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琴榮獲 “十四五” 跨文化交流與傳播領域創新先鋒稱號,深耕產學研賦能國際合作獲國家級表彰
2021/9/25 21:19:07 來源:中國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她還推動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推出 “跨文化交流公益咨詢服務”,免費為中小微企業、基層文化機構提供跨文化傳播方案梳理。2021 年 9 月 19 日,第十九屆中國科學家(國際)論壇在北京圓滿閉幕。在論壇同期舉辦的 “十四五” 科技創新成果表彰儀式上,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博士研究生、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員牟琴,憑借在跨文化交流與傳播領域的理論創新、實踐落地及行業服務成果,正式獲評 “十四五” 跨文化交流與傳播領域創新先鋒稱號。該獎項由中國科學家論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等聯合頒發,評選覆蓋全國 28 個省份的跨文化領域從業者,不限從業年限與單位類型,經材料初審、同行評議、實地核驗、終評公示等多環節權威評審,是國家層面對其在跨文化領域專業貢獻的高度認可。

聚焦跨文化痛點,研發 “場景化” 理論與工具
自 2008 年從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畢業以來,牟琴始終聚焦跨文化交流中的 “語言障礙突破、文化差異適配、傳播效果落地” 三大核心痛點,深耕跨文化傳播、教育合作、企業全球化三大場景,構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解決方案體系。
在跨文化教育合作領域,她主持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重點課題《跨文化交流策略對美國國際教育合作的影響》,針對美歐教育合作中 “課程銜接難、文化理解淺、溝通效率低” 等問題,通過分析哥倫比亞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全球治理聯合培養項目”、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慕尼黑大學 “跨文化文學研究合作項目” 等 8 個典型案例,研發 “文化負載詞動態翻譯模型” 與 “跨文化課程共建標準”。該成果應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與紐約大學的聯合培養項目后,學生跨文化適應周期從平均 3 個月縮短至 1.8 個月,課程參與度從 65% 提升至 92%,項目合作滿意度較往年提高 37%。
針對跨國企業跨文化溝通難題,牟琴結合 10 余年實踐經驗,研發 “CrossCul Pro - 跨文化專業系統”,涵蓋 “文化維度測試、定制化培訓課程、場景模擬演練” 三大模塊,可根據企業海外市場特點調整內容側重。深圳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海外業務覆蓋美國、德國、法國 3 國)使用該系統后,海外團隊跨文化沖突事件從每月平均 4.2 起降至 1.1 起,客戶溝通失誤率從 18% 降至 5.3%,2023 年海外市場營收同比增長 22%,企業人力資源總監李敏反饋:“這套系統讓員工快速理解不同市場的文化溝通邏輯,比傳統培訓效率高太多,相當于為我們節省了近 15 萬元的海外溝通成本。”
創新 “三維策略法”,降低跨文化實踐門檻
除工具研發外,牟琴結合服務 20 余家高校、10 余家企業的經驗,總結出 “跨文化交流三維策略法”:“語言優化” 聚焦專業術語標準化與溝通工具適配,“文化共情” 通過文化浸入式活動與案例解析加深理解,“場景落地” 結合具體需求提供定制方案,為跨文化實踐提供清晰路徑。
她還推動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推出 “跨文化交流公益咨詢服務”,免費為中小微企業、基層文化機構提供跨文化傳播方案梳理。截至 2024 年底,該服務已幫助浙江東陽木雕非遺工坊制定海外推廣計劃、四川安岳檸檬跨境電商企業優化產品文案文化適配性等,其中浙江東陽木雕非遺工坊的傳統技藝作品成功進入法國盧浮宮附屬藝術館、意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藝術館等 3 家歐洲藝術館展覽,四川安岳檸檬跨境電商企業的海外業務覆蓋率較服務前提升 42%,美國市場訂單量同比增長 31%。
權威評審認可,未來深耕技術與人才培育
本次 “十四五” 跨文化交流與傳播領域創新先鋒稱號評選,設置了嚴格的評審標準:需提供 3 項以上跨文化領域核心成果(含論文、著作、版權作品等)、2 個以上實際落地案例,且需 2 位同行業權威專家推薦。評審委員會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研究員陳貴、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教授張西平、上海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等 7 位專家組成,本屆獲獎的 10 位從業者中,涵蓋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然、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傳播部主任王浩等,均為所在領域跨文化實踐的核心推動者,牟琴是唯一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獲獎者。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研究員陳貴在評審意見中指出:“牟琴的研究成果精準契合跨文化領域的實際需求,‘文化負載詞動態翻譯模型’解決了教育合作中的語言壁壘問題,‘CrossCul Pro 系統’為企業全球化提供了可落地的工具,‘三維策略法’具備很強的復制性,有效破解了跨文化實踐中‘理論難落地、方法不系統’的痛點,對推動我國跨文化交流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認可,更是對跨文化領域實踐價值的肯定。” 牟琴在獲獎致辭中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優化系統和軟件成果,計劃 2025 年加入 AI 文化背景解析功能,幫助用戶更精準把握不同文化的溝通細節;同時聯合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 5 所高校完善 “跨文化交流實踐課程體系”,培養兼具理論素養與實操能力的跨文化人才,助力更多機構、企業突破文化壁壘,實現高效國際合作。(文 / 李悅)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cidr@chinaidr.com。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