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賺快錢”思維 國內MCU廠商蓄力中高端市場
2022/5/10 15:51:46 來源:中國電子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目前,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問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MCU作為芯片供應短缺的主角之一,熱度依舊不減,供不應求態勢并沒有得到緩解。盡管全球多家MCU廠商開始擴產,但疫情反復,原材料短目前,全球芯片供應緊張問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MCU作為芯片供應短缺的主角之一,熱度依舊不減,供不應求態勢并沒有得到緩解。盡管全球多家MCU廠商開始擴產,但疫情反復,原材料短缺,電腦、手機等數碼產品搶占產能等眾多因素,進一步加劇了車用MCU芯片供需緊張。大眾、戴姆勒、福特、日產、特斯拉等近20家國際知名汽車企業、100多家汽車工廠相繼減產、停產。
MCU的價格仍在不斷攀升,隨著更多國內玩家進入MCU市場,我國MCU廠商不僅要擺脫賺快錢的思維,還要積極開拓新賽道。
龍頭企業紛紛漲價
國際廠商在車用MCU領域的頭部集中效應顯著。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曾冠瑋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球車用MCU市場主要被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瑞薩、英飛凌、德州儀器,以及微芯科技這六大國際IDM廠商占據,這幾家廠商的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八成,掌控著MCU的市場走向。
近日,瑞薩、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公司2022年車用MCU訂單幾乎都已爆滿,并且漲價的消息不斷傳出。3月24日,意法半導體公開表示,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提高所有產品線的價格,包括現有積壓產品的價格。意法半導體的通用MCU是其訂單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汽車市場的加速轉型需要更多結構部件,工業電氣化和自動化的應用增加,也需要更多的MCU等產品,因此,旺盛的需求導致MCU供不應求。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力電子事業部技術市場總監梁磊指出,隨著智能家居、健康醫療、物聯網、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產品的快速普及,全球對MCU的需求量在快速增長,除了數量的增加,市場對低功耗、高算力、定制化、特殊外設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新的需求。
車規級賽道是新機會
巨大的市場需求也為國內MCU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目前,國內MCU公司有上百家,其中以兆易創新、華大半導體為代表的企業布局高端MCU的賽道較早,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和發展勢頭,未來將在汽車和工控市場取得一定的份額。兆易創新更是保持著連續7年在中國32位MCU市場本土排名第一位的紀錄,迄今為止,累計出貨逾10億顆,并廣泛應用于各類市場,例如工業自動化、電機控制、變頻器、消費電子、物聯網、移動產品、通信網絡、便攜醫療、汽車周邊等。
而以中穎微電子、芯海科技和復旦微電子為代表的MCU企業,依托中國家電產業和消費電子終端的發展,逐步搶占全球家電、消費電子市場的MCU份額,這一領域門檻低,最終是價格決定市場。此外,國內還有很多新興的MCU企業,如雅特力、澎湃微電子等近年來也都取得了很好的發展。國內MCU廠商的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未來也將加劇國內乃至全球MCU市場的競爭。
但是,與國際巨頭相比,目前國內MCU企業依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芯謀研究高級分析師張彬磊指出,國內頭部企業要想在高端MCU市場與國際巨頭競爭,首先要從技術上追趕,設計能力、代工工藝和產品性能也要跟上;其次要把握高端MCU市場的變化,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下直接與需求終端(如車企)合作,開發由產業變化帶來的新產品,從一個追趕者逐漸變成市場引領者。當下,中國汽車產品和消費電子終端在全球的市場份額逐漸上漲,終端與芯片企業合作日益緊密,可謂各取所需。
兆易創新產品市場總監金光一指出,缺貨的現實讓國內用戶意識到單純依賴海外品牌是行不通的,這給本土MCU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各大國內廠商不斷提升產能,保障供應,使得不少國內用戶開始優先選擇國內芯片進行設計開發。
國內的MCU企業都是從消費級和工業級開始做的,近年來車規級MCU緊缺,國際巨頭的MCU芯片供不應求,給國內MCU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國內不少頭部企業也是抓住這個機會紛紛開發車規級MCU。
張彬磊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進入車規級賽道,將為企業打開一個全新的高端市場,這里沒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并且背靠國內偌大的汽車市場,企業發展將取得質的飛躍。
擺脫“賺快錢”思維
金光一指出,當前不少國內MCU廠商都希望擺脫過去只能在“短平快”市場中賺快錢的境遇,積極蓄力向中高端市場發起沖擊,實現“成本敏感+高端應用”雙驅動的局面。這需要企業既要有深厚的技術儲備,也要對市場有一定的預判。
過去那種價格為王、一芯通用的做法正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客戶未來只會更關注原廠的產品規劃是否符合自身的應用發展方向,產品的設計和質量是否合格,是否有品質問題等。以高品質產品服務越來越多的品牌客戶,也是公司間形成戰略合作的基礎。”金光一表示。
僅有出色的產品還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生態型”產品的代表,MCU行業能向上提升多大的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態系統建設的完善程度。
張彬磊建議:“想要脫穎而出,建立穩定、良好的供應鏈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還要與終端市場多交流,抓住市場動態,按需流片,可能是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
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梁磊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相比海外品牌,國內公司更靠近需求,能夠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國內MCU公司在產品的性價比方面往往有較大的優勢。由于存量市場巨大,能夠有自己的產品特色、質量過硬且有完整生態的國內MCU企業會有較好的發展機會。(記者 許子皓)
轉自:中國電子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