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日趨激烈增收不增利 速凍食品后勁還足嗎
2021/5/16 11:36:18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編者按近年來,速凍食品市場快速發展,尤其是去年因疫情影響,受益于宅經濟,消費終端呈爆發式增長。這有一定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邏輯,一方面是行業長期發展積累使然;另一方面,電商渠編者按近年來,速凍食品市場快速發展,尤其是去年因疫情影響,受益于宅經濟,消費終端呈爆發式增長。這有一定偶然因素也有其必然邏輯,一方面是行業長期發展積累使然;另一方面,電商渠道、冷鏈物流、外賣等發展都為行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后疫情時代,速凍食品還將延續一定的慣性增長,行業或加速分化,強者恒強。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宅經濟快速發展,速凍消費終端呈現爆發式增長。收獲了2020年的亮眼業績后,速凍食品企業又迎來了今年一季度業績的開門紅。今年一季度,三全食品、海欣食品、安井食品、廣州酒家等龍頭企業營收均有增加,不過卻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情況。那么,在宅經濟紅利過后,速凍食品企業的后勁還足嗎?
多企業增收不增利
今年一季度,三全食品、海欣食品、安井食品、廣州酒家等龍頭企業也迎來了開門紅,營收均有增加。但凈利潤卻出現一定的下滑,這是否意味著業績增長遇到困境?對眾多速凍食品企業來說,宅經濟的紅利要吃完了嗎?
根據一季度業績報告,三全食品凈利潤1.76億元,同比下滑31.71%;海欣食品的凈利潤為1280.36萬元,同比下滑41.19%。龍頭企業增收不增利,這可能意味著速凍食品企業要重新開始規劃自身的業績增長計劃了。
零售端銷售的熱度似乎也在下降。“去年商超渠道的預訂量增長較快,但是今年春節假期一過,很多商超的進貨量確實減少了。”在2021中國冷凍冷藏食品產業發展大會(以下簡稱速凍食品展會)上,一位經銷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盡管受疫情影響,商超渠道的銷售端表現令人驚喜,但并不長久,速凍食品行業銷售的重心還是在餐飲渠道。
三全食品的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從今年速凍食品展會的情況看,訂貨更多來自火鍋、麻辣燙等餐飲渠道。零售端消費需求的下降或對速凍食品企業的業績造成影響。
北京朝陽區一家京客隆超市的銷售人員也對記者表示,今年年前是需求高峰時期,加了兩個速凍食品的臨時冰柜,但現在臨時冰柜都撤掉了。從銷量上看,消費者似乎對速凍食品的熱情較之前相比有所降低。
或受零售端拖累
受疫情影響,“宅在家里囤貨”到“走向市場買貨”的消費習慣變化,更符合消費者需求。對于家庭端而言,家庭小型化、便捷需求是速凍食品快速增長的核心原因,空氣炸鍋、烤箱等小家電的普及簡化了速凍食品加工環節,當下90后成為了廚房主力,速凍食品迎來爆發的臨界點。
一位消費者對記者表示,特殊情況下不能出門的時候,速凍食品對她確實很關鍵。而現在新鮮的食材對她來說才是生活必需品,速凍食品更像是零食,偶爾才會買。
或是意識到了零售端的變化,眾多速凍食品企業均將注意力更多地向餐飲渠道轉移。安井食品的特通渠道在貢獻業績增長上較為出色。安井食品特通渠道模式的目標客戶主要覆蓋酒店、餐飲、休閑食品等領域。根據財報,特通渠道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78%。在零售端占盡優勢的三全食品也將餐飲渠道的業績增長列入發展目標。
中國食協冷專委會長、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杜俊甫對記者表示,做速凍食品的企業均希望能做一個“中央廚房”,實現從廠家到餐飲端的一站式服務。
此外,中小規模的企業也似乎很難在零售端“討到便宜”。“小企業很難在零售渠道上占優勢。”一位主營速凍魚丸的參展商告訴記者,三全食品的優勢在零售端,各大商超速凍食品展柜上幾乎全是三全、思念、灣仔碼頭的產品,因此,消費者也不會再關注其他品牌。相反,因為價格更低,餐飲渠道還有可能向其大批量采購貨品。
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市場正進入“萬物皆可凍”時代,從傳統的速凍湯圓水餃,到火鍋食材,到預制菜肴,再到冷凍烘焙原料,廠家通過工藝的進步及產品的創新,將更多的食品實現了速凍形態,以迎合不同渠道、不同消費場景下的需求。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全國共計8.75萬家速凍食品企業。僅在2020年上半年國內新增速凍食品企業就達到7163家,是2019年全年新增數量的63%。
宅經濟蓬勃發展之下,賺得盆滿缽滿的速凍食品企業或已進入“比拼內力”的階段,但投入多者未必能收獲更多的回報。
目前來看,頭部企業均在大手筆增加產能和提高研發能力,正面比拼的局面已成形。安井食品在財報中表示,要加快產能投放,預計2021年新增釋放28萬噸產能,同時加大力度研發和產出速凍面米制品、速凍菜肴制品等速凍食品。而巧合的是,三全食品也在財報中表示,加大了包括對丸滑類、牛羊肉卷、毛肚、黃喉、豆皮、腐竹、蘸料、底料等火鍋食材新品的研發力度。
靠速凍面食盈利的三全食品和主打速凍火鍋制品的安井食品同時盯上了對方的領域,或也說明速凍食品企業的業績增長或將呈現“此消彼長”的局面。
2020年“賺了不少錢”的速凍食品企業紛紛開始加大投入,速凍食品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主營速凍魚肉制品的海欣食品在一季報中表示,其銷售費用達到5221萬元,同比增長35.52%,而這部分費用之所以大幅增長,也是因為該企業加大了產品的市場費用投入所致。另一家頭部企業惠發食品今年一季度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也分別增加86.01%、52.4%。但投入大未必能換來回報。海欣食品、惠發食品的一季度凈利潤均有下降,其中惠發食品一季度凈利潤虧損約3258萬元,同比下降106.86%。
“產品確實不如年前好賣了,需求沒那么多,產品的利潤也不高。”在速凍食品展會上,一位參展商告訴記者,從一季度行業情況看,速凍食品企業再想要實現去年的業績,可能十分困難了。開門紅之后,速凍食品賽道的“選手們”還會有何表現,值得市場期待。(記者馬嘉)
轉自:中國商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