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驅動蔬菜產業提檔升級
2021/11/16 10:49:14 來源:農民日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清晨,從貴州省清鎮市區開車去往駱家橋村的路上,落葉繽紛,薄薄的云霧環繞在山谷之間。沿著山間的瀝青公路一路飛馳,一排排銀白色的蔬菜大棚相繼進入眼簾。大棚里,幾十名工人穿梭于辣清晨,從貴州省清鎮市區開車去往駱家橋村的路上,落葉繽紛,薄薄的云霧環繞在山谷之間。沿著山間的瀝青公路一路飛馳,一排排銀白色的蔬菜大棚相繼進入眼簾。大棚里,幾十名工人穿梭于辣椒田中,采摘、打捆、裝車,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之一,清鎮市紅楓湖鎮駱家橋蔬菜保供基地在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與現代科技相融合,以科技進步促進內生增長,以創新驅動助力提檔升級,切實蹚出一條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徑。
試驗性選種筑牢產業基石
2019年4月開工至今,駱家橋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已全面建成427個高標準蔬菜大棚和200畝露天種植基地,共計占地3200余畝。按照“一區一季一品種、多區多茬多收”的種植模式,基地內各類優質蔬菜年產量可達8000余噸。
清鎮片區蔬菜保供基地負責人賀彥鴻介紹,每個地區的海拔、氣溫、降雨量和土壤成分等因素決定了當地適合種植的蔬菜品種,而蔬菜品種則決定了后期的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所以如何因地制宜地選取適合的品種是一個重點課題。
走進基地3—12號蔬菜實驗大棚,黨員段勇、朱志學正忙著幫基地技術員陳芬,對大棚內試驗種植的多個辣椒類品種的果長、果徑、區域結果數量等數據進行測量記錄。
為最大限度篩選出適合駱家橋村當地天氣氣候、土壤環境,且產量高、品質好、效益強的蔬菜品種,駱家橋蔬菜保供基地分區設立了8個實驗大棚,并先后引進辣椒、茄子、絲瓜、黃瓜等700余個蔬菜品種進行試驗種植,通過對各類品種的生長數據進行分析,淘汰了400多個不適合品種,對表現突出、長勢良好的300余個品種繼續保留試驗種植,并結合市場需求適時選取適合品種進行標準化、規模化種植。
“試驗品種多,就意味著數據多、工作量大,但基地技術員的數量又有限,為此我們發動村內黨員群眾積極幫助技術員做好日常的數據測量和記錄,全力保障基地的高效率運轉。”駱家橋村黨支部書記李政倫說。
今年3月,駱家橋蔬菜保供基地在完成第一季蔬菜采摘后,選取試驗棚中的優良品種“博隴”和“先紅6號”作為第二季蔬菜品種進行種植,其中螺絲椒490畝、紅泡椒227畝,現已完成采摘,產量達2000余噸。
信息化繁育保障優良品質
高品質的生態農產品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的生產,是保障優質生態農產品供給質量、能力和效率的有力抓手。
駱家橋蔬菜保供基地自建設之初就把“打造生態友好型智慧農業樣板”作為總目標,不斷優化生產方式,推動農業產業與大數據相融合,促進種植更加智慧、掌控更加精準、品質更加優良。
今年年初,駱家橋基地8個大棚首批引進集物聯網管控、水肥機管控和水泵管控“三位一體”的智能化信息系統,大棚內的物聯網終端可精準采集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并實時傳輸到服務器進行存儲。技術人員通過手機打開“智慧農業”APP便可對各大棚的內部情況進行全面數據監測,同時可遠程操控設備對棚內各種植環境指標進行精準調控,充分保障棚內各類蔬菜的最優生長環境。
“辣椒類蔬菜最適合的生長溫度在15℃-25℃之間,通過棚內數據監測,當溫度超過25℃時,我們只需通過APP打開棚內頂窗、側窗和遮陽網,就可及時為棚內降溫。”基地技術員陳芬介紹道。
據了解,駱家橋蔬菜基地還配套建成了配肥中心,每季蔬菜種植之前基礎技術員都要開展測土配方,通過對區域內土壤成分進行檢測和分析,得出下一季蔬菜種植的平衡肥、高鉀肥、中微量元素肥等肥料的配比數據,再由配肥中心比照數據精準進行肥料配制,最后通過水肥機管控模塊對區域大棚進行均勻化施肥,有效促進區域土壤成分的改良。同時,基地引進3名專業種植師傅,嚴格按照技術規程,對育苗、種植和采收實行統一的標準化管理,充分保障各類蔬菜苗期植株能夠生長健壯,坐果期植株能夠全面開花坐果,且果型較好。
鮮度直銷打造特色品牌
“讓產出的高品質蔬菜能夠保持較高的鮮度出現在居民的餐桌上,是提升產品辨識度、打造特色蔬菜品牌的關鍵。”賀彥鴻說。
據悉,駱家橋蔬菜基地為解決“產銷問題”,實行“以單定產”的農業發展模式,每季蔬菜的種植種類和種植規模均按照貴陽市農投集團產銷對接會的訂單來進行安排,進一步精簡了銷售環節,縮短了銷售時間,有效降低了蔬菜在銷售過程中的鮮度損耗。
走進基地今年建成投用的蔬菜分揀中心,只見20余名工人正在忙著分揀、打包剛從蔬菜大棚內采摘來的辣椒,并裝車發往貴陽、深圳和港澳地區。分揀中心內部建設有6個冷庫,每個冷庫可存儲5至7噸蔬菜,庫內溫度可按照各類存儲蔬菜的適宜保鮮溫度區間行進調節。
分揀中心負責人李興紅告訴記者,大棚蔬菜采摘以后就要立即送到分揀中心,并按照一級、二級、次級三個等級進行分揀裝車,優先發送保鮮時長較短的蔬菜。對于當天發送不完的蔬菜,則必須送入冷庫進行冷藏保鮮。
自2021年以來,駱家橋蔬菜基地每月勞務用工超1.3萬余人次,每月發放人工工資130余萬元,輻射帶動周邊300余戶農戶年可穩定務工收入3萬余元。“去年我們以駱家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名義注冊了‘貴山蔬菜’商標。大家相信,只要嚴格按照標準種植、嚴格品質把控,就一定能夠創出我們自己的品牌。”李政倫認為。
融入科技力量的駱家橋蔬菜基地,在破解傳統農業“小、散、弱”局面的同時,有力提升了農業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有效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一幅“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遼河儲氣庫群擴容
- 下一篇:貴州進口原糧儲備有了新突破
-
- 熱點資訊
- 24小時
- 周排行
- 月排行
- 中糧餐飲美食地圖青島站發布團膳油新品,為行業提供健康用油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 10萬公里、1947億元、3.5億噸……多領域“硬核”成績單支撐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 慧博科技「抖音互動2.0」全新升級!618大促拉新、復購、轉化一鍵閉環,引爆抖音店鋪銷量
- 5月13日晚8點京東心動購物季開啟 家電家居以舊換新“補上加補”
- “四好農村路”帶火“鄉村游” “白加黑”多業態融合點亮鄉村旅游新消費
- 調味品開啟“鹽值”調控
- 值得買消費產業研究院發布《2025年一季度消費數據報告》:提振消費、場景賦能、品質升級
- 2025長三角應急展會丨CTRLPA肯卓 推動聲防技術替代傳統預警技術
- 中寧枸杞:千年道地瑰寶,一“杞”奔赴未來
- 從零食品牌到社區生活樞紐,故事良品省錢超市開啟零售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