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 飲料行業向健康、創新、跨界轉型
2020/9/10 16:01:14 來源:經濟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雙重口味植物奶,草本咖啡,能緩解過敏的乳酸菌飲料……這些看似新奇的飲料在8月25—27日舉辦的2020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期間一一亮相。這個每年一度的飲料行業盛會分為202雙重口味植物奶,草本咖啡,能緩解過敏的乳酸菌飲料……這些看似新奇的飲料在8月25—27日舉辦的2020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期間一一亮相。這個每年一度的飲料行業盛會分為2020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會會議、中國蛋白飲料發展研討會及中國茶、咖啡、植物飲料發展研討會等多個部分,數百名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及維他奶等多家知名飲料企業代表參加會議,圍繞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共同探討中國飲料行業如何把握“健康中國”戰略帶來的巨大的產業潛能,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2020中國飲料工業協會年會于8月25—27日在安徽召開
2019-2020年期間,受各種因素影響,中國的蛋白飲料、茶飲料及咖啡行業呈現不同的發展現狀。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蛋白飲料行業2020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為384.1億元,占全行業18.21%,同期出現負增長;而在歐睿國際對中國茶、咖啡植物飲料的發展現狀分析中,中國即飲茶零售市場,2019年零售額為145億美元,出現小幅下跌;中國即飲咖啡零售市場,2019年零售額為15億美元,2014-2019年零售量年復合增長率接近8%。
盡管市場呈現短暫低迷態勢,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理事長趙亞利在大會報告中提出:“飲料行業經受住了疫情的大考驗,從4月份開始,市場和投資者的信心都在回升。在整體經濟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飲料行業新增注冊企業24.3萬家,同比增加14%,預示著飲料行業前景可期。特別是政府對企業從財政到稅收都給予支持,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從國家整體經濟層面上看,可以說飲料行業對整體社會經濟復蘇做出了重大貢獻。”
維他奶CEO鐘廷毅也佐證了趙理事長的說法:“對比去年,我們在今年五六七月份都已經開始恢復到正增長,而且逐步上升。盡管今年疫情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考驗和挑戰,但公司依然從一些新趨勢里看到了發展的機會。”
植物蛋白飲料快速增長,亟待創新突破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東北農業大學江連洲教授在主題為“蛋白質原料多元化與營養評價”的報告中提出,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的腸胃比較容易吸收和消化植物性食品和植物蛋白,因此將植物蛋白作為飲料重要的原料來源對于中國人的健康作用不言而喻。然而,現在存在的問題是植物蛋白企業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口味、口感單一,沒有針對細分市場和消費人群開發出不同類別的產品。在后疫情時代高端產品、特別是有針對性的提高免疫力的植物蛋白產品將非常有前景。
據統計,我國的植物蛋白的產業去年達到了1266億的規模,植物蛋白飲料的產量在2019 年達到 870 萬噸,而具備一定規模的植物蛋白飲料生產企業不足300 家。像維他奶這樣擁有80年歷史,并一直在植物蛋白領域精耕細作,研發創新的企業更是獨一無二。除了為研討會帶來《植物蛋白與免疫力》的專題報告,維他奶還為活動現場提供了“咖啡大師”專享版植物奶系列,澳洲原裝進口巴旦木植物蛋白飲料以及“健康加法”雙重植物奶等高端產品的試飲,收獲嘉賓好評。
茶+植物+咖啡, 瞄準健康需求和多元品類
和植物蛋白飲料一樣, 中國的咖啡市場也正入了快速增長期,從2013--2019年中國咖啡年均消費增長量遠超世界平均水平。根據大會提供的數據,總體來看,中國咖啡市場保持著16.2%的年復合增長。然而,不同于植物蛋白飲料品類的同質單一,國內的咖啡消費市場已然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從最開始的速溶咖啡、即飲咖啡到現在的膠囊咖啡、掛耳咖啡、現磨咖啡、冷萃咖啡再到新增功能健康訴求的燃脂咖啡、花草咖啡以及保健咖啡。有專家預測,咖啡和植物提取物的跨界融合必將為咖啡帶來新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成為新的增長點。
被外界譽為“左手豆奶,右手檸檬茶”的維他奶在產品線上除了植物奶和茶飲料,在咖啡上也有多年的沉淀。維他奶有限公司中國區戰略規劃與卓越運營總監方小禹在研討會上介紹:“維他奶進入澳洲市場20年,在當地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產品。維他奶看到中國內地市場上沒有任何一款是植物奶的 RTD 咖啡,于是首先從澳洲引進了巴旦木奶+咖啡。目前,中國市場上對于植物奶和咖啡相結合的即飲咖啡是非常大的市場空缺,我們現在也在致力于進入這個市場。”
除了多年來為星巴克大中華區門店供應豆奶之外,目前維他奶還和太平洋咖啡、咖世家(Costa)等知名咖啡連鎖品牌,以及一些新崛起的網紅咖啡品牌合作,供應豆奶、燕麥奶和巴旦木奶等植物蛋白奶產品。抓住新茶飲市場的流行趨勢,維他奶又推出了新品茶藝大師,與很多網紅茶品牌合作,打造爆款茶飲。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等國家文件為飲料食品工業提供了政策指引,在后疫情時代和慢性病肆虐的情況下,能否通過自然食品或經過加工的產品解決健康問題?能否通過飲料等載體將營養素供給人體?能否將蛋白質和食藥兩用的中草藥或植物提取物進行搭配?……這些不僅成為2020中國飲料工業協會留給飲料生產企業共同探討的問題,也為飲料行業迅速回暖和深度拓展指明了方向。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理性看待新能源車企業績下滑
- 下一篇:阿爾康 Aerkon,“種”出來的代餐新品牌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