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 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
2020/9/6 19:11:52 來源:新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人民日報9月6日評論員文章: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 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當前,全球范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國都面臨著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的艱巨任務。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克服重重困難,舉辦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意義重大。
9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特別強調中國舉辦這樣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就是要同大家攜手努力、共克時艱,共同促進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繁榮,推動世界經濟盡快復蘇。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服務業開放合作正日益成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明確提出了促進全球服務業開放合作的3點倡議,鄭重宣布了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引領了服務經濟蓬勃發展。世貿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服務業已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65%,發展中國家三分之二的就業和發達國家五分之四的就業都來自服務業。本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旨在以此為契機搭建起平臺和橋梁,讓各國人民充分展示服務貿易領域新發展新突破,共同享受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新技術新成果,為深化服務貿易和投資合作、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貢獻智慧和力量。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但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世界經濟開放則興,封閉則衰。服務業因其獨特的輕資產、軟要素等特點,更加需要開放、透明、包容和非歧視的行業發展生態,更加需要各國努力減少制約要素流動的“邊境上”和“邊境后”壁壘,推動跨境互聯互通。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倡議“共同營造開放包容的合作環境”“共同激活創新引領的合作動能”“共同開創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就是希望各國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共同致力于消除“數字鴻溝”,助推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加強服務貿易發展對接,創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領域,積極尋求發展利益最大公約數,不斷做大“蛋糕”。
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我們決不能被逆風和回頭浪所阻,而是要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繼續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建立健全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建設,拓展特色服務出口基地,充分利用各類平臺推動開展政策和經驗交流,支持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設立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切實舉措,充分彰顯了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的堅強決心。習近平主席明確宣示中國將積極順應服務貿易發展實際需要,推動多邊、區域等層面服務規則協調,加快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積極促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蓬勃發展,支持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等務實行動,充分展示了中國同各國一道不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促進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推動世界經濟不斷煥發生機活力的堅定信心和責任擔當。
人類是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是戰勝危機的人間正道,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促進發展的根本之計。在過去的幾個月里,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團結抗疫、共克時艱,共同作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攜手前行,以堅定的步伐走出人類歷史上這段艱難時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一定能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旅游產業促脫貧
- 下一篇:飛鶴擬入主原生態牧業 加碼上游奶源布局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