺相關文件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后產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2017 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有關原油加工企業申報使用進口原油問題的通知》,指出 5 月5 日起停止接收有關原油加工企業使用進口原油的申報材料,意味著歷時兩年的進口原油使用權申請告一段落。但此次的原油進口權審批停止并不應該被視為進口權再次收緊的信號,而是因為產能符合要求的地煉已經基本拿到了所需的原油配額。
渠道方面:國內銷售終端為王,外銷受政策限制且利潤不佳
國內加油站分布情況。中國成品油消費中,汽油消費流通主要通過加油站,70%左右的柴油消費量通過加油站流通。據卓創資訊數據,截止 2016 年底,中國加油站總數逼近 10 萬座,其中民營加油站占比在43.34%,中石化占比在 31.62%,中石油 21.5%,外資品牌占比2.11%,中海油、中化及地方煉廠的加油站占比不足 1%。地方煉廠在缺乏終端銷售渠道的情況下只能將油通過批發方式賣給加油站,在煉能過剩的情況下,批零價差持續拉大,目前 93#汽油批發價與零售價差額已經到了 1100 元/噸。
成品油出口配額制。從今年商務部及海關總署公布的加工貿易成品油出口配額來看,前三批中均未有地煉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在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和成品油供過于求的境況下,地煉企業將面臨更高的庫存壓力;相比之下,中石油、中石化今年分別累計獲得 670 和 1380 萬噸的出口配額,這些可觀的配額將對兩桶油調劑自身的產銷大有裨益。
國內汽油出口海外利潤不足(元 / 噸)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產業鏈布局:兩桶油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地煉以煉油為主,民營大煉化項目優勢在配套兩桶油一體化優勢明顯。兩桶油業務產業鏈完備,石油上中下游業務基本全覆蓋,具體來看兩家各有側重,石油上游業務中石油占優,中下游方面則是中石化占優。2000 年經歷重組后,中國石油的一部分油田勘探開采企業劃歸中國石化,中國石化的一部分煉油企業、銷售企業劃歸中國石油,兩桶油自身短板業務得以補強,兩者從而實現了自身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自身產銷調劑能力強,加之自身的行業影響力,兩桶油在抗風險方面較地煉有絕對優勢。
地煉產業鏈簡單,業務以煉油為主。地煉主攻煉油,產業鏈向上無油氣資源開采,向下銷售能力較薄弱,擁有的加油站數量遠不及兩桶油。目前,地煉主要通過國企采購、商販批發和自身銷售三種渠道進入市場,銷售價格受制于市場及客戶端不穩定、原料獲取困難、產業鏈不完善等因素,銷售運營風險敞口較大。地煉裝置主要常減壓、催化裂化、延遲焦化、加氫等裝置,產品主要是汽柴油,2016 年汽柴總產率達 72%。諸如乙烯裂解、PX、PTA 等化工方向很少涉足。地煉的業務結構決定了其對成品油市場的依賴性,經營風險相對較大。
民營大煉化高舉高打,配套完整芳烴產業鏈。民營大煉化項目特點在于高舉高打,項目煉油能力大,投資額度大,建設周期長,同時由于投入煉化的民營企業主要來自聚酯 PTA 產業,因此大煉化裝置特點為大芳烴小煉油。大煉化裝置主要布置在沿海地區,因此可以充分享受進口低成本原料油優勢。同時一體化大煉油設備由于規模大,投資額大,根據投資曲線公式,煉廠成本與規模之間為指數關系,煉廠規模越大,單位加工量成本越低,因此民營大煉化項目在單位原油加工成本上具有競爭優勢。
4、未來國內煉化行業
(1) 競爭加劇,小產能逐步退出
我國煉廠產能產能結構性過剩已成必然趨勢,主要過剩的特點是:(1)一體化產能不足,簡單煉廠數量較多;(2)大裝置煉廠不足,小煉廠過剩;(3)先進產能不足,落后產能過剩。因此在未來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一大批競爭力較弱的煉廠將面臨淘汰。我們僅從一般來說大規模煉廠的深度加工能力配置較強,一體化程度也一般較高,競爭力也較強,因此我們簡單地用煉廠的規模大小對煉廠競爭力進行劃分。三桶油與山東地煉屬于大規模與小規模煉廠并存的情況。三桶油中 500 萬噸以下的煉能占比較少,只有 11 家,占比 17%。山東地煉 500 萬噸以下煉能占比較大,總計 32 家,占比 82%。
�。�2)油品升級提高國內零售準入門檻,出口渠道放開可緩解低端煉廠運營壓力
未來我們認為成品油發展的兩條路徑,一方面可通過加速國內油品質量升級,通過提高國內零售市場的準入門檻來促進國內成品油供給結構的升級。油品質量升級需要煉廠投入資本用于加氫精制等二次加工裝置的建設,未來難以進行資本投入的煉廠將面臨國內成品油零售準入風險。另一方面可通過放開出口渠道促使部分過剩成品油出口海外以緩解國內供給壓力。由于亞太其他地區的成品油標準低于我國,現有煉廠的加工能力即可以滿足海外成品油市場需求,因此通過放開部分出口限額的方式促使國內過剩的低質成品油出口海外是調節國內市場供給壓力的方式。
�。�3)掌握原油定價,降低原油進口成本,提升成品油出口競爭力
考慮到未來中國煉廠將與中東,北美以及歐洲地區煉廠爭奪亞洲地區的成品油市場份額。中國煉廠與中東、北美、歐洲煉廠競爭的主要劣勢在于其他三地煉廠的原油進料均來自當地生產,而中國原油需要從國外進口。那么未來中國與中東及其他地區成品油競爭的主要幾個發力點在于:1)掌握原油定價權,降低兩地原油進料成本差異;2)縮短原油運輸距離,節省原油運輸費用;3)通過調整結構,擴大規模等手段降低原油加工成本;由于原油的運輸費用原本就低于成品油運輸費用,二者的運輸價差也為國內成品油出口亞太地區提供一定的利潤空間。
三桶油煉能結構(萬噸 /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山東地煉煉能結構(萬噸 /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0 年我國煉廠煉能結構(萬噸 / 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