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行:基于新冠疫苗可能問世等 明年中國經濟或增7.9%
2020/9/29 15:52:17 來源:澎湃新聞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9月29日,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10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從遏制疫情走向復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該《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東亞太9月29日,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10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從遏制疫情走向復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
該《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造成了三重沖擊:大流行本身,防控措施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需要采取快速行動,以確保大流行不會在今后數年影響經濟增長和增加貧困。
《報告》稱,有些國家截至目前已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國內經濟活動逐漸恢復。但亞太地區的經濟嚴重依賴世界其他地區,而全球需求依舊疲軟。預計2020年整個地區僅增長0.9%,為1967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預計2020年中國將增長2.0%,政府支出、出口強勁和新增感染率低起到了提振作用。預計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將收縮3.5%。
《報告》同時表示,亞太地區2021年的前景更為光明,基于復蘇持續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正常化的假設,并與疫苗可能問世相關聯,預計中國將增長7.9%,該地區其他經濟體將增長5.1%。不過,預計產出在今后兩年將遠低于大流行前的預測。對于一些暴露度較高的太平洋島國前景尤為嚴峻,預計這些國家的產出直至2021年都將比危機前的水平低10%左右。
《報告》預計,亞太地區將出現20年來首次貧困率上升:受大流行的影響,預計多達3800萬人將繼續陷于貧困或返貧(按照日均5.5美元的上中等收入貧困標準)。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貧困人口打擊最大,而且造就了一批‘新窮人’。亞太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政府面臨艱難的抉擇。但是也有可供采用的明智的政策選項,能夠減少這些權衡取舍,比如投資加強檢測和追蹤能力,持續擴大社會保護范圍納入貧困人群和非正規部門。”
《報告》警告說,如果不在多條戰線同時采取行動,大流行就可能在今后10年將地區增長率每年削減一個百分點,貧困家庭因獲得醫療、教育、就業和金融服務的機會較少而受到的影響最大。
《報告》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的巨額財政赤字將使政府債務平均增幅達到GDP的7%。報告呼吁進行財政改革,通過增加累進稅和減少浪費性支出來調動財政收入。在一些國家,未償債務存量可能已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需要更大的外部支持。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特亞·馬圖說:“很多亞太國家成功地遏制了疫情,提供了救助,但要實現復蘇與增長仍需努力。目前的優先任務應當是安全復課以保存人力資本;擴大狹窄的稅基以避免削減公共投資;改革受到保護的服務行業以利用新出現的數字化機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