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創新發展 知識產權強國藍圖加快繪制
2020/12/1 9:36:19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其中對專利轉化運用作了系統性謀劃知識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其中對專利轉化運用作了系統性謀劃,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激勵政策,完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體制機制等,大力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近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也密集落地,從完善保護制度、加大侵權懲戒等方面全鏈條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專家指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知識產權作為創新發展戰略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還需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高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率,為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等提供動力。
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激勵政策
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近日透露,知識產權系統正加快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其中,對專利轉化運用作了系統的謀劃,包括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激勵政策,完善知識產權市場運行體制機制,大力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持續提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合同成交額、使用費進出口額等關鍵指標。
“只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集中精力研發高質量的技術成果并投入市場化運用,想方設法為創新松綁解套,才能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長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管育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而知識產權本身正是基于尊重人才、通過法律賦權和政策激勵促進科技文化創新和運用的制度設計。
實際上,圍繞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一系列制度設計已落地,為科技創新提供激勵和保障。其中,日前審議通過的第四次專利法修改,圍繞促進專利轉化運用有許多新的法律規定,包括完善職務發明制度,新增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加強專利轉化服務等。國家知識產權局還與科技部等9部門共同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確定首批40家單位開展試點,深化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
數據顯示,我國知識產權總體規模持續增長,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今年前10個月,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23.2萬件,同比增長11.2%。去年,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發明專利申請達到5.9萬件,首次躍居全球首位。2018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0.71萬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達11.6%,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5.7%。
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價值的發揮,還有賴于知識產權自身質量的提升。其中,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重點也是前提。
近來,一系列政策措施密集落地,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11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大幅提高侵權法定賠償額上限和明確懲罰性賠償原則等,進一步為創作者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撐腰”。第四次專利法修改也著力加大對侵犯專利權的賠償力度,完善舉證責任和訴前行為保全措施。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還對外公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意見》,聚焦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的突出問題,著力降低權利人訴訟維權成本、縮短訴訟周期、提高侵權賠償數額,切實增強司法保護的實際效果。
地方層面動作頻頻。陜西、青海、浙江、河南等多地近來陸續出臺政策細則,從完善保護制度、加強執法監督、加大侵權懲戒等方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浙江省《關于全面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行動計劃(2020-2021年)》提出,圍繞重點產業、重點領域,浙江推進實施強化重點產業知識產權護航行動。河南省《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民事、刑事司法保護,依法嚴懲惡意侵權、重復侵權及其他嚴重侵權行為。
管育鷹指出,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法治保障。為此,必須重視知識產權領域的頂層制度設計,全面提升各行各業的知識產權法律意識,真正將知識產權的保護落到實處。
體制機制改革需持續深化
專家表示,我國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的核心任務,就是要促進優秀科技成果、文化產品的全面產出并轉化為能夠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生產力。在此進程中,還需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體制機制改革,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高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效率。
安徽知問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代群群表示,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率仍然偏低。尤其專利,在前端申請時,大量專利不是以市場化、產品化為導向,而只作為評價創新能力的指標,用作科技項目、職稱等評選評分,再加上部分地方高額的專利獎補,催生了大量的終生只停留在一紙證書的專利,與市場需求、產業技術革新、企業建立商業競爭壁壘等毫無關系。同時,我國也尚未形成科學完善的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
對此,代群群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降低對于前端如專利申請、專利授權的獎補和考核,加大對后端專利信息運用等的鼓勵和引導;加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在相應行業和產業領域的推廣和宣傳力度;結合地方產業特色,推動建立地方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
管育鷹也表示,建議有關部門發布指導意見,將財政資金用于重點領域的科研投入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益獎勵,并引導地方政府將精力放在制定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政策方面。
她還建議,建立完善科技活動及其知識產權申請、運用相關的誠信體系,對研發成果造假、虛構權利內容、侵占他人創造成果、濫用法律程序、套取政策優惠等行為,除了依法追究責任外,應在科技體制內部評價體系中予以一定處罰。(記者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產融加速孵化體系:提供就業保障、激活產業服務、盤活樓宇經濟、化解地方債務、聚合服貿中盤、拉動消費升級
- 教育部推動開設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 “雙千”計劃解鎖高質量就業密碼
- 重磅!「周六福·吉」文化主題形象盛大啟幕,東方美學盛宴點亮京城
- 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音樂美食嘉年華圓滿落幕
- “銀發列車”為何一票難求?
- 景區多元特色主題活動賦能 “五一”假期文旅消費煥新彩
- 2025 CSF文化會煥新出發:以年輕化戰略引領行業變革,跨行業周邊定制開辟萬億商機新藍海
- “大飛船”正式啟航!深圳科學技術館開館首日人氣火爆
- 八米巨人蠟像亮相杭州 巨人蠟像藝術賦能實體引爆眼球經濟
- 合作邁上新臺階 多家跨國車企“加碼”投資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