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18/5/9 9:54:03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一、行業現狀:優質產能稀缺,低端產能過剩,行業龍頭強者恒強從電池裝機的絕對量上來看,2016年新能源客車是電池裝機量的主導因素。2016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0.7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 25.7萬輛,新能源客車銷量約 12.31萬輛一、行業現狀:優質產能稀缺,低端產能過剩,行業龍頭強者恒強
從電池裝機的絕對量上來看,2016年新能源客車是電池裝機量的主導因素。2016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0.7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銷量 25.7萬輛,新能源客車銷量約 12.31萬輛,由于新能源客車單車電池裝機量遠高于乘用車,因此從裝機量來看新能源客車是 2016 年動力電池的最大消耗來源。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出貨量 28.04GWh,同比增長 78.6% ,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和客車電池分別出貨 9Gwh 和 15.90Gwh,占比 32.09%和 56.71%。
2016年乘用車和客車銷量與裝機量對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上半年補貼退坡疊加目錄調整,新能源客車銷量急劇下滑。2017 年上半年新能源客車銷量 14320輛,同比減少57%,裝機量方面,2017年1-6 月動力電池裝機量6.25GWh,同比下滑 5.88%,其中磷酸鐵鋰電池裝機量僅 2.38GWh,遠低于 2016 年同期 4.9GWh,主要系新能源客車裝機量下滑影響。2017 年新能源客車銷量不佳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從 2017 年開始補貼退坡 20%,2016 年末新能源客車的搶裝行情透支了 2017 上半年的需求,二是 2017 年初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需要重審,造成上半年新能源客車銷量低迷。預計 2018 年國補退坡將刺激四季度新能源車出現搶裝行情,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新能源客車銷量將明顯改善。
近年新能源客車銷量情況(輛)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6H1和20171 H1動力電池出貨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需求刺激產能擴張,動力電池整體供給過剩。2015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市爆發,而過去動力電池產能一直存在缺口,在需求刺激下,國內動力電池企業投資持續高速增長,產能不斷擴大,而產能的集中釋放導致動力電池產能增速遠高于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速,動力電池行業出現供給過剩現象。根據化學物理協會披露的數據,2016年動力電池產能約 101GWh,而 2016 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僅 30GWh。據統計 2017 年動力電池企業總產能將超過 230GWh,行業產能過剩不可避免。
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業集中度提高。在行業產能總體過剩的背景下,目前我國動力電池表現為結構性產能過剩,龍頭企業的優質產能受到追捧,而中小廠商的落后產能得不到很好的消化,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6 年動力電池 CR4 出貨量占比約 62.1%,而 2017 年 Q1 這一數字提升至 76.9%,隨著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爆發期,龍頭廠商的市占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2016年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及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Q1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及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合資電池廠商開始進入推薦目錄,中小廠商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壓縮。推薦目錄向合資品牌打開大門,三陽能源 2017 年第七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預示此后可能有更多的合資或者外資企業殺入推薦目錄,本土電池廠商將直面國際主流電芯廠商的競爭。目前國際主流廠商包括松下、LG 等日韓系品牌,其為國際主流廠商供應動力電池,而國內動力電池廠商僅有 CATL 為合資品牌供應動力電池,在技術和品牌知名度方面與國際一線大廠還有一定差距。合資動力電池廠商的加入將加劇行業競爭,中小廠商生存空間或受到進一步擠壓,在過剩產能出清的逼迫下,部分中小廠商可能轉型低速車、小型儲能等較低技術要求領域,從而退出動力電池領域競爭。
2016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前十廠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技術層面:補貼或側重技術門檻提升,三元和軟包值得關注
高鎳化成為三元電池未來趨勢。根據所含金屬離子的種類不同,三元正極材料可以進一步分為鎳鈷錳(NCM)和鎳鈷鋁(NCA)兩種,而 NCM 根據三種離子占比不同又分為 NCM111、NCM622、NCM811 等材料。在 NCM 三元電池中提高鎳的用量占比不僅可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且能夠減少價格較高的鈷的用量,但高鎳化會影響電池穩定性。目前 NCM111 和 NCM523 很難達到規劃要求的能量密度,高鎳化成為三元電池發展趨勢。目前杉杉能源、當升科技、國軒高科等正積極布局高鎳化三元,未來高鎳三元電池的比例會逐步提升。
2016年不同類型三元電池產量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政策補貼與能量密度掛鉤,軟包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要求到 2020 年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 300Wh/kg,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 260Wh/kg。根據目前政策補貼情況,要達到《方案》要求的水平,政策補貼門檻每年平均將提升 30-40Wh/kg 的水平,而軟包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優勢明顯。軟包電池容量較同等尺寸的鋼殼鋰電池高 10%-15%,且重量更輕,收益補貼政策對于能量密度的要求,未來軟包電池滲透率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據統計目前軟包動力電池的滲透率約 10%,到 2020 年有望提升至 38%左右。
2016年圓柱、軟包、方形電池產量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三、客戶層面:格局重于業績,客戶壁壘助力龍頭脫穎而出
未來以量補價是 核心,格局比業績重要。如前文所述,乘用車成為動力電池未來主要驅動力,而乘用車的客戶主要是個體消費者,對價格很敏感,因此乘用車電池的利潤空間受到剛性擠壓,價格彈性很小,但勝在量大。與此相反,由于客車電池下游客戶主要是公交公司,相對而言對電池價格敏感度低,且由于客車存在過度補貼現象,導致客車電池毛利率較高。若未來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達到 100%,則年銷量在千萬級,因此未來市場增量來源于乘用車,而以量補價成為龍頭企業的核心。站在目前的時點上看,由于客車銷量下滑以及乘用車未完全放量,將導致龍頭企業業績受到影響,但目前乘用車電芯市場方興未艾,“跑馬圈地”占據優勢地位更為重要,即關注點應在格局而不是短期業績上。乘用車電池放量帶來的電芯行業市場空間巨大,而隨著行業龍頭市占率提升,未來看龍頭的市值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歷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及未來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龍頭企業占據主流車企供應鏈。電芯企業配套客戶直接決定其出貨量的情況。龍頭企業的配套客戶多為下游主流整車廠商,而下游整車的市場集中度高,這決定了進入下游主流廠商的供應鏈成為電芯廠商出貨量最重要的保障。主流車企供應鏈門檻極高,而一旦進入主流車企的供應鏈即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尤其是由于汽車動力電池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特征,在新車型開發前期就要介入,在配套車型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整車廠商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從而形成更加穩固的合作關系。
2017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CR4銷量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