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企去年利潤縮水 國企民企表現分化
2022/5/5 9:49:16 來源:證券時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在2021年樓市寒冬中,房企普遍出現利潤下滑、規模收縮的情況,民企和國企表現分化。一季度銷售情況仍未出現好轉,近期地方政策暖風傳遞到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 在克而瑞一季度銷在2021年樓市寒冬中,房企普遍出現利潤下滑、規模收縮的情況,民企和國企表現分化。一季度銷售情況仍未出現好轉,近期地方政策暖風傳遞到市場還需要一定時間。
在克而瑞一季度銷售榜的TOP50房企中,有36家披露了2021年年報,其中31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的只有11家。TOP3碧桂園、萬科、保利發展歸母凈利潤分別下滑23%、46%和5%;TOP10中利潤下滑的有6家;中海地產被稱為行業里的“利潤王”,但2021年卻出現19年來首次凈利潤負增長。
開發業務毛利率下滑是導致利潤受損的直接原因。國內樓市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轉冷,房企銷售放緩,部分甚至出現打折促銷。而這批項目大多是2018年前后市場火熱時拿下的高價地,因此利潤空間受到侵蝕。
頭部房企萬科在年報中總結,業績下滑原因為開發業務毛利率下降、投資收益回落以及計提資產減值損失。董事會主席郁亮在業績會現場進一步表示,萬科旗下各城市公司能力參差不齊,操盤離散度較大,一些達不到平均水平的項目拉低了整體業績回報。
從銷售規模看,行業呈現規模收縮的趨勢。此前的前三強“碧萬恒”均出現銷售規模下降,碧桂園是上市以來首次負增長,萬科則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同比下降,中國恒大則由于債務危機導致全年銷售額大跌四成。
與此同時,民企和國企在去年出現明顯分化。安信固收團隊以TOP50中30家已披露年報的上市房企為統計樣本,其中17家民企債務規模被動壓降,但債務率仍明顯抬升,2021年下半年有息負債率相比上半年升6.7個百分點,同時年末現金短債比相比2021年中大幅回落43.1個百分點。
在土地市場,2021年國內推出了集中供地。由于多個熱點城市起先沒有控制地價,部分房企還利用馬甲搶地,因此首批集中供地出現房地價倒掛的現象。修補規則后,后續幾批集中供地利潤空間有所改善,但房企整體拿地積極性不高。
今年還出現多家房企延期刊發業績的情況。3月30日是港股上市公司披露年報的截止日期,但多家公司年報難產,其中包括中國恒大、融創中國、世茂集團、融信中國、新力控股、中國奧園、佳兆業集團、當代置業等,延期披露也導致這些多數公司處于停牌狀態。
對于延期披露的原因,多家公司稱是受到疫情影響,導致員工被隔離或函證確認程序延誤等。不過,這些房企大多存在流動性壓力,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延期披露年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公司和審計師意見不能達成一致,又或者審計師辭任,公司還沒找到下任等。按照交易所規定,只有等到業績發布后才能恢復交易。
目前大部分房企的一季報還未披露。萬科在4月28日晚間披露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26.67億元,同比增長0.65%;歸母凈利潤14.29億元,同比增長10.58%;但扣非后凈利潤同比下滑5.58%。
從銷售口徑來看,房地產行業下行壓力仍在持續。據克而瑞研究報告,一季度有逾八成的百強房企累計業績同比降低,其中近四成企業的降幅高于50%。單看3月,TOP100房企單月僅實現銷售操盤金額5115.4億元,環比增長27.4%,增幅明顯低于往年同期;同比降低52.7%,較2月降幅擴大5.5個百分點。
克而瑞分析,雖然目前政策面有緩和、好轉的趨勢,但短期內市場整體的供求和成交尚未有明顯轉暖跡象,預計2022年企業銷售目標將更為謹慎。
一季度全國多地房地產政策頻吹暖風。例如浙江衢州不再限制外地人購房、新房不限售,成為全國首個全面放開樓市限售限購政策的城市。此外,鄭州、福州、哈爾濱、秦皇島、大連多地限購限售政策也有所放松。
[38]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